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s)是新近报道的一种肺部肿瘤,该文报道1例55岁女性病例,左肺下叶单发病灶,界不清;镜下观察肿瘤由平滑的双层支气管型上皮发生结节状增生变化,包括连续的基底细胞层,有乳头状结构,含有黏液细胞、纤毛细胞,肿瘤以完全贴壁生长的方式生长。免疫表型:血管内皮细胞(CD34)、肌上皮(p40/p63)、细胞角蛋白(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K5/6均阳性,Napsin A部分阳性,Ki-67阳性指数2%~3%;SP-A、S-100蛋白阴性。细支气管腺瘤具有一定的组织学特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细电子支气管镜在气管支气管结核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市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经常规支气管镜未诊断但经超细支气管镜诊断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33例作为病例组,对同期入院的经常规支气管镜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以相同年龄、性别为配对原则随机选择6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病原学检出率及直视观察气管支气管病变阳性率。并对病例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表现、气管镜下表现及治疗转归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0~4级支气管镜下表现符合气管支气管结核镜下诊断标准,病例组不符合,但病例组5~10级支气管镜下表现符合该病镜下诊断标准。病例组病原学检出率(75.76%,25/33)与对照组(78.79%,52/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P>0.05)。病例组患者以咳嗽(90.91%,30/33)、咳痰(60.61%,20/33)为常见临床症状;结节影(84.85%,28/33)为常见影像表现;Ⅳ型(瘢痕狭窄型)(51.52%,17/33)为常见气管镜下分型;病变好发部位:上叶尖后段>背段>舌段/中叶>基底段。结论超细支气管镜检查可提高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病变诊断阳性率,但不能提高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病原学检测阳性率。若影像学符合气管支气管结核常见表现,但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无明显异常,可换用超细支气管镜检查,提高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9例B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评估并记录病灶的类型、部位、与邻近胸膜关系、大小、形态学特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其CT随访资料。结果69例BA中,25例术前胸部CT可检出病灶,44例胸部CT未能检出病灶。25例中,病灶为实性型8例、磨玻璃型8例、囊腔型6例、囊肿型3例;位于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5例;10例病灶贴邻胸膜,15例病灶与邻近胸膜距离(10±7)mm。1例囊肿型BA病灶内见钙化。25例BA病灶直径4.4~30.3 mm,中位数9.6 mm;有分叶征20例、毛刺征11例、空泡征12例、胸膜凹陷征6例。11例BA患者接受术前随访,4例直径增长,其中实性型2例、磨玻璃型1例、囊腔型1例,生长速率0.43~2.14 mm/年,中位数1.67 mm/年;术前随访中新发毛刺征、空泡征和分叶征各1例。13例BA患者手术后复查胸部CT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BA的CT影像学表现多样,常为肺内单发的实性结节或磨玻璃密度结节,少数可呈囊腔型或囊肿型;病变可有分叶、空泡及毛刺,钙化罕见;少部分在随访过程中增大。
简介:摘要2018年由Chang等首先提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概念,并依据这类肿瘤组织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特征将细支气管腺瘤分为近端型和远端型两型。经典型细支气管腺瘤是由腔面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共同构成,同时也是与肺腺癌鉴别的要点。随着临床诊断病例数的不断增加,作者发现存在非经典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表现为肿瘤局部区域缺乏基底细胞层,有些甚至完全缺乏基底细胞层),致使细支气管腺瘤在临床病理诊断实践中遇见一些问题和困难。该文将作者在诊断这类肿瘤遇到的问题及诊断体会提出讨论。
简介:摘要71岁女性患者,反复头痛5年,再发1个月入院。肺CT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见空洞样结节影,壁厚薄不均匀,局部呈结节状增厚,边缘呈轻度分叶,远侧肺野见少许条索状高密度影。2016年11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右下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会诊结果右下肺远端型细支气管腺瘤。术后随访37个月,未见复发与转移。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6例肺细支气管腺瘤(BA)的CT表现及相应的病理改变。共纳入16例BA患者,病变直径8~32 mm,10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6例为实性结节,4例有囊腔形成,1例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病理上主要表现为基底细胞层和腔面细胞层构成的双层细胞结构呈乳头状和/或沿肺泡壁(平坦状)生长。影像上表现为实性结节的BA在病理上表现为肺泡腔内分泌黏液较多,而影像上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BA在病理上表现为肺泡腔内黏液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15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病理学改变。结果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女性多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51~77岁),3例有吸烟史。通常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样、分叶状结节,大体示灰白、灰褐色的实性结节或局灶可见微囊样改变,多界清但无包膜,最大径0.4~2.5 cm(平均1.0 cm)。镜下可见腺腔型、乳头型及平坦型结构,细胞组成多样,可见数量不等的基底细胞、黏液细胞、纤毛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少数肿瘤可无黏液和/或纤毛细胞,部分肿瘤伴基底细胞增生或鳞化,免疫组织化学p63、p40、细胞角蛋白5/6显示连续的基底细胞层是其重要诊断依据。基因检测示BRA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均未见突变。随访1~4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细支气管腺瘤是一种良性的肺外周肿瘤,由于认识不足,影像及病理均易误诊为恶性,明确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诊断对于外科处理非常关键,必要时可辅以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
简介:摘要细支气管肺泡癌起源于细支气管的无纤毛的clara细胞,粘液分泌细胞或肺泡II型细胞,本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肺肿瘤,其发生率约占肺原发肿瘤的2%-20%,影像可分为孤立结节型、弥漫型(多发结节型)和肺炎型(弥漫实变型),其特征性影像表现为峰房征、支气管充气征、毛玻璃征、血管造影征、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和结节状影。普通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在显示细支气管肺泡癌内部结构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优势,而PET-CT是目前鉴别肺部实体肿瘤良恶性最为先进可靠的影像学检查,在确定肺癌的全身TNM分期及判断病灶复发等方面亦有很高价值。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本病诊断符合率。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细支气管腺瘤。患者均为中年男性,均无呼吸系统症状,体检时胸部CT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形态欠规则,边缘略毛糙,病灶内部均可见小空泡影。CT诊断均不能除外恶性结节,遂进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细支气管腺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细支气管腺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分子病理学改变。结果患者男性3例,女性9例,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37~72岁),其中1例患者具有吸烟史。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外周磨玻璃样病变或实性结节。大体为灰白、灰褐色结节,切面质软或含有黏液,无包膜,最大径5~15 mm。镜下病变由不同比例的肺泡上皮细胞、纤毛细胞、黏液细胞及基底细胞混合而成,部分肿瘤黏液细胞和纤毛细胞很少或缺如,主要形成乳头状、腺腔样及平坦型结构。免疫组织化学p40和细胞角蛋白5/6阳性,显示存在连续的基底细胞。基因检测示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KRAS的突变。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细支气管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肺外周结节性病变,患者预后较好。影像及病理均易误诊为恶性,明确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