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心理学领域常常强调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家庭中母亲的角色更是无可替代。现代社会,大家对这一观点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每一个妈妈都会思考,怎样当一个更好的妈妈,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妈妈这个角色背后的意义以及妈妈们应该怎样做。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结合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对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所收治的88例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统计可以发现,所观察的88例患者中62例患者单一用药,其中22例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15例患者使用氯氮平进行治疗,10例患者使用氯丙嗪治疗,5例患者使用阿里哌酮治疗,10例患者使用齐拉西酮治疗,余下26例患者则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结论 结合分析分析可见,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在院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利培酮治疗的几率较高,且单一用药以及联合用药均保持有较高的实施率,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药物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 目的: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流浪乞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则是实验组采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在6个月内进行对比两组患者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WAIS-RC、MMSE、ADL治疗效果评估要优异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精神康复护理效果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诊治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精神康复护理,分析两组精神状态及心理指标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精神状态指标(28.21±5.36)分均低于对照组(36.36±6.18)分,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29.36±3.19)分、SDS(28.19±3.09)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精神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精神状态及心理指标情况,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开放病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现状,并对有可能造成患者多次住院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的对连续12个月住院3次以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多次住院患者男女比例相当,以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多见。结论 精神病患者多次住院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属、社会因素和经济原因,加大对精神病患者的扶持力度,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合理用药,规律用药,对精神病的康复十分必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时,将心理干预合并奥氮平方案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录入5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n=50)与实验组(n=50)。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增加心理干预作为治疗药物,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简介:【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行业内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干部职工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是企业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对在我院精神科首次住院的101例精神病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新型抗抑郁药,用药种类分散,联合用药比例较高。结论:我院治疗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趋于新型化、个体化,建议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加强药物浓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