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8岁,于1995年3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遂于当地医院行CT、MRT检查,均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5月在该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7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呈结节样变,肿瘤质地较软、界限不清,切除困难,考虑为“血管瘤”,仅行肝动脉结扎,术后恢

  • 标签: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 早期肝硬化 栓塞化疗 肝占位病变 肝动脉结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讨论肝脏占位病变经皮肝脏穿刺手术前,医护人员开展术前超声造影的价值。方法:本此研究随机挑选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我院超声诊断显示为不明的肝占位性病病变患者,总计98例,依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区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对比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超声造影之后开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比两组诊断精确度。结果:观察组病灶大小以及恶性肿瘤病灶数量与对比组相近,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诊断精确度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之前,应先进行超声造影,为活检术提供参考,可提高诊断精确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肝脏 占位病变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 超声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肝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经病理或其他检查证实的2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肝脏病变中肝硬化7例,脂肪肝8例,肝脓肿5例。结论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成像质量佳,能清楚显示肝密度改变及肝脏病变的特征,是临床诊断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CT 肝脏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对判断肝脏良恶性占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2例患者的55个结节样病灶,术前行二维超声、彩色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结节的二维及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病灶共计20例,超声造影确诊18例,未明确诊断2例;良性病灶35例,超声造影明确诊断34例,未明确诊断为1例。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结节样病灶定性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值得肯定,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占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8年6月25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170例施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肝脓肿切开引流术,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肝脏包块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同期行肝脏包块切除术,术中行肝脏占位无水酒精注射,肝动脉置化疗泵。结果手术死亡1人,术后并发症发生10%,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死亡20人。结论肝脏占位性病变应遵循诊治流程,充分应用各种检查,明确诊断及有无手术指征,手术可采用多种方式,对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应切除病灶,对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应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中心的综合性治疗。

  • 标签: 肝脏 占位性病变 诊断 治疗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43例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回顾性研究来评价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该院2003年3月-2005年10月43例B超导向经皮肝脏穿刺术检查的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研究,来探讨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结果仅1例患者发生肝脏包膜下出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5例,胆管细胞癌12例,转移性肝癌18例,肝脓肿5例,3例未发现肿瘤细胞.结论B超导向下经皮肝脏穿刺术获取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对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还可对肝脓肿、肝脏恶性肿瘤进行局部治疗.它具有高安全性、高成功率、高阳性率及微创伤、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脏穿刺术 AFP 肝脏占位性病变
  • 简介:又称胆汁性肝囊肿,单发性肝囊肿的腔内,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肝囊肿

  • 标签: 囊性 性病变 病变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脏良性占位病变误诊为肝癌的原因,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5例肝脏良性占位病变误诊为肝癌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积累诊断经验,促进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升。结果25例术前诊断为肝癌患者,在术后,证实为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2例,肝脏脓肿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4例,肝胆管腺瘤2例,肝纤维瘤2例,肝细胞腺瘤1例。结论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容易误诊为肝癌,在诊断的时候,提高认识,并且综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化验等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脏良性占位病变 误诊 肝癌 原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209-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诊断在肝脏病变检查中的临床特征性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01至2016-06期间于我院接受检查并确诊存在肝脏病变的60例患者进行CT检查,总结通过CT诊断在肝脏病变检查中的临床特征性表现及其应用价值。结果肝癌患者多为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类圆形低密度分布,边缘不清晰,有结节。肝血管瘤患者多为单发圆形、椭圆形病灶,低密度均匀分布。动态增强扫描病灶从边缘开始呈斑片状或结节分布,并逐渐向中心延伸。肝脓肿患者多为单发圆形、椭圆形病灶,边缘不清晰,低密度不均匀分布,可见小气泡或液气平面,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周围有明显的环状影像带,且呈不同程度强化。肝囊肿患者均为单发圆形、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均匀低密度分布,无明显钙化灶与对比增强灶。肝包虫患者均为圆形、椭圆形单发病灶,呈病灶,边缘清晰,均匀低密度分布,常伴有明显钙化灶,CT扫描显示肝包虫患者有包虫囊有内囊、外囊分离情况。结论经过CT扫描均能准确定位患者肝脏病变位置,清晰显示病灶形态、病变面积等情况,对于临床肝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以及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脏病变 CT诊断 临床特点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肝脏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特征。方法对45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实时观察病灶内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结果肝细胞肝癌表现为动脉相快速增强,并在门脉相快速消退:肝血管瘤呈现自周围向心性缓慢充填式增强或周边增强,持续较长时间;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表现为快速增强,在实质相开始消退;肝转移癌表现为动脉相周边增强;肝炎性假瘤(IPL)和肝硬化增生结节大多在动脉相、门脉相及实质相均未见异常增强和廓清区。结论不同性质的肝脏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有不同的增强方式,可为肝脏占位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超声造影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超声造影 肝脏占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诊断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同时开展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恶性病变31个(35.1%),良性病灶58个(64.9%),病灶平均直径(2.7±1.3)cm。超声造影恶性病灶诊断特异性(93.3%)、阳性预测值(93.3%)和阴性预测值(98.1%)、诊断准确率(93.3%)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特异性(66.3%)、阳性预测值(51.1%)和阴性预测值(81.8%)、诊断准确率(66.3%)(P<0.05)。超声造影检查表现,良性组肝血管瘤动脉期病灶周边呈环状、结节状增强,然后部分或完全向心性填充,填充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高增强;恶性组肝癌动脉期呈整体或部分快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快速减退呈低回声,简称“快进快出”。结论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超声造影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应用中,超声造影技术还需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相结合,必要时穿刺活检。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病变 超声诊断 超声造影 灵敏度
  • 简介:对158位病患的资料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螺旋CT检查展开影像诊断,并对临床资料、MRI与B超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螺旋CT扫描与MRI,实现了对肝脏小占位病变影像的综合诊断,明确了其良恶性,同时也保证了对患者处置的高水准.

  • 标签: 肝脏小占位病变 影像诊断 处置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点,提高超声造影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肝脓肿5例、肝炎性假瘤4例、肝结核3例)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点。结果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和肝结核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8/12)的低回声病变(11/12),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6/12)。5例肝脓肿因病变阶段不同而有不同的超声造影表现,但3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性节段性强化;4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呈"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缺乏占位感;3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变异较大,但每种炎性病变尚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能反映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造影剂 超声检查 肝脓肿 肝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中具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患者不同病变肝脏超声造影的增强特点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经超声造影检查,肝脏恶性病变患者的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持续时间及减退时间均显著早于肝脏良性病变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良恶性病变患者的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结论采用超声造影的检查方法,可将患者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在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肿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良恶性病变 超声造影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促使超声造影诊断的可靠性得到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患者,其中肝炎性假瘤15例,肝脓肿23例,肝结核1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肝炎性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肝炎性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35/50)的低回声病变(45/50),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25/50)。23例肝脓肿由于病变阶段存在差异,导致超声造影表现也不一样,但14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性节段性强化;15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占位感较差;12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变现差异较为明显,但是各种炎性病变均有一定的特征,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各时期的病理改变可凭此这些特征进行判断,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可靠性的提高具有帮助。

  • 标签: 造影剂 超声检查 肝脓肿 肝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