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接收的112例绞窄性肠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时间段的患者,设为早期研究组;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时间段的患者,设为后期研究组,各56例。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指标、坏死肠管切除率指标,获得本次研究的结果。结果:从治疗情况来说,112例患者中2例患者死亡,110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8.21%。12例坏死肠管切除,切除率计算结果为10.71%。其中,早期组死亡例数为1例,切除例数为10例,切除率为10.01%;后期组死亡例数为1例,切除例数为2例,切除率为1.7%。结论:对绞窄性肠梗阻疾病,实施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可达到降低疾病死亡率和坏死肠管切除率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辅助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区人民医院诊治的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患者12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吻合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后给予生物制剂抗TNF-α治疗,连续应用2周。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试验组术后症状缓解时间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2.14 ± 0.41)d比(6.24 ± 1.28)d和(3.54 ± 0.77)d比(6.99 ± 0.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4 d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9%(3/61)比18.0%(11/61)](P<0.05)。试验组术后1 d与术后7 d血清TNF-α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15.66 ± 2.19)ng/L比(39.77 ± 1.30)ng/L、(5.20 ± 0.11)ng/L比(13.08 ± 1.45)ng/L](P<0.05)。试验组术后14 d排便排气功能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4 d最大静息时肛门括约肌压(MRASP)和最大缩窄压(MSP)都显著高于术后1 d,试验组术后14 d MRASP和MSP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0.24 ± 11.39)mmHg(1 mmHg=0.133 kPa)比(76.24 ± 12.11)mmHg、(231.98 ± 45.29)mmHg比(226.39 ± 41.87)mmHg](P<0.05)。结论抗TNF-α辅助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抑制血清TNF-ɑ的释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胃肠动力。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DAIO )治疗中采取 传统肠梗阻手术与 小肠内排列术的疗效价值。 方法 纳入本单位 201 9 年 01 月至 201 9 年 12 月间 确诊罹患 DAIO 的 患者 70 例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组,取其中 35 例为对照组,施行 传统肠梗阻手术;另 35 例为实验组,施行 小肠内排列术。比较两组 手术指标与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 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 无 统计学意义 ( P > 0.05 );实验组住院用时、术后排气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 DAIO 能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并发症更少,值得关注。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并总结临床粘连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于 张村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 36 例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其纳入到试验中加以探究。采用随机平均分组设计方式,在患者认可下分别将 18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情况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 0.05 ),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效果的差异明显( P < 0.05 )。结论: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均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粘连性肠梗阻外科治疗手段,其中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身体损伤更小,安全性高,可促使患者身体康复,应用价值比较明显,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 2016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我院的 6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使用非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引流量比对照组少,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术后对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提供非手术治疗结合有效护理,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综合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对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于2015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排气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根据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干扰素γ等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炎性应激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ne intrestinal peptide,VIP)等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2.08±1.17) d、退热时间(3.36±1.89) d、排气时间(2.12±1.45) d、气液平消失时间(2.58±1.61) d、住院时间(9.22±2.13) d ,对照组分别为(6.26±2.52)、(5.68±2.44) 、(6.18±2.24)、(7.34±2.23) 、(17.49±3.46)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24、0.035、0.014、0.00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CRP为(105.62±11.96) mg/L、IL-6为(657.31±49.67) ng/L、IL-8为(463.53±31.74)ng/L、干扰素γ(47.24±9.66) ng/L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分别为(106.07±12.03) mg/L、(678.46±51.19) ng/L、(471.68±32.03) ng/L、(46.84±9.28) ng/L,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RP为(86.25±9.16) mg/L、IL-6为(373.25±24.18) ng/L、IL-8为(211.26±20.83) ng/L、干扰素γ为(35.42±7.52) ng/L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分别为(53.72±7.68) mg/L、(184.27±16.92) ng/L、(82.51±11.35)ng/L、(19.65±3.46) ng/L,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1、0.015、0.029、0.011)。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胃泌素为(180.89±21.17) ng/L、胃动素为(336.73±7.23) ng/L、VIP为(102.87±13.49) pg/L,对照组分别为(192.32±21.69) ng/L,(357.46±7.29) ng/L,(109.31±13.53) p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泌素为(65.57±8.72) ng/L、胃动素为(135.71±14.38) ng/L、VIP为(55.07±7.15) pg/L,对照组分别为(110.35±13.86) ng/L、(231.93±21.95) ng/L、(81.56±10.59) p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21、0.014)。结论肠梗阻导管可有效提高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机体炎性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