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肾脏是富含线粒体的器官之一,其正常运行依赖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为细胞供能。线粒体复合体(mitochondrial complex,MC)构成了线粒体呼吸链(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MRC),具有电子传递和质子转移的功能,参与OXPHOS的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MC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MC在不同的肾脏疾病中作用不尽相同。本文旨在系统综述MC的功能,总结其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为主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脏肿瘤、线粒体DNA(mtDNA)疾病等不同肾脏病领域中的作用,分析探讨MC作为新的靶点在肾脏疾病诊治中的潜在价值。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应用原理和目标有相似之处,都能够作为环境破坏和污染的修复手段,在实际环境修复工程中关系密切,但由于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仍存在一定差异,制约了使用过程中的工程效益。本文主要对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进行比较,对二者形成的复合体系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所帮助。
简介:摘要GATOR1蛋白复合体作为mTORC1上游的负性调控因子,是mTOR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和自噬起到了重要作用。GATOR1蛋白复合体包括DEPDC5、NPRL2和NPRL3共3个组成部分,三者相互协同配合在细胞内共同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凋亡。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GATOR1蛋白复合体相关基因变异与癫痫之间的关系逐渐被认识。本文对GATOR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癫痫的临床表现和致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头晕复合体(NAC)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回顾分析法将其中40例纳进对照组(实施传统根治术治疗),剩余40例纳进实验组(实施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价值。结果 实验组复发率为5.00%(1/40),对照组则为7.5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远处转移3例,转移率为7.50%(3/40),实验组则出现4例,转移率为10.00%(4/40),无显著异(P>0.05);5年内2组乳腺癌转移死亡各有1例;2组5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7.50%(39/40)、92.50%(37/40),无显著差异;5年内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50%(37/40)、90.00%(36/4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保留NAC改良根治术、传统根治术疗效较为接近,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治疗以及重建乳房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NSM)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84例早期原发性乳腺癌并接受NAC的NS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M生存曲线评估术后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影响NSM术后患者DFS和OPS的影响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6例,术后5年DFS为83.3%,OS为91.7%。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乳晕距离(TND)、腋窝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类型及Her-2阳性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影响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最大径、TND、腋窝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类型及Her-2阳性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状态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情况同时影响患者术后DFS和OS,术前系统、精准地评估并妥善处理特殊腋窝淋巴结可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体肋软骨移植建立鼻尖软骨复合体用于鼻整形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整形门诊 2017年 2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鼻部整形患者中选出 140例为对象,根据复合体的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体整形,实验组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体整形。对比两组的创口愈合时间、创口Ⅰ级愈合率、鼻整形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创口Ⅰ级愈合率和鼻整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且实验组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的鼻尖软骨复合体在鼻尖整形中应用效果确切,成活率高,促进术后创口愈合,达到满意的整形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背侧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我们对12例腕关节TFCC背侧撕裂患者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术前专科检查,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患者采用由内向外经关节囊缝合修复,不稳定患者经骨缝合修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RWE评分、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及握力等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31个月,平均15.5个月。经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VAS、PRWE评分、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及握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CC背侧撕裂属于Palmer分型中未覆盖的类型,镜下缝合修复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T高清MRI对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8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33例腕尺侧疼痛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65例;年龄14~69岁,平均32.6岁。统一参数下行腕关节MRI检查,并在随后接受腕关节镜下探查或治疗。将TFCC损伤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中心型损伤,即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第二类为边缘型损伤,包括TFCC桡侧附着部、尺侧附着部、远尺桡韧带、尺腕韧带损伤。以腕关节镜下探查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对比分别得出MRI诊断TFCC中心型损伤和边缘型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阴性似然比。结果关节镜检查确诊TFCC损伤者122例,其中中心型损伤72例,边缘型损伤102例;MRI检查结果为阳性124例,其中诊断为中心型损伤75例,边缘型损伤111例。通过对比,得出3T高清MRI诊断TFCC中心型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972/0.918,0.933/0.966,11.85/0.03;诊断边缘型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882/0.323,0.811/0.455,1.30/0.37。结论对于TFCC中心型损伤,无论是创伤性撕裂还是退行性损伤,3T高清MRI均可准确诊断。MRI在TFCC边缘型损伤的诊断中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较低的特异度提示临床中对MRI的阳性结果应持谨慎态度,需着重结合病史与体检结果进行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患儿经过眶距增宽症O型截骨矫正,及用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后,眼眶及鼻部的相关参数。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颅颌面治疗中心,经眶距增宽症O型截骨矫正及同时用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60例患儿,男36例,女24例,年龄6~10岁,平均7.3岁。