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到2018年7月间选取40例患有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来进行这次实验研究,研究中有20例患者采用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称为观察组;有20例患者没有采用放射治疗,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中位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经过临床实验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要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1年生存率,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增加中位生存期时长,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这种临床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探讨临床近期疗效以及生存时间。结果60例患者中显效患者21例,有效患者26例,无效患者13例,治疗有效率为78.00%。通过检查,3个月时显效患者MRI检查显示无活性残留,门脉右支癌栓基本消失。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近期疗效理想,同时可以一定程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可手术的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PVTT-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VTT-HCC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生存曲线及组间预后差异。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前生化和肿瘤指标对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影响,根据危险因素及其β系数建立预后模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鉴别能力。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3例PVTT-HCC患者,其中男性222例,女性31例,中位年龄44岁。所有患者总生存期(13.00±2.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8%、25.0%、17.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 U/L、碱性磷酸酶≥80 U/L、肿瘤数目>1个、肿瘤包膜不完整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4个危险因素建立预后模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0(95% CI: 0.715~0.845),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3分,n=77)及高风险组(≥3分,n=176)。低风险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47.6%、34.7%,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高风险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1.5%、15.2%、10.5%,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术前变量成功建立手术切除的PVTT-HCC患者的预后模型,低风险组(<3分)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高风险组(≥3分),可为PVTT-HCC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比较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手术后辅助TACE与TACE联合PVC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术后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研究效应量。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642例患者,其中单纯TACE组323例,联合组319例。荟萃分析结果,联合组术后1年(OR=2.20,95%CI:1.53~3.17)、2年(OR=2.44,95%CI:1.69~3.53)、3年(OR=2.30,95%CI:1.52~3.46)生存率均优于单纯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1年(OR=2.56,95%CI:1.70~3.86)、2年(OR=2.27,95%CI:1.19~4.32)、3年(OR=3.03,95%CI:1.55~5.92)无瘤生存率优于单纯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辅助TACE联合PVC治疗安全有效,且优于单纯TACE治疗。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到2018年7月间选取40例患有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来进行这次实验研究,研究中有20例患者采用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称为观察组;有20例患者没有采用放射治疗,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中位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经过临床实验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要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1年生存率,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增加中位生存期时长,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这种临床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应用明胶海绵微粒肝动脉化疗栓塞(GSMs-TACE)联合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肝癌合并Ⅱ、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GSMs-TACE联合肝移植的7例肝癌伴Ⅱ或Ⅲ型癌栓受者。术后结合肿瘤标记物、影像学检查、术后并发症、生存时间综合评估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中位随访24个月,受者术前平均行介入的次数为1.5次,术后无胆瘘、腹腔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动脉狭窄、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所有受者GSMs-TACE术后肿瘤及癌栓均有不同程度坏死;5例受者GSMs-TACE术后甲胎蛋白较术前下降,7例受者异常凝血酶原较术前下降。7例受者目前均存活,1年存活率为100%,1年无瘤生存率为71.4%。2例受者出现肺转移,复发时间分别为4个月与10个月。结论GSMs-TACE联合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受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行手术切除的98例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3岁。回顾分析临床和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9%、51.5%、35.4%,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5.0%、16.1%、8.6%,中位无病生存期为8个月。多因素分析,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HR=1.760,95%CI:1.079~2.873)、肝静脉癌栓(HR=3.809,95%CI:1.655~8.765)的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手术切除后总体生存预后更差(均P<0.05),术后辅助TACE(HR=0.397,95%CI:0.220~0.716,P=0.002)的患者生存预后更佳。多因素分析,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HR=2.339,95%CI:1.488~3.676)、肝细胞癌切除联合PVTT清除术(HR=2.038,95%CI:1.090~3.811)、肝静脉癌栓(HR=2.374,95%CI:1.160~4.857)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辅助TACE(HR=0.535,95%CI:0.307~0.933,P=0.027)是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及合并肝静脉癌栓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术后辅助TACE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