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河北承德县考古调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承德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与内蒙接壤,东与平泉县毗邻,南接兴隆、宽城,西有滦平、隆化县,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南部属燕山东段延续,山高谷深,峰峦重选,相对高度变化较大,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缓,故有"八山一水...

  • 标签: 遗址 承德县 砍砸器 文化遗存 文化层 扁平体
  • 简介: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掘和实施有效保护的基础。它是在基本不破坏遗迹或遗物的情况下,通过地面观察、利用钻探、物探进行探查或配以小型试掘,发现和获取遗存资料的一种方法。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考古调查与大遗址保护的关系,并且通过考古调查促进大遗址的保护,这是摆在文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我们基层文物工作的实践看,文物部门只有对大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遗址的文化类型、相对年代、分布范围、保护现状等基本情况,才能确定保护级别,划定保护范围,

  • 标签: 大遗址保护 考古调查 文物工作者 田野考古 有效保护 文物部门
  • 简介: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不破坏遗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现和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也是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基础。正确地把握和使用这一方法,常常使我们对于一个不很了解的区域,对一类不太明了的古代遗存,能够最快捷,更准确地加以认识。此外,考古调查还因它简便易行,不受更多条件因素的制约,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最近,国务院开始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其主要的方法就是田野考古调查。这里想结合近年的一些工作实践,就田野考古调查的一般方法和常见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就教于专家、同行。

  • 标签: 考古调查 实践 考古学研究 田野考古 获取信息 考古发掘
  • 简介:<正>寿春城是楚国晚期之郢都,《史记·楚世家》载:“(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是则楚国在寿春共建都十九年。据记载寿春城在今安徼省寿县境内,由于年代久远和战争的破坏,南北运道的变迁以及淮河的改道等各种原因,今天人们对它的具体位置、范围、文化内涵,已知之甚少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当时驻留于蚌埠的瑞典工程师加尔白克(O.Karlback)得到了一批寿县出土的(钅乔)鼎、壶、簋、车马饰具、带钩、铜镜等古物,经由其手分售于欧美各地,楚器开始被人所知。1933年春、1935年、1938年冬,寿县朱家集(现划归长丰县)李三孤堆楚幽王墓经三次盗掘,出土了铜器和零星陶器、石器四千多件,同时,成千上万的受灾饥民在寿县城郊挖墓取宝,转卖于上海商人和外国人,一些学者开始了对寿春及墓葬出土器物的研究。1955年5月治淮工程中,在寿县西门之北发现了蔡昭侯墓,这是当时考古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就此发表了一批研究质量相当高的文章。

  • 标签: 寿春城 寿县 战国晚期 墓葬 考古调查 井圈
  • 简介:环境考古研究中地学调查纲要李容全俞伟超教授(1992)系统地论述了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研究任务和经典模式①。受他的启发,和近几年参加环境考古调查的体会,提出以下的有关地学为环境考古研究服务的调查大纲,谬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敬请指正。一、内容环境考古学...

  • 标签: 环境考古 古代人类 生存时期 沉积地球化学 新构造环境 遗址
  • 简介:1976年5~7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与哈尔滨师范学院历史系部分师生及黑河地区有关农场、林场、公社等单位的同志,共同组成文物普查队,对黑河地区所辖六县进行文物普查工作。魏国忠、郝恩德两人带领几位学生负责到呼玛县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在近5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着重调查了黑龙江右岸、呼玛河、盘古河等部分地域,发现古文化遗址和遗物点十三处,采集文物近200余件。这些考古发现,为认识呼玛县

  • 标签: 考古调查 呼玛县 文物考古工作 古文化遗址 文物普查 田野考古
  • 简介:<正>大冶地处鄂东南丘陵地带,北临长江,南依幕埠山脉,境内北、西、南三面是丘陵区,南面地势较高,中部、东部为湖沼区,其中的大冶湖直通长江。这里矿产资源丰富,自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在这里活动,商周时期文化遗址更为普遍。但由于考古工作没有全面开展,对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面貌,认识一直是不够清晰的。针对以上情况,1982年秋季至1983年春,黄石市博物馆和大冶县博物馆在开展文物普查时,重点对古文化遗址进行了调查。先后调查遗址共26处。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黄石、大冶地区的古代文化面貌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选择其中四处遗址,简报如后。

  • 标签: 古文化遗址 文化面貌 考古调查 商周时期 红陶 博物馆
  • 简介:2012年春季,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对陕西彬县境内先秦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本文对此次调查的13处商周时期遗址进行介绍。初步分析来看,调查所见遗存的年代主要为"先周"和西周时期,位于彬县泾河沿岸商周时期遗存与黑河以北、红岩河流域所见遗存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红岩河流域所见红褐陶器区域特征较为独特,这种差异可能代表了区域文化和人群构成等方面的不同。此次调查对泾河流域商周时期文化分布、区域文化特征,先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古豳地"文化格局演进等方面的认识,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泾河流域 陕西彬县 商周时期 考古调查
  • 简介:1989年10月,由河北省文物局第四文物复查小分队,在平山县境内进行了为期五十天的田野调查。新发现地上地下文物遗存五十六处,其中古遗址三十四处;古墓葬十八处;石窟一处;摩崖造像一处;碑刻两通。参加这次调查工作的有王桂歧、焦庆生、任亚珊同志。现将战国时期以前文物遗存情况简要报告如下:平山县地处太行山山脉东麓,是多山多陵地区。东邻冀中平原,南与井陉县相连,西与山西省五台县接壤,滹沱河由西向东贯穿全县。在县内的东、西两端各有一水库,东为黄壁庄水库,西为岗南水库。此次调查发现的遗存主要分布在滹沱河中、下游及其支流的冶河、南甸河两岸(图一)。

