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关注。患者发病时常表现为腹痛,其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影像学分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Sakamoto和Yun是两种经典的方式。随着对该病了解的不断深入,各种新不断出现,各有千秋。保守治疗曾被认为是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式,但随着血管腔内治疗的迅速发展和新器械的不断出现,支架成形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中长期效果满意,有望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腔内治疗的远期效果仍需大样本随访资料支持,支架植入后并发症同样不可忽视。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分型 血管成形术 并发症 薄壁支架
  • 简介:摘要吻合口漏是腹腔镜直肠癌围手术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降低其发生率,外科医师在手术过程中选择保留左结肠动脉来增加吻合口血供。但由于肠系膜动脉(IMA)的分支变异较大,术前对IMA以及周围结构判断不足,在手术过程中处理IMA根部时导致各种意外出血,而被迫选择结扎IMA根部。利用CT血管重建技术对IMA进行影像学分,一方面有利于精准保留左结肠动脉,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时间;另一方面有助于判断左结肠动脉肠系膜静脉之间的关系,达到规范化清扫D3站淋巴结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将"通过CT血管重建技术对IMA进行精准化分"纳入诊疗规范中,使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更加个体化,精准化;但这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肠系膜下动脉分型 左结肠动脉 CT血管重建
  • 简介:摘要肠系膜动脉肠系膜动脉间的吻合血管,对维持结肠术后吻合口和残留结肠的血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吻合血管的研究正面临命名混乱、数据变异大、研究方法多样和信息记录不完整四大困境。边缘动脉的存在已被广泛证实,对血供代偿的意义也得到相关研究者的充分认可;反观Riolan弓,随着历史发展,其内涵不断改变,已无法准确指代特定结构。建议摒弃Riolan弓等引起较多争议的名称,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详细记录吻合动脉的细节,以提高不同研究结果间的可比性。研究吻合血管的意义在于帮助发现潜在的血管性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术区内血管进行恰当的处理,为外科精细化操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吻合血管 边缘动脉 Riolan弓 侧支通路 高位结扎
  • 简介:患者1,女性,61岁。因"腹痛腹胀4天"于2014年2月6日急诊入院。患者下腹部疼痛剧烈,有恶心,无呕吐、腹泻、便秘等,肛门无排气、排便。查体示下腹部稍有压痛,无明显反跳痛,无肌卫,肠鸣音亢进(4次/)。腹部X线示左中腹部小气液平面(图1A);腹部CT示肠系膜动脉夹层,盆腔少量积液(图1B、1C)。心电图、血常规等其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同时予禁食、补液等对症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好转,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后,于2014年2月15日出院。

  • 标签: 肠系膜下动脉 气液平面 肠鸣音亢进 下腹部 腹痛腹胀 半流质饮食
  • 简介:摘要肠系膜动脉栓塞病例临床较少见,但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差,患者多因肠管大面积坏死而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和护理,能明显提高其好转率,给患者带来健康。

  • 标签: DSA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肠系膜动脉(IMA)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因普通外科疾病择期行IM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65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纳入64例患者,男性42例,女性22例,年龄(70.9±5.1)岁(范围:60~88岁),观察IMA起始位置、直径、主干长度和,IMA根部水平肠系膜静脉(IMV)与左结肠动脉(LCA)距离,以及IMA供应左侧结肠的范围。结果64例患者中,10例存在IMA狭窄,2例存在IMA闭塞。IMA直径为(3.2±0.5)mm(范围:2.6~4.4 mm),IMA主干长度为(3.8±1.0)cm(范围:1.1~7.0 mm)。占40.6%(26/64),Ⅱ占37.5%(24/64),Ⅲ占18.8%(12/64),Ⅳ占3.1%(2/64)。IMA根部水平IMV邻近LCA者占90.6%(58/64),远离LCA者占9.4%(6/64)。IMA供应范围达横结肠者占78.1%(50/64),供应至结肠脾曲者占17.2%(11/64),供应降结肠者占4.7%(3/64)。结论通过IMA造影等方法了解IMA特点、、血供范围及走行关系,可协助判断腹腔镜左侧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血管的结扎位置,减少术后吻合口缺血等的发生。

