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流行病学调查,该二病的发病率均随增龄而增加.糖尿病患者是否易发生骨质疏松,或加速骨质疏松的程度,大多认为1型糖尿病可致骨质疏松较为肯定,而2型糖尿病是否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还有争议.经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由于检测骨质疏松的方法进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约为50%左右,明显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故目前多认为不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均可引起骨质疏松症,称之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有别于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后二者统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osteoporosis,DOP)是高血糖在人体骨骼系统中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骨密度(BMD)是评价骨质量的常用指标之一,但其并不完全适用于DM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量的检测,这是因为T2DM患者的BMD通常显示正常或升高,但其骨折风险却大大增加。骨质量是一种综合性反映骨健康状况的指标,其主要包括骨量(骨密度)、骨几何结构和材料特性等,可广泛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评价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和预估骨折风险等方面研究。本文将介绍临床上常用的分析骨质量的检测方法,以期为DOP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osteoporosis,DOP)是高血糖在人体骨骼系统中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骨密度(BMD)是评价骨质量的常用指标之一,但其并不完全适用于DM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量的检测,这是因为T2DM患者的BMD通常显示正常或升高,但其骨折风险却大大增加。骨质量是一种综合性反映骨健康状况的指标,其主要包括骨量(骨密度)、骨几何结构和材料特性等,可广泛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评价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和预估骨折风险等方面研究。本文将介绍临床上常用的分析骨质量的检测方法,以期为DOP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的临床观察意义。方法选自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并根据1年内数次糖化血红蛋白的平均值,分为控制较好组(糖化血红蛋白≤6%)和控制较差组(糖化血红蛋白﹥6%),结合病程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4例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39例(722%),其中女性患病率为864%。1年内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高于正常水平,骨密度降低者血糖水平更高,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以女性显著,病程在9年以上者明显。骨密度降低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过高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及其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48例Ⅱ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8例Ⅱ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经上述精心护理后空腹血糖(FPG)程度及骨密度(BMD)水平均有所改善,护理干预前FPG平均水平为(11.3±3.1)mmol/L,BMD平均水平为(231±26)mg/cm2;护理干预6个月后FPG平均水平为(8.1±2.3)mmol/L,BMD平均水平为(240±28)mg/cm2,护理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其他合并症及死亡病例,效果理想。结论加强Ⅱ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生活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其血糖及骨密度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味青娥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总计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2组患者均先接受控制血糖治疗,之后2组患者均服用阿法骨化醇和钙尔奇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用加味青娥丸(胡桃仁、黄芪、丹参、鹿角胶、补骨脂、杜仲、山药、煅牡蛎、煅龙骨)进行治疗,1剂/d,分两次早晚服用,以6个月为治疗周期,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6月后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青娥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