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非洲:在东部非洲,大雨和洪水使一些国家遭受了生命损失,并使作物和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但当前作物的前景已经得到改善。在南部非洲,由于马拉维、赞比亚以及津巴布韦收成大幅降低,估计2005/06销售年度谷物进口需求量(不包括南非)将比去年增加约30%。

  • 标签: 粮食作物 短缺 生命损失 基础设施 津巴布韦 非洲
  • 简介:非洲:在东部非洲.厄立特里亚的粮食形势令人严重关注。连年降雨不足已严重地影响了作物和家畜生产。由于冲突和干旱.预计苏丹的收成低于平年水平。与之相反,由于取得丰收.埃塞俄比亚的粮食形势有昕改善。尽管索马里第二季“deyr”作物获得丰收,将改善其主要农业区的粮食供应.但肯尼亚的第二季玉米作物歉收.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其食品短缺。在南部非洲,因首季前半期的降雨延迟、分布不均且低于常年水平,

  • 标签: 粮食作物 短缺 埃塞俄比亚 家畜生产 粮食供应 非洲
  • 简介:摘要:粮食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农业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遗传资源的概念,阐述了遗传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在现代农业背景下,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对农作物的适应性、产量和抗病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还回顾了不同国家和国际机构在粮食作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政策与实践,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最后,文章强调了合理的遗传资源管理对于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 标签: 遗传资源 粮食作物 保护与利用 多样性 可持续农业
  • 简介:<正>清代安徽的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粮食作物的生产占绝大比重。在粮食作物中,又以稻谷和小麦一直占主要地位,是安徽人民的主食,其他则有豆类、黍、稷、粟、高粱、薯类、玉米等杂粮,它们的种植面积虽然不能与稻麦相比,但在大多数地区同样是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标签: 粮食作物 物产 淮河以南 双季稻 种植面积 涡阳县
  • 简介: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农肥水〔2021〕20号)和《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农计发〔2021〕18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助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按照文件精神要求,在松滋市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粮食作物粪肥还田效果监测,监测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等3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通过一年的监测试验,试验数据显示:沼液22.5 -30吨/hm2+常规施肥化肥减量20%与常规施肥比较,均能提高田间土壤的有机质和CEC,对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促进作用[5];能消纳畜禽粪污22.5-30吨/hm2,减施化肥(纯量)33.75-72.24kg//hm2,增产2.4-7.32%,节肥增效178.65-1423.60元/hm2,说明该设计可以起到提高粮食作物耕地质量[5],节肥增效的作用,可以作为粮食作物上粪肥还田的主要技术模式进行推广。

  • 标签: 粮食作物  粪肥  还田  效果监测 
  • 简介:明代中后期,华南地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这种情况下,海外的一些作物也逐渐传入华南。从有关资料来看,明代从海外引入华南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番薯和花生。这些作物的引进,是华南农业史上的大事,对华南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明化 华南 外来作物
  • 简介:<正>河北山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为各种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都有种植,清代以来玉米和番薯、马铃薯的引入与广泛传播,使河北山西粮食作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多样。

  • 标签: 粮食作物 地域分布 马铃薯 山西 清代以来 自然条件
  • 简介:本文在国际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采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配制钼酸铵溶液,测定粮食作物中的磷化氢的快速准确方法。实验得出结论:采用本方法35%硫酸溶液为介质配制钼酸铵溶液、反应时间20min于690nm波长下比色时,线性范围好、精密度高、灵敏度高且操作更加简洁快速,节省了实验中加入硫酸的步骤,从而简化了实验条件,加快了分析实验的速度。

  • 标签: 粮食作物 磷化氢 残留 钼酸铵 硫酸浓度
  • 简介:摘 要:陆良坝区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是陆良农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作物容易受气候、土壤肥力、病虫害发生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作物产量也会随之受到较大影响。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品种推广、新耕种模式及水肥一体化等现代种植技术的应用,使得坝区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稳步提升,质量得到保障。由于当前生态环境遭到日益破坏,这给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效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尽力提高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确保粮食作物产量的稳步增加。