60例患儿在术前后1年随访时,均进行头颅CT三维扫描和拍照。通过三维测量比较其骨性内眦间距(IOD)和鼻部美学参数(鼻背宽度、鼻翼宽度、鼻背高度、鼻尖突出度/鼻长)的变化。结果60例患儿家长均对术后效果满意。三维测量显示,术后患儿IOD值由术前(39.88±1.98) mm矫正为(20.56±2.37) 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P<0.05);提示眶距增宽症状、IOD值、鼻部美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的吸收率16%~19%,无移植物的偏曲变形;偶见感染、脑脊液漏、发育不全等并发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眶距增宽症的患儿用O型截骨的同时用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自体耳甲艇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支架复合体在综合鼻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长沙禾丽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521例鞍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509例,年龄18~53岁,初次鼻整形患者310例,二次鼻修复患者211例,排除组织破坏严重的挛缩鼻患者。切取双侧耳甲艇软骨,将其进行切割、组合,包括鼻小柱支撑移植物、抑后旋移植物以及帽状移植物,并构建鼻尖支架复合体,塑造鼻尖形态,同时将硅胶假体或膨体聚四氟乙烯雕刻成柳叶形,抬高鼻梁。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让医生、患者和第三方对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照片来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估,三方都满意为显著有效,两方满意为有效,一方满意为一般,都不满意为差;术后若出现感染、假体外露等并发症判为差。同时对鼻尖高度变化及鼻长度的变化进行测量。结果521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获得满意的外形,随访6~24个月,鼻尖外形保持良好,血液循环、色泽正常,鼻尖表现点明显,自然美观、立体挺拔。521例中显著有效471例,有效30例,效果一般15例,差5例,疗效满意度为96%(501/521)。鼻尖高度比术前抬高(3.5±0.3) mm,鼻长度比术前延长(4.9±0.4) mm。结论以双侧耳甲艇软骨构建鼻尖软骨支架复合体联合硅胶假体或膨体行综合鼻整形,可作为鞍鼻患者初次鼻整形及二次修复鼻整形的常规方法,效果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上睑肌复合体腱膜下折叠治疗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对33例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提上睑肌复合体腱膜下折叠的方法进行矫治,观察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弧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31例正矫,手术效果良好,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2例轻度欠矫,3个月后再次行手术矫治,效果满意。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眼睑均能自然闭合,均未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提上睑肌复合体腱膜下折叠治疗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Ⅱ类分子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接受治疗的98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了MHC Ⅱ类分子在MT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结果MHC Ⅱ类分子高表达与患者年龄(χ2=0.900, P=0.410)、多灶性(χ2=0.295, P=0.672)、双侧病灶(χ2=2.957, P=0.127)、T分期(χ2=0.554, P=0.457)无关,而与性别(χ2=5.227, P=0.025)、术前降钙素水平(χ2=6.663, P=0.019)、淋巴结转移(χ2=21.651, P<0.001)及AJCC分期(χ2=19.522, P<0.001)相关。MHC Ⅱ类分子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97.4%,高于低表达患者的66.1%(P=0.016 3)。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5岁(HR=4.129, P=0.009)、T分期(HR=3.265, P=0.024)为M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HC Ⅱ类分子高表达(HR=0.103, P=0.030)为MTC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MTC患者中存在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表达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影响的价值。方法:筛选本院自2018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为分析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每组纳入60例初产妇。对比两组产妇肛门内括约肌近端、中部以及远端平面厚度以及肛门外括约肌远端3、6、9、12点钟方向厚度,并使用成像技术对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形态和完整性进行观察。结果:顺产组产妇肛门内括约肌近端平面的6、12点钟方向以及中部平面9、12点钟方向厚度小于剖宫产组,肛门外括约肌远端平面12点钟方向厚度也小于剖宫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其它平面和方向的肛门括约肌厚度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计8例产妇在产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排气异常情况,并观察到2例肛门外括约肌连续性中断病例。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影响的价值较高,可以准确显示出初产妇各个平面和方向上肛门括约肌的厚度,并发现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检查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O-arm导航辅助下与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 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0~59岁,平均41.3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7例,B2型13例,B3型5例,C1型5例,C2型2例。17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A组),15例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Matta标准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7个月,平均18.6个月。A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为(27.3±5.1)min,B组为(52.3±5.9)min(P<0.05)。A组术中透视时间为(43.3±3.2)s,B组为(64.6±5.4)s(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7.8±2.6)ml,B组为(20.7±3.1)ml;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4±1.4)周,B组为(14.1±1.9)周;A组和B组Matta标准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88%(15/17)和87%(13/15);A组和B组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94%(16/17)和87%(13/15)(P均>0.05)。术后B组1例患者出现1枚螺钉稍突破椎体前皮质。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与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相比,O-arm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具有置钉时间短、术中透视时间短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导板在辅助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ZC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7例单侧粉碎性Z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3D打印导板分为3D导板组和常规组:3D导板组20例,术中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骨折复位;常规组17例,采用传统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维重建CT影像参数测量值:△L1,双侧眶下缘点至眶上缘点间距离的差值;△L2,双侧颧突点至外耳门点间距离的差值;△L3,双侧颧弓突点至正中矢状面间距离的差值;△α,双侧颧突角差值;△β,双侧颧弓角差值。