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数字产业与能源产业的耦合协调对于优化能源产业发展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理解数字产业化与能源产业的耦合机理,建立了一套理论模型用于评估两者的耦合协调状况及趋势。通过对中国2013年至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产业和能源产业的水平均呈现稳步提升,但总体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为了促进数字产业化与能源产业的融合发展,应加快推进新型数字产业的发展,以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其次,通过“新基建”项目,助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实现数字经济的跨足式发展。同时,为了促进区域间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区域内数字化转型,我们建议构建更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简介:文化产业需要财税政策的支持,科学合理评价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效应是相关政策改革的前提。文章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财税政策作用于文化产业的效应,继而分析文化产业对经济、资源环境以及教育科技系统的贡献,并分析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的直接效应和联动累积效应。通过对陕西省的数据分析,发现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二者大体呈同步增长态势。但因政策实施作用的滞后性,耦合度大于协调度,各系统内部要素相互作用发挥良好,协同程度较好。文化产业行业发展和教育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明显,但是数值较小,耦合度大于协调度,表明内部各要素还要进一步协调发展。文化产业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高,表明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各个系统的协同作用显著,但是协调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因此,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改革的方向需要调整,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以便于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简介: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ESDA等方法分析2005-2015年江淮城市群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合肥、芜湖、铜陵三地市耦合度较高,蚌埠、淮南、六安等地市耦合度较低;(2)2005-2015年间江淮城市群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度水平是趋于优化,尤其是淮南、马鞍山转型较为典型,生态环境逐渐协调;(3)研究区耦合协调度Moran'sI指数呈现“低-高-低”的倒U型发展模式,即呈现“发散-集聚-发散”的演变特征。随后,进一步分析影响江淮城市群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空间耦合分异机制,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均GDP、科研从业人员数、财政收入总额等,且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