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位括约肌间脓肿的诊疗体会。方法对23例高位括约肌间脓肿病例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全部诊断明确,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和合理的手术为治疗高位括约肌间脓肿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急重疑难性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到院接受急重疑难性高位肛周脓肿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采取一般抽样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都有30名患者。在为两组患者行临床治疗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案,研究组引入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比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术中出血量,且有更短术后恢复时间,两组治疗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进行几种疑难性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临床治疗上,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有较好的应用意义,建议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 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实施经括约肌间切开虚挂线术治疗,探究该治疗手术对其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6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其均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入院,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均为31例。观察组接受经括约肌切开虚挂线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切开挂线术治疗。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水平,再评估比较其肛门功能。结果 观察组3项时间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t=12.660)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t=0..035)、肛管静息压(t=0.048)、直肠静息压(t=0.167)对比(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上述3个指标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经括约肌切开虚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术中失血量低、手术时间短、创面愈合时间短以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还可以保护肛门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高位肛周(直肠)脓肿的术式选择与预后。方法将53例高位肛周(直肠)脓肿的患者实施保留括约肌术式引流,术后随访12个月,并进行临床总结与分析。结果术后1年内症状无再发25例,脓肿复发或演变成肛瘘28例,无1例肛门失禁或肛门畸形。结论保留括约肌术式治疗高位肛周(直肠)脓肿是可行的,既有Ⅰ期治愈率,又能保护肛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ILIS)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对2018年2—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5例慢性肛裂患者采用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分析其愈合时间、术后1、3、5 d疼痛评分、Wexner评分和肛门直肠压力,评价此手术的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其中24例患者慢性肛裂手术切口Ⅰ级愈合,愈合时间为(14.66 ± 5.63)d,1例患者为Ⅱ级愈合,术后1、3和5 d疼痛评分分别为(2.32 ± 0.82)、(1.66 ± 0.74)和(1.22 ± 0.63)分,没有患者发生肛门失禁,肛门失禁评分为0分。结论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是治疗慢性肛裂的一种微创、疼痛轻、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对高位肛瘘的综合干预价值。方法:以我科8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划分至A组(40例,实施传统治疗方案,即切开挂线法)、B组(40例,实施LIFT术治疗方案),并对比相应数据指标,分析不同手术方案有效性。结果:经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B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相对更低;而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指标均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挂线法相比,LIFT术有效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感,且更为微创化,建议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为高位肛瘘患者首选此类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对高位肛瘘的综合干预价值。方法:以我科8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划分至A组(40例,实施传统治疗方案,即切开挂线法)、B组(40例,实施LIFT术治疗方案),并对比相应数据指标,分析不同手术方案有效性。结果:经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B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相对更低;而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指标均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挂线法相比,LIFT术有效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感,且更为微创化,建议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为高位肛瘘患者首选此类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进而对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80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治疗,将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生活质量方面对比,在躯体健康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社会功能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情感职能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精神健康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且上述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方案对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口延迟处理在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41例高位肛周在我院诊治,分两组,治疗组23例行脓肿脓肿引流及内口延迟处理,疗效与同期18例一期脓肿引流挂线治疗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肛瘘及并发症发生,达到根治效果。而治疗组住院时间短(P<0.001),视觉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且局部瘢痕不明显,局部感觉好。结论内口延迟处理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根治上,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经括约肌间肛瘘结扎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的60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括约肌间肛瘘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第3个月评价患者的肛门功能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治愈率、复发率、随访时间、大便失禁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重返日常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Wexner分值、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小感觉容量、初始排便容量、最大耐受容量、最大收缩波幅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Wexner分值、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小感觉容量、初始排便容量、最大耐受容量、最大收缩波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经括约肌间肛瘘结扎术的住院天数短,愈合时间短,能更快地重返日常活动,可以在保证治愈率前提下又能更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间隙引流术对括约肌上脓肿的预后。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括约肌上脓肿28例,试验起始于2020年1月内,终止于2023年1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4例行传统切开引流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14例行三间隙引流术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情绪评分、炎症反应指标。结果:两组相比,治疗前各项数据组间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更高、肛管最大收缩压更高、直肠静息压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丙二醛更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更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更高(P<0.05)。结论:于括约肌上脓肿治疗中行三间隙引流术有利于改善肛门直肠压力指标,减轻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缓解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改良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及其对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中抽取 80例进行讨论,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其中 40例接受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组),另 40例接受改良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状况,如疗效、疼痛状况、肛门括约肌功能等。结果:研究组总疗效 (92.50%)高于对照组 (72.50%)( P<0.05)。术前肛门括约肌评分差异小( P>0.05),研究组术后 12hVAS评分、肛门括约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高位肛瘘接受改良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可显著缓解疼痛,疗效明显,且肛门功能和肛门括约肌功能受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