简介: 【摘要】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后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变化 ,以了解射频消融术对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 ,评价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射频消融术且 Holter记录有室早者共 42例 ,分别计算术前、术后三天及术后六周的震荡初始 (TO)及震荡斜率 (TS),比较手术前后之间的差别。结果 :在 AVNRT中 ,射频消融术后早期 TO值明显大于术前 ,TS值明显小于术前 ,且 TO、 TS均有显著差异 ,术后 6周 TO值与 TS值恢复 ,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 ;在 AVRT中 ,射频消融术后早期 TO值大于术前 ,TS值小于术前 ,但 TO、 TS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 6周 TO值与 TS值恢复 ,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射频消融术后早期迷走神经的张力降低明显 ,特别是 AVNRT患者 ,但六周后迷走神经张力恢复正常 ,射频消融术远期安全性肯定。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窦性心率震荡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heart rate osc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n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an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Methods: 4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Holter recorded ventricular premature were selected. The initial concussion (to) and concussion slope (TS) were calculated before operation, three days after operation and six week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AVNRT, the to value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RF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RFA, TS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RFA,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 value and TS value at 6 weeks after RFA and that before RFA,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 value and TS value at 6 weeks after RFA and that before RFA. Conclusion: the tension of vagus nerve decreased obviously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especially in AVNRT patients, but the tension of vagus nerve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six weeks, and the long-term safety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s certain. *
简介:摘要:哮喘是一种特异质性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随着遗传药理学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遗传因素是影响哮喘发作和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因素。2受体激动剂药物是一类常见的支气管舒张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2受体激动剂药物的遗传变异对于哮喘治疗的影响做一简单的综述。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寻找新的方法防治DKD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方向。有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具有不依赖于血糖的肾脏保护作用,可预防蛋白尿的发生,可能有助于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本文就GLP-1RAs的肾脏保护机制及临床证据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血小板生成素(TPO)是人体内促进血小板生成最重要的细胞因子。TPO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TPO受体(TPO-R),发挥促进血小板生成作用。TPO-R激动剂(TPO-RA)通过结合并激活TPO-R,有效地刺激血小板生成。目前,进入临床应用的TPO-RA包括重组人TPO(rhTPO)、肽类TPO-RA、非肽类TPO-RA,主要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此外,TPO-RA还可用于治疗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包括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r-SAA)、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LPD)、实体肿瘤化疗,以及肝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小板减少症。笔者拟就TPO的生物合成及其作用机制,TPO-RA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其疗效、安全性进行介绍。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导致的、在非机械性梗阻条件下发生的胃排空延迟及胃动力循环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Ghrelin是由胃底黏膜泌酸腺中的细胞分泌的一种循环激素,具有刺激食欲、促进胃肠道运动、调节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作用,其血浆浓度变化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有关。研究发现,Ghrelin通过对迷走神经和大脑的直接激活作用调节上消化道功能。新近研发的Ghrelin及其受体激动剂如TZP-101、TZP-102、RM-131等,可用于DGP的治疗,并可不同程度的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餐后饱腹感等胃轻瘫症状,加速胃排空,且未发现明显的安全性问题。
简介:摘要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As)作为一种新兴降糖药物与肿瘤的相关性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注意。在前期的细胞研究以及动物实验中,可以发现GLP-1 RAs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既有起到保护作用的一面,也有可能增加肿瘤发生发展风险的一面。同样,在人体中GLP-1及GLP-1 RAs和肿瘤(整体情况及具体肿瘤)的关系仍未明确,但是近期的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均没有显示GLP-1 RAs和整体肿瘤发病的相关性。在具体癌症方面,早期有部分报告认为GLP-1 RAs与胰腺癌及甲状腺癌风险增加相关,但是近期荟萃分析及临床试验均不支持此观点,一篇近期的胆管癌队列研究认为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GLP-1 RAs可能与患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中肿瘤风险的增加相关,此外LEADER研究显示在利拉鲁肽的使用人群中患前列腺癌者较少。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导痰汤联合舒喘灵片治疗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8年 5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50例,采用舒喘灵片治疗),观察组( 50例,采用导痰汤联合舒喘灵片治疗),随访 6个月,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 2个月、 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痰浊阻滞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采用导痰汤联合舒喘灵片治疗,疗效确切,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长效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NEDA)与标准NEDA在帕金森病(PD)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制定检索策略后,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同时进行参考文献的追溯和手工检索(截至2019年8月15日)。