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腮腺肿瘤的CT相关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份至2011年7月份收治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以常规的CT平扫来进行强化性扫描,对病患相关的诊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良性肿瘤为26例,其中密度较为均匀且边界较为清楚的患者有21例,而密度不够均匀并且部分境界不清晰的患者有5例;恶性肿瘤22例,其中密度不够均匀的且边界较为模糊的有15例,有7例密度较为均匀且境界也较为清楚。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定位,其的准确率高达100%,对于诊断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良性91.7%,恶性90.1%。结论CT可用于诊断腮腺肿瘤的良恶性情况,尤其是诊断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总结了2013~2015年期间本科收治的36例行腮腺肿瘤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饮食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之一,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更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良性腮腺肿瘤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5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总体有效情况96.23%高于对照组84.9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和涎瘘等)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和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解剖面神经分支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比较组间生物学指标发现,两组治疗前后HSP70、P27、CyclinD1、C-MYC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发现试验组病人HSP7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P27、CyclinD1、C-MYC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少。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腮腺肿瘤的良恶性比例、病种分布、临床特征及检查诊断方法。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2012年—2017年6年间住院就诊的1178例病理诊断明确为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腮腺肿瘤发病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311,良恶性发病比例为5.661,51~60岁年龄段是发病率最高的年龄分段(25.47%)。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分别为良性肿瘤发病率的前三位;黏液表皮样癌在腮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结论在腮腺肿瘤的患者中,男性较女性高发,特别在腺淋巴瘤患者中(24.911),良性肿瘤(84.97%)较恶性肿瘤常见(15.03%),中老年患者是腮腺肿瘤的高发人群,而年轻人群更高发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而B超、CT、MRI对于腮腺肿瘤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4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传统术式组23例,即保留面神经,肿瘤及腮腺切除术;功能性外科治疗术式组22例,即胸锁乳突肌肌瓣、保留面神经及耳大神经的肿瘤及腮腺部分区域切除术,术区放置负压引流。通过3~24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后肿瘤复发、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耳廓区麻木感、口干等术后情况。结果2组相比,面瘫、肿瘤复发、口干和涎瘘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传统的术式组耳廓区麻木感、Frey综合征和面部外形明显不对称的发生率与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组的发生率相比较高。结论与传统腮腺术式相比,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减少了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研究,证实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采用CT检查诊断的162例疑似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断方法及CT呈像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对CT诊断的结果进行评价。对CT检查结果中各种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160例,符合率高达98.8%;其中诊断为良性肿瘤的126例,符合率为100%,恶性肿瘤的符合病例数为34例,符合率高达89.5%;结论螺旋CT检查在腮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符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