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发生率的影响,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取8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自我管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和心理疏导等。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活方式信息。结果:1.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和心理调节等方面。3.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 实验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重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K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就诊的DKD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K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标准的DKD患者1 721例,其中男1 117例(64.9%),年龄(56±12)岁;女604例(35.1%),年龄(59±12)岁。血钾水平为(4.93±0.77)mmol/L,其中男性和女性血钾水平分别为(4.92±0.77)mmol/L和(4.93±0.7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以CKD分期进行分组,CKD 1~5期患者的血钾水平分别为(4.58±0.52)、(4.65±0.47)、(4.86±0.59)、(5.21±0.79)、(5.61±0.88)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701,P<0.001)。高钾血症的总体发生率为37.0%(636/1 721),其中轻、中、重度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7.4%,10.5%和9.1%,不同性别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36.8%比女性37.3%,χ²=0.035,P=0.851);CKD 1~5期高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6.3%、21.2%、37.6%、55.2%、72.5%,发生率随CKD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χ²=365.72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0.975,95%CI:0.972~0.979)、舒张压(OR=0.985,95%CI:0.975~0.994)、血钠(OR=0.972,95%CI:0.945~1.000)是DKD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DKD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为37.0%,发生率随肾功能恶化逐渐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舒张压、血钠是其独立相关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1. 提高公众对糖尿病前期状态的认知。2. 帮助患者及早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方法:1.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糖尿病前期知识。2. 定期开展体检,对可能存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进行筛查。3.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方案。4. 鼓励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调整生活方式。结果:1. 大量患者成功识别并干预了糖尿病前期状态。2. 糖尿病患者数量明显减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结论:通过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糖尿病前期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并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我们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前期的认知,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事业中来。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DM)孕产妇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及发生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APA PsyINFO、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收集GDM孕产妇心理障碍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19日。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学评价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Stata 15.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8篇研究,GDM孕产妇孕期压力、焦虑、抑郁、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5%(95% CI:2%~48%)、49%(95% CI:12%~85%)、23%(95% CI:18%~28%)、15%(95% CI:11%~21%)。GDM是孕期焦虑(OR=1.14,95% CI:1.04~1.25)、抑郁(OR=1.63,95%CI:1.21~2.20)、产后抑郁(OR=1.52,95%CI:1.18~1.96)的危险因素。结论GDM会影响孕产妇的心理健康,医护人员应对孕产妇进行早期心理障碍筛查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维持母婴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在居家期间接受社区护理跟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的糖尿病足患者84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居家期间实施常规社区干预;观察组居家期间实施社区护理跟进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居家期间足部溃疡事件发生例数、对社区糖尿病足干预模式的满意度、社区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居家期间仅有2例足部溃疡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对社区糖尿病足干预模式的满意度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显著(P<0.05);社区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在居家期间接受社区护理跟进干预,能够减少足部溃疡事件的发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妊娠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剖宫产术的305例妊娠糖尿病产妇病例资料。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行剖宫产术的妊娠糖尿病产妇的一般资料。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305例行剖宫产术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有30例发生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为9.84%,出血量为(1 635.02±235.74)ml。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瘢痕子宫、胎盘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是妊娠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孕前BMI、瘢痕子宫、胎盘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是妊娠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5月-2022年05月间在我员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分为参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循证护理)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水平明显比参照组的指标水平更低,组件数据比对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比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14%更低,比对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其护理效果显著,可控制及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增生型糖尿病虹膜病变(PDI)对侧眼糖尿病虹膜病变及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2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接受虹膜荧光血管造影(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PDR合并PDI患者36例7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34只眼,女性19例38只眼;平均年龄(62.3±4.7)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FA联合FF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分析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根据PDI分期,将患者分为早期虹膜红变(RI)组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组,分别为28、8例。与NVG组比较,RI组患眼BCVA更优,眼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3、10.619,P=0.000、0.011)。对比观察两组对侧眼PDI发生率和双眼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IFA检查结果显示,RI组患眼瞳孔缘虹膜表面可见新生血管性芽状或斑片状强荧光;NVG组患眼瞳孔缘和虹膜中部可见新生血管性团状强荧光。RI组对侧眼中,PDI (RI期)6只眼(21.4%,6/28),非PDI (NPDI)21只眼(75.0%,21/28),无糖尿病虹膜病变1只眼(1/28,3.6%)。NVG组对侧眼中,PDI5只眼(62.5%,5/8),其中RI期4只眼,NVG期1只眼(12.5%,1/8);NPDI 3只眼。NPDI者IFA影像表现为瞳孔缘虹膜自身局部小血管点状荧光。RI组对侧眼PDI发生率小于N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FFA检查发现,RI组患眼、对侧眼合并视盘新生血管分别为9 (32.1%,9/28)、8 (28.6%,8/28)只眼;NVG组患眼、对侧眼合并视盘新生血管均为6只眼(75.0%,6/8)。两组患眼、对侧眼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40)。结论PDR合并PDI者,RI者对侧眼PDI及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均较NVI者低。
简介: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辅以社区管理,对其生存质量与并发症发生的干预效果。方法:试验者是2020.10至2021.10慢病管理系统中本社区的糖尿病患者400例,以数字奇偶法均分2组,分别提供常规管理与社区糖尿病管理,比对生存质量与并发症指标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社区管理进行干预,利于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其生存质量作用,建议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70例为研究组,取同期无糖尿病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健康体检者93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甲状腺癌发生情况。对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术,术后对2型糖尿病并发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生存情况,分析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1年间,研究组870例患者中甲状腺癌发病63例(7.24%),对照组930人中甲状腺癌发病6例(0.65%),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糖尿病病程、胰岛素依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糖尿病病程、胰岛素依赖是2型糖尿病并发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应针对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糖尿病病程、胰岛素依赖等甲状腺癌不良预后高危群体进行重点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下肢血管状况,根据患者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观察组(有下肢血管病变)与对照组(无下肢血管病变)。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超声诊断发现,100例患者中有35例出现下肢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为35.0%。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发现,年龄、病程、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法发现,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独立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且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独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营养指导对妊娠性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妊娠性糖尿病孕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孕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观察对比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及巨大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妊娠性糖尿病孕妇合理的营养指导,可以有效控制GDM孕妇血糖水平,并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降低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内分泌科2015年6~1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预防压疮。比较两组陪护人员压疮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前瞻性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陪护人员压疮预防知识以及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后,观察组陪护人员在压疮基本知识、好发部位、危险因素、预防方法等方面的认知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疮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压疮预防认知和协同护理能力,而且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采用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diabeticpregnancystudygroup,IADPSG)推荐GDM(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诊断新标准OGTT(oralglucosetolerancetest)数据修改前后的巨大儿的发生率的差异,论证新标准对巨大儿发生率是否有真正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和2011年10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抽取2010年和2011年10月—12月来我院产科住院的产妇数分别为2989和3135例,2010年构成的GDM孕产妇为对照组,按旧标准诊断GDM;2011年构成的GDM孕产妇为观察组,按新标准诊断GDM。结果对照组母GDM和观察组GDM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生的巨大儿的无差异,P>0.05。结论新诊断后虽然GDM孕产妇所占的比例提高了,但是巨大儿的出生率却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