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然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权重均数差(WMD)、相对危险度(RR)以及95%CI作为统计量,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研究,共3280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如下。有效性方面:长效NEDA与标准NEDA间在减少UPDRS Ⅱ部分评分(WMD=-0.15,95%CI:-0.63~0.33),Ⅲ部分评分(WMD=0.04,95%CI:-0.24~0.33)和UPDRS Ⅱ+Ⅲ部分总和评分(WMD=0.12,95%CI:-1.25~1.4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性方面:两种制剂在总的退出人数(RR=1.11,95%CI:0.95~1.31)、因为不良事件退出的人数(RR=1.14,95%CI:0.90~1.4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两种制剂在总的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RR=1.02,95%CI:0.97~1.07)和严重不良事件(RR=0.96,95%CI:0.73~1.26)的发生风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D患者,长效NEDA与标准NEDA在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上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乳腺癌原代细胞成瘤模型,探讨体内转染干扰中电导钙激动钾离子通道(KCa3.1)的表达在乳腺癌增殖、肿瘤新生血管中的效应。方法收集随机选取的23例2018年至2019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癌新鲜组织标本,分离并体外培养人乳腺癌原代细胞,建立22例裸鼠乳腺癌原代细胞成瘤模型;合成胆固醇修饰小干扰RNA(siRNA)并鉴定其转染效率,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1例,siRNA干扰)及对照组(11例,阴性对照),检测体内转染Chol-siRNA干扰KCa3.1对乳腺癌成瘤组织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预先设计的siRNA1与siRNA2均可对乳腺癌原代细胞中KCa3.1产生有效干扰,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干扰效率为(71.03±9.97)%及(65.81±9.18)%(t=21.034、20.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功建立22例乳腺癌原代细胞BALB/c裸鼠成瘤模型,成瘤率为70.96%;成瘤组织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CNN4干扰效率,Chol-siRNA组中KCNN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6.5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成瘤组织肿瘤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照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43.42±7.89)%,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19±4.32)%(t=11.1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CD31的阳性表达率为(17.49±4.15)%,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8±5.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88.77±7.61)%,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17±9.62)%(t=8.2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Ca3.1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成功在体内成瘤模型中验证了干预KCa3.1对肿瘤形成的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米非司酮进行效果比较。 方法:选取就诊时间为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的 60 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后根据不同手术及用药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单双床号排列分组。通过进行分组,每组包括子宫肌瘤患者共计 30 例。 对照组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方式,观察组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米非司酮 进行效果观察。 结果:通过观察,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中焦虑评分为 ( 45.8±4.7)分, 相比对照组患者的评分相对较低, t=8.047, P=0.000;观察组患者的 四项 性功能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对照组患者中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 %,其米非司酮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4.28 %。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P < 0.05 )。 观察组 患者 E2 、 P 、 LH 以及 FSH 等指标相比对照组较为优良。 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 20 18 年 1 月至 201 9 年 6 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0 例。对照组患者 放置曼月乐治疗,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曼月乐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痛经评分、月经量及子宫体积变化。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 痛经评分、月经量及 子宫体积 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治疗后 痛经评分、月经量及 子宫体积 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后窦性心律维持对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前瞻性观察术后第3天、1、2、3、6及12个月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舒张功能[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液流速峰值与舒张晚期流速峰值的比值(E/A)、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液流速峰值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的变化。术后相应随访时间点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判断房颤是否复发。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持续性房颤患者34例,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59.7±9.1)岁。术后第1、2、3、6和12个月LAD分别为(42.5±4.2)mm、(41.4±4.2)mm、(40.7±3.8)mm、(40.0± 3.6)mm及(40.2±3.8)mm,较术后第3天(46.7±4.1)mm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2个月LVESD较术前明显降低[(29.8±2.5)mm对(32.4±4.8)mm,P=0.02],但术后第1、2、3、6和12个月的LVED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P=0.83、P=0.90、P=0.54、P=0.76)。术后第2、3、6和12个月时LVEF(66.3%±5.0%,66.7%±5.9%,66.6%±5.9%、68.7%±4.5%)与术前(62.2%±7.0%)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2、P=0.001);术后第2、3、6和12个月LVEF与术后第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P=0.54、P=0.57、P=0.10 )。术后第1、2、3、6及12个月E/A(1.2±0.6、1.3±1.0、1.1±0.6、1.1±0.3、1.1±0.4)与术后第3天(2.4±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样,术后第1、2、3、6及12个月的E/e′(11.7±3.5、11.1±3.9、10.9±3.0、11.6±3.2、12.0±3.3)与术后第3天(14.7±4.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1、P=0.002、P=0.0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6个月和术后1年复发,再次消融均成功。1例患者术后12个月时失访。