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对19例HIE早产儿神经、呼吸、循环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护理。结果全组病例除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其余17例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脑功能网络的变化,了解该变化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常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足月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共44例,均进行常规和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fMRI)成像扫描,有24例符合入组标准,其中轻度患者(PT1组)11例,中重度患者(PT2组)13例。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比较PT1组和PT2组全脑的ALFF值的差异,并采用脑网络连边分析的方法比较PT1组和PT2组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差异。结果在连边分析中,与PT1组相比,PT2组大脑中的右侧辅助运动区与右侧中央前回(Z1=0.39,Z2=-0.08)、右侧舌回与右侧海马(Z1=0.61,Z2=0.20)、左侧距状裂皮层与右侧杏仁核(Z1=0.30,Z2=-0.02)、右侧苍白球与右侧后扣带皮层(Z1=0.33,Z2=0.05)的FC减弱(均P<0.001,未校正)。在低频振幅分析中,PT1组和PT2组全脑的AL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结论中重度组HIE患儿在部分脑区的功能连接存在变化,这些功能连接与运动功能、情绪处理、语言发育、认知功能及学习记忆等有关。
简介:目的:观察小鼠不同程度缺氧适应对缺血缺氧脑即早基因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简称S-P)免疫组化技术。采用两种不同程度的缺氧预处理:①小鼠第一次缺氧开始到喘呼吸出现后,行第二次缺氧,定为B1组(此时瓶内的氧浓度为15%);②小鼠第一次缺氧开始到瓶内的氧浓度降低为10%后,行第二次缺氧,定为B2组。结果:B2组的低氧存活时间明显长于B1组;缺血缺氧后30minc-fos和c-jun基因阳性细胞呈低密度分布,1hc-fos基因表达下降,12h则基本消失,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c-jun基因的表达高峰在缺血缺氧3h、12h时,c-jun基因阳性细胞仍呈低密度分布;缺氧适应使缺血缺氧脑增加的c-fos基因的阳性细胞数减少,而使缺血缺氧脑增加的c-jun基因的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加,B1组和B2组缺血缺氧脑基因表达的影响无差异,结论:缺血缺氧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c-fos、c-jun基因表达.且有时间依赖性;缺氧适应可抑制缺血缺氧脑c-fos基因的表达,增强缺血缺氧脑c-jun基因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10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00例患儿分别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均接受早期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DI评分以及MDI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手段控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情,值得在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过程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3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住院顺序纳入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并将同期出生的15例正常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对干预组患儿在动作、认知、语言和交往4个领域进行训练。随访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中国城市版进行评估,比较各组幼儿的智能发育水平。结果干预组的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岁时的智力发展指数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1岁时的智力发展指数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轻、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有效护理方法。得出结论控制惊厥、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纠正缺氧,维持正常的血糖,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注意保暖和喂养可提高HIE患儿的治愈率。HIE患儿重在预防,早期治疗可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同时疗程要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