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公众现场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建立一套长期、有效、规范化的急救知识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2855名湖南地区公众以微信推送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公众学习急救知识的需求很高,愿意很强烈。58.35%和35.91%的公众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分别是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阅读购买的急救相关科普书籍。而71.66%和74.29%的公众最期望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分别是学习学校开设急救相关的课程和红十字会、医院等专业机构组织组织的急救知识培训。公众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拨打救援电话(89.81%)、创伤包扎止血(53.90%)、中暑(52.64%)和溺水(40.42%)、心肺复苏(17.65%)、气道梗阻(25.29%)和急性中毒(27.74%)。公众最想要获取的急救知识比率分别是:心肺复苏(63.87%)、气道梗阻(42.86%)和急性中毒(47.34%)。对于缺乏急救知识的原因,78.00%的公众认为是缺乏参与专业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的机会,57.98%认为国家、政府、社会对急救知识普及的宣传和投入力度过少和53.35%认为学校缺少开设急救内容的课程。结论:湖南地区公众急救知识知晓程度低。公众希望并愿意通过学校、红十字会、医院等机构组织的专业急救知识培训获得急救知识。
简介:1"视点"正在急切地寻找那个当侦探的胖子。"视点"的镜头上升到城市的天空,往下俯视。看到了,看到了——就在春又来饭店里,段宏磊正与他的老朋友白天聚在一起。"这次你可吓死我了,"白天正带着埋怨的口气说着话,"当我们接到报警,听说你亲眼目击别人持枪杀人,你不知道当时我有多担心你。""哈哈,事情总算都过去了嘛,"段宏磊摆摆手说,"不过正因为这个‘目击’事件,凶手是谁变得一目了然不是吗?说实话,这是我经手的案件中最简单的一个。"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山东省高校非医学大学生的“第一目击者”急救能力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3月随机选取山东省高等院校240名非医学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第一目击者急救能力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83.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救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是否参加过培训是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第一目击者”急救能力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在急救知识、态度、行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基于影响因素制定规范化、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措施,以提高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行为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的警告在记忆重复提取过程中对目击者记忆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通过初步测试和人工智能技术编制了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的目击者记忆试验流程,初步试验共纳入46名正常健康被试,正式试验纳入101名正常健康被试。采用3(警告组别)×4(记忆测试时间)混合试验设计,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了101例正常健康被试(前警告组33人,无警告组30人,后警告组38人)的记忆状况。以三组被试在不同测试时间的记忆正确率、记忆被误导率、答题信心作为因变量,以警告组别和测试时间为自变量,分析不同测试时间各组被试之间记忆状况的差异。结果(1)在前两次重复记忆测试中,前警告组的记忆正确率[(0.67±0.11),(0.67±0.12)]均高于无警告组[(0.58±0.15),(0.60±0.1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第三次重复记忆测试中,无警告组(0.60±0.13)及后警告组(0.63±0.12)的记忆正确率均低于前警告组(0.69±0.1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三次重复记忆测试中,前警告组与后警告组的记忆被误导率[0.25(0.13,0.38),0.25(0.13,0.38),0.25(0.13,0.38);0.25(0.13,0.38),0.25(0.13,0.38),0.25(0.13,0.38)]均低于无警告组[0.63(0.34,0.78),0.63(0.34,0.75),0.63(0.25,0.7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在相同测试时间,三组被试两两之间的答题信心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误导信息之前给出警告对记忆的保护作用优于在误导信息之后给出警告,在前或在后警告对误导信息的抵御作用均持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