  • 标签: 坝区 主要粮食 作物 高产栽培 技术
  • 简介:摘要:在探讨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领域中科技和社会责任的相互关系。通过深入研究先进农业技术、智能农业应用,以及社会责任在可持续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我们将探讨这两个方面的融合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通过成功案例的研究,提出综合方法的必要性,并对未来的挑战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旨在促进科技和社会责任在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协同作用。

  • 标签: 病虫害防治,科学与社会责任,粮食作物
  • 简介:摘要: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问题严重威胁了农业产出和粮食安全。本研究旨在探讨粮食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对策,通过分析病虫害与粮食安全、生态环境、技术进步以及农民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研究指出,采用农艺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抗性品种开发、化学防治与安全使用、信息化管理与决策支持等多元化防控策略,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研究结果为粮食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南,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粮食作物 病虫害 综合防控 生态环境 信息化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明确湘潭中度镉污染稻田全年粮食作物替代种植的可行性和理想替代种植模式,于2016年开展了双季稻、双季玉米、双季高粱等3种种植模式的生育进程、产量构成、产品镉含量与经济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种植模式下,晚季作物均能在10月下旬成熟,两季作物总产量以双季稻最高,双季高粱次之,双季玉米最低;(2)两季总纯收入双季稻最高(17285.2元/hm2),双季高粱降低2.4%,双季玉米降低44.6%;(3)早、晚稻糙米镉含量远超国家标准,而玉米籽粒镉含量仅0.10mg/kg左右,高粱籽粒镉含量在0.25mg/kg~0.45mg/kg之间,低于国家饲料镉含量标准.综合来看,双季高粱(旱季+再生季)虽经济效益较双季稻略有下降,但其产品安全,且具有省工节本优势,是中度镉污染稻田的理想替代种植模式.

  • 标签: 镉污染稻田 粮食作物 种植模式 替代种植 产量 经济效益
  • 简介:摘要 东北春玉米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近几年播种面积维持在1.4亿亩左右,总产5500万吨左右,分别占全国的34%和39%左右;单产水平为400 kg/666.7m2,比全国平均单产高约10%左右。

  • 标签:   玉米生产与气象  气象条件   防御措施  服务
  • 简介:摘要:农艺技术和粮食作物育种都是农业领域中至关重要的领域。农艺技术是指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调控农作物生长发育环境,改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系列方法。而粮食作物育种则是通过选择和繁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需求。在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农艺技术在粮食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农艺技术 粮食作物 育种 应用 创新
  • 简介:通过对1980~2012年中国粮食作物种植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专业化指数的计算,分析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的时空特征、演化趋势及地理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作物整体上空间聚集程度较高,但粮食作物不同类别的地理集聚有较大差异;从演化趋势看,粮食作物生产总体从东部、中部向西部转移,谷物逐渐向东北转移,薯类从中东部向西部地区转移,东北仍然是豆类的主要集聚区;从集聚效应看,粮食作物的地理集聚与其产量的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粮食作物总体和谷物、豆类的地理集聚程度对产量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粮食作物地理集聚对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效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作物集聚水平逐步增强,但大部分地区集聚程度仍较低,标志中国粮食作物集聚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 标签: 粮食作物 地理集聚 时空演化 效应
  • 简介:<正>四川种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那时以荆、湖地区为中心的大溪文化,已发展到三峡地区。虽然在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实物稻,但从大溪文化已是比较成熟的以种植

  • 标签: 四川盆地 历史时期 唐宋 移民 道光 云南
  • 简介:摘要:本研究聚焦于智能农业技术在粮食作物种植管理中的应用,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作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研究重点包括智能感知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以及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分析传感器、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监测、预测和优化粮食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本研究揭示了智能农业技术在增强农业生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潜力。同时,考虑了智能农业面临的挑战,如技术成本、数据准确性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影响。本研究也探讨了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对智能农业技术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的关键。

  • 标签: 智能农业技术 粮食作物 种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