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面部对称性、张口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D导板组与常规组△L1分别为(1.04±0.62)mm、(1.91±0.50)mm,△L2分别为(1.32±0.56)mm、(3.50±0.92)mm,△L3分别为(1.48±0.64)mm、(2.83±0.94)mm,△α分别为0.93°±0.34°、3.01°±0.56°,△β分别为0.97°±0.27°、2.73°±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D导板组中20例患者面部对称性良好,常规组中3名患者出现患侧面中部塌陷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钛板、钛钉松动外露、张口受限及眼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个性化3D打印导板辅助单侧粉碎性ZCF治疗可提高骨折复位精准度。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患者在腕关节镜手术围术期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共4例TFCC损伤患者经腕关节镜治疗后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缩短围术期禁食时间,术后采取患肢功能位,及时镇痛,联合移动医疗APP,进行阶段性的健康宣教及康复指导推送与随访提醒等,比较患者术后肢体肿胀例数,疼痛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进行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2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其中14例出现腕关节肿胀,干预后缓解。根据NR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为96%,腕部疼痛评分较术前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腕关节实际活动度占该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百分比进行评定,术前优2例、良10例、差12例,术后优14例、良8例、差2例。结论TFCC损伤患者腕关节镜手术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为患者提供较全面护理,促进患者舒适及手功能恢复;移动医疗APP的应用可提升患者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新的下颈椎损伤评分系统,即后方骨-韧带复合体损伤分级和严重程度评分(posterior ligament-bone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PLICS),并评估其指导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39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subaxial cervical fracture dislocations, SCFDs)且行单纯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354例纳入研究。PLICS评分由左、右侧柱及后柱三方面评分组成。后柱的损伤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赋予1~3分。侧柱损伤的评估包括韧带结构及骨结构,韧带损伤评估即侧块关节半脱位计1分,完全脱位或关节突绞锁时计2分;侧柱的骨折分为轻、中、重三度,分别赋予1~3分。对于侧柱的评估取韧带结构或骨结构损伤的最高得分,与后柱损伤的得分一并纳入PLICS总分的计算。将随访期间出现螺钉松动、钢板移位、颈椎后凸畸形或棘突间隙张开的患者归为失败组,其余患者归为成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手术前后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S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3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4.0)个月。成功组339例,失败组15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失败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9±0.6)分降至(1.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1,P<0.0001);成功组患者由术前(5.6±1.0)分降至(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52,P<0.0001);两组患者术前(t=-4.948,P<0.0001)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t=-9.076,P<0.0001)VA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功组患者的NDI明显低于失败组(7.1%±1.2% vs 15.7%±2.7%,t=24.993,P<0.0001)。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7,P<0.0001)。根据PLICS评分绘制单纯前路术后内固定失败的ROC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1,95%可信区间为0.943,1.000,当PLICS评分为6.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927,敏感度0.994,特异度0.067。综合考虑PLICS评分的临床实用性及PLICS评分为7分时亚分类不同的临床结局,最终将阈值定为PLICS评分为7分且合并单侧重度侧块骨折。结论PLICS评分系统的建立基于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解剖学基础,既兼顾了双侧侧块、棘突及椎板等骨性结构及侧块关节囊等韧带结构,又依据对每柱骨-韧带结构损伤特点赋值,量化地反映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总体损伤程度。通过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与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最终确定PLICS评分≥7分且同时伴有单侧重度侧块骨折,单纯前路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较高,可考虑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我科45例诊断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予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43例行传统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钛钢板螺钉固定开门侧椎板及侧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及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情况,末次随访按Odom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的颈椎整体平均曲度较术前减少(3.85±1.52)度,而研究组的颈椎整体平均曲度较术前减少(1.51±1.3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整体颈椎活动度ROM较术前减少(6.81±2.31)度,研究组ROM较术前减少(4.68±1.93)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12例(27.9%)、研究组2例(4.4%)发生颈部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Odom标准,对照组优32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88.4%;研究组优3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相比传统单开颈椎板成形术,改良术式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术后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小。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不同屈光状态非青光眼青年人群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形态特征,探讨眼轴长度(AL)与GCC的变化规律。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基于AL纳入非高度近视94眼和高度近视62眼,使用OCT测量其黄斑区GCC厚度、上/下半区GCC(GCC-S/GCC-I)厚度、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并计算FLV与GLV比值(FGR)。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与AL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2组间各指标差异及界值。结果:线性回归结果示受试者GCC厚度(β=-0.698,P<0.001)、GCC-S厚度(β=-0.693,P<0.001)、GCC-I厚度(β=-0.672,P<0.001)随AL延长而下降;FLV不随AL变化而变化(β=0.115,P=0.155);GLV随AL延长而增高(β=0.346,P<0.001),FGR随AL延长而降低(β=-0.473,P<0.00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示高度近视组和非高度近视组间GCC厚度(t=7.398,P<0.001)、GCC-S厚度(t=7.313,P<0.001)、GCC-I厚度(t=7.022,P<0.001)、GLV(t=-3.482,P=0.001)及FGR(t=5.36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7,P=0.292)。AUCGCC为0.809(P<0.001),最佳界值99 μm;AUCGLV为0.689(P<0.001),最佳界值3.42;AUCFGR为0.711(P<0.001),最佳界值0.44;AUCFLV为0.546(P=0.330)。结论:OCT可观察不同屈光状态非青光眼青年人群GCC,平均GCC厚度、GCC-S厚度、GCC-I厚度、GLV和FGR随AL变化而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