结论射频导管消融可改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术后第1个月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基本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凤丸联合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应用金凤丸准备内膜分为金凤丸联合长效GnRH-a组(试验组,n=102)和单纯GnRH-a组(对照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胚胎复苏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增殖时间、子宫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子宫内膜增殖时间较短[(14.03±3.39) d比(16.40±1.45) d]、子宫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水平较高[(347.67±26.78) ng/L比(259.57±24.78) ng/L]、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较厚[(11.89±1.57) mm比(9.69±0.8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较高(32.66%比31.70%;53.92%比50.8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原发不孕比例、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体质量指数(BMI)、解冻次数、胚胎复苏率、移植胚胎数、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凤丸联合长效GnRH-a可以改善FET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不孕患者的辅助生殖治疗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应用价值。方法:遴选 2019年 2~11月期间本院收治 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通过数字随机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与试验组( 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辅助生殖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 GnRH-a辅助生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促排卵效果、治疗前后的雌孕激素指标水平,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率、自然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与未妊娠者下次经期卵巢囊肿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卵率、卵泡成熟天数及成熟卵泡个数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FSH、 LH、 P、 E2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辅助生殖治疗后试验组患者 P、 E2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自然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发生囊肿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 OHSS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 P<0.05)。结论:针对 PCOS不孕患者临床采用 GnRH-a辅助生殖治疗相比采用 HCG治疗的疗效更明确,且 GnRH-a辅助生殖治疗患者排卵后的雌孕激素水平更低,该疗法不抑制患者自然妊娠率, OHSS发生率相对较低,该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激动延迟程度(LVED)及右心室与左心室起搏位点的距离(DRLV)在优化左心室起搏位点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应用左心室四极电极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测量其左心室4个起搏位点的LVED及DRLV。按如下流程优化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1)避免膈神经刺激(PNS);(2)合适的起搏阈值;(3)避开心尖部起搏;(4)选择最大LVED;(5)选择最大DRLV。按流程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进行CRT,统计左心室四极电极置入的靶血管分布情况。记录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双心室起搏百分比;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并统计CRT术后有应答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应答的患者比例。结果入选29例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9例(66%),年龄(61.7±7.6)岁。扩张型心肌病17例(59%),缺血性心脏病12例(41%)。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左心室四极电极至靶血管内,且4个起搏位点亦均在靶血管内,侧静脉15例(52%),前静脉2例(7%),后静脉11例(38%),心大静脉侧分支1例(3%)。术后6个月双心室起搏百分比均大于95%。以最大的LVED及最大的DRLV作为依据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的患者分别有19例(66%)和4例(14%)。最终29例患者中,有5例(17%)以D1作为起搏位点,5例(17%)以M2作为起搏位点,7例(24%)以M3作为起搏位点,12例(41%)以P4作为起搏位点。10例(34%)患者应用了传统双极电极具备的起搏位点(D1、M2),19例(66%)患者应用了左心室四极电极特异的起搏位点(M3、P4)。29例患者术前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NYHA分级分别为(171±24)ms、(231±79)ml、(28±5)%、(74±11)mm、(294±103)m、(3.2±1.0)级;术后6个月分别为(130±12)ms、(158±73)ml、(36±10)%、(66±12)mm、(371±86)m、(1.9±0.5)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CRT术后6个月应答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答率分别为97%(28例)、83%(24例)。结论左心室四极电极的4个LVED和DRLV可用来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且以最大LVED及DRLV作为依据选择起搏位点,CRT应答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β(ERβ)激动剂二芳基丙腈(DNP)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大鼠肠系膜动脉(MA)反应性和Rho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阐述DNP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脏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并采用四氯化碳注射创建肝硬化PHT模型。分组干预后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MA血管反应性,并检测各组大鼠MA中ERβ、Rho激酶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受体脱敏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DNP能明显改善去势肝硬化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MA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提高受抑制的ROCK蛋白的激活作用,并下调β-arrestin-2的表达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DNP能提高MA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明显改善去势肝硬化大鼠的高动力循环状态。该效应可能与DNP改善MA对缩血管物质的受体脱敏现象,从而激活Rho激酶通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采用支气管舒张剂 β2 受体激动剂 联合抗胆碱药治疗慢阻肺, 分析临床病情的改善成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 慢阻肺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96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 β2 受体激动剂 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特布他林 联合抗胆碱药 ,分析治疗后的成效。 结果: 从 改善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总有效率 为 95.8% ( 46/48 ) ,对照组为 89.6% ( 43/48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我们对比了 PEF 、 FEV 1 和 FEV 1 /FVC 的结果,其中,均以观察组更高。此外,在 PaCO 2 的对比中,其改善水平也以观察组更优。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方案更佳。 结论: 采用支气管舒张剂 β2 受体激动剂 联合抗胆碱药治疗慢阻肺 效果显著,有利于肺部功能的改善,患者对治疗结果予以肯定,可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