  • 标签: 调查简报 文物遗存 摩崖造像 古墓葬 鼓腹 战国时期
  • 简介:一、引言垣曲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隅,地处中条山腹地、黄河岸畔。境内地势北高南低,西、北、东三面环山,南临黄河中部为山间盆地,呈北宽南窄的葫芦形展布。1957年王择义先生在垣曲盆地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考察,发现旧石器地点68处,拉开了垣曲盆地旧石器考古工作的序幕。

  • 标签: 垣曲 中更新世 砾石工业
  • 简介:2013年3至4月,为配合官庄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组织人员对荥阳官庄遗址及其周边临近地区开展了全覆盖式的系统考古调查。此次调查以官庄遗址为中心,覆盖面积19.05平方千米,共采集了包括陶片、石器、骨骼、土壤在内的大量遗物标本,其涵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晚商、西周、东周及秦汉时期,为深入了解该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探讨郑州西北郊一带史前至汉代的聚落和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此次简报公布了调查所发现的部分重要遗迹和遗物标本。通过此次调查,对郑州西北郊荥阳一带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竖河遗址和大张遗址大量西周早中期遗物和遗存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本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西周晚期偏晚阶段官庄城址的兴起及其周边一系列两周之际至春秋时期遗址的调查和发现,表明官座城址已经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区域中心。

  • 标签: 官座遗址 考古调查 陶器标本 骨料坑
  • 简介:井陉窑是与定窑、邢窑齐名的河北三大白瓷窑址之一,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与井陉矿区,目前共发现窑址12处,总分布面积约102万平方米。从已进行的考古工作可知,井陉窑创烧于隋代,后历经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民国,其中晚唐五代与金代是井陉窑烧瓷的两个巅峰。2016年4—6月,为给正在编制的《井陉窑保护规划》提供考古资料,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井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首次对井陉窑12处窑址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勘探,基本搞清了各窑址的分布范围、烧瓷历史、产品特征等,为井陉窑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 标签: 井陉窑 瓷窑址 调查 勘探
  • 简介:2010年1月和6月,考古工作者对河南栾川县蝙蝠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获得古人类牙化石1枚、旧石器时代石制品8件,还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共计62种。初步分析人类化石与智人相似。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等。与人类化石和石制品同生层位的动物群显示其时代应为晚更新世早期。蝙蝠洞,是河南发现的第一个含古人类化石的洞穴遗址,由此填补中原地区未在洞穴中发现古人类的空白。人牙化石解剖结构具有现代人特征,对研究中国古人类演化和现代中国人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蝙蝠洞 洞穴遗址 人类化石 智人 晚更新世早期
  • 简介:故宫博物院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05年康巴地区考古调查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发现和调查古代石棺葬墓地6处,遗址1处.本次调查发现了两种分属不同经济类型文化的石棺葬,并对其出土的陶器、铜器、玉器、石器进行了资料收集.另在德格县莱格村发现一处隋唐时期汉式建筑群遗址,出土陶佛像、瓦当等物.此次调查对树立康巴地区考古序列和研究汉藏佛教艺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 标签: 康巴地区 考古调查 石棺葬 建筑遗址
  • 简介:东河是位于江西景德镇市东北浮梁县境内的昌江支流,是古代景德镇制瓷业所需原料的主要来源地,至今在东河流域还保留着丰富的古代瓷土矿开采、淘选和输送的遗存。其中,景德镇市瑶里镇高岭村高岭土矿遗址2001年还与景德镇湖田窑一起。

  • 标签: 景德镇市 调查简报 流域 江西 考古 2001年
  • 简介:2012年7~8月,为配合渠县汉阙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考古工作者对渠县汉阙阙体周围进行了考古勘查,初步掌握了阙体周边神道、墓葬等遗迹现象的分布情况.勘探得知,神道一般位于双阙中间,为凹槽状,沿地势上升.阙对应的墓葬一般分布在神道一侧,既有各墓葬明显具有主次关系的墓群,也有各墓葬大小较一致的墓群两种情况.

  • 标签: 渠县汉阙 神道 墓葬 布局
  • 简介: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理论方法是考古学赖以进步的两条腿.考古发现不断刷新考古学家的视野并为考古学研究的深入提供新的资料,考古学理论方法使考古学的眼睛更加明亮,分析和思考更具有科学的力量.理论方法让考古学家对考古发现有更深入的认识,考古发现同时也推动综合研究和理论方法的进步.此外,考古发现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关注,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知识的普及可以为考古学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对考古学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考古学的持续发展要求考古学家必须正确处理考古发现、考古学自身理论方法的完善以及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知识状况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 标签: 考古学史 考古发现 知识 公众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 简介:自1929年在广汉三星堆月亮弯发现成组石璧以来,目前已知四川境内出土石璧中,成组和可能成组埋藏的石璧有6组。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盐亭县麻秧乡和广汉三星堆遗址真武仓包包相继出土成组石璧。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一批石璧,由于挖掘现场遭到破坏,暂无法确定埋藏时是否成组。四川出土石璧中,大小成梯次排列的现象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提出了各种见解和看法。

  • 标签: 音乐声学 考古调查 20世纪80年代 三星堆遗址 测量 成都金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