  • 标签: 肠系膜下动脉 血管造影术 结直肠肿瘤 解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直肠癌手术过程中,肠系膜动脉(IMA)的结扎是一关键步骤,然而关于IMA结扎部位的选择却已经争论了百年余,不论是高位结扎还是低位结扎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在不同的时期内人们对选择何种结扎方式有着不同的意见,并且一直消长不停,现为更加明确两种结扎方式的由来以及历史衍变,本文进行溯源及阐述。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结扎部位
  • 简介:摘要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Ⅱ内漏行腹腔镜肠系膜动脉、腰动脉及骶正中动脉结扎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手术细节及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失血200 ml,术中成功使用止血夹双重结扎发自瘤体前壁的肠系膜动脉、2对发自瘤体后壁的腰动脉以及1根发自瘤体后壁的骶正中动脉。住院期间无血制品使用,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内包含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的三期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造影检查瘤腔内均未见造影剂显影。说明采用腹腔镜技术结扎肠系膜动脉、腰动脉及骶正中动脉处理EVAR术后Ⅱ内漏是有效、安全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肠系膜动脉各分支行精准低位结扎并根部淋巴结清扫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6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并施以不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式治疗:术中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观察组,n=35),术中高位结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对照组,n=35),比较不同术式的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尿管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17.14%(6/35),(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与术中高位结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是术中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其有助于保留左结肠动脉,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肠系膜 动脉各分支分型 精准低位结扎 根部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研究表明2糖尿病在早期就出现了动脉硬化的表现。目前关于颈动脉病变的研究文献较多,而对于肠系膜动脉病变相关文献及研究极少,肠系膜动脉病变检出率明显低于大动脉及外周动脉,本文拟就2糖尿病患者肠系膜动脉病变做相关综述。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颈动脉病变 2型糖尿病 患者 病变检出率 动脉硬化
  • 作者: 徐飞 张亦超 胡航 徐明 黄梅芳 钱群 江从庆 丁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健委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 430071,现在英山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工作,湖北黄冈 438700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健委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 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胸血管外科 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 43007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下动脉双血供回肠D储袋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8年4—9月期间接受肠系膜上下动脉动脉血供回肠D储袋肛管吻合术(D-IPAA)的4例UC和1例FAP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情况、术中并发症、总手术时间、D回肠储袋构建时间、D回肠储袋容积、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通过克利夫兰生活质量评分量表(CGQL)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Wexner评分法评估术后排粪功能,记录24 h及夜间排粪次数;随访截至2019年6月。结果5例患者中男2例,女3例,体质指数(18.0±2.5)kg/m2。均患有低蛋白血症,术前凝血功能正常,UC患者CGQL评分为(0.5±0.2),FAP患者CGQL评分0.7。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一般状况可,手术时间(240±30)min,储袋构建时间(35±10)min,储袋容积(160±10)ml。首例UC患者出血量为600 ml,其余患者出血量均为(150±50)ml;1例UC患者术后出现盆腔感染,冲洗引流后痊愈,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日为(17±3)d。随访1~9个月,均未出现肠梗阻、吻合口漏、储袋炎等近期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及9个月CGQL评分分别为(0.6±0.2)、(0.7±0.1)、(0.7±0.1),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3.5±0.8)、(2.7±0.5)、(2.5±0.6)。24 h排粪次数分别为(5.4±0.9)次、(4.2±0.8)次、(3.5±0.6)次,夜间排粪次数分别为(2.0±0.6)次、(1.6±0.5)次、(1.5±0.5)次。结论UC和FAP患者完成全结肠直肠切除后,接受动脉双供血回肠D-IPAA,围手术期风险可控,安全可行,对储袋黏膜屏障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有助于减轻缺血性储袋炎的发生。

  • 标签: 回肠D型储袋 双动脉血供 储袋炎 溃疡性结肠炎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安全性
  • 简介:1临床资料选自我院2000~2003年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ME)的老年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61~84(76.8)岁,≥70岁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13d,平均4d,7例起病早期均表现为腹痛,病程中5例伴随腹胀、恶心、呕吐,2例病程后期出现血便,7例均有腹部压痛,3例出现反跳痛,4例出现肠鸣音减弱,伴冠心病6例,其中并发心房颤动2例,伴陈旧性脑梗死2例.实验室检查:7例均有外周血象改变:6例血白细胞(12.0~25.6)×109/L,白细胞1例正常,中性粒细胞>0.85;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4例,心肌酶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2例.7例腹部立位X线片,其中4例提示肠腔少许积气,3例有细小气液平面,B超检查示腹腔混合回声团块1例.急诊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4例,腹部CT确诊1例,手术确诊及尸检后确诊各1例.其中就诊1d确诊4例,超过1周1例.本组2例初诊为"不全性肠梗阻",1例初诊为"急性胰腺炎",1例初诊为"消化性溃疡".7例中治愈好转4例,死亡3例.其中4例手术治疗中3例治愈,3例内科保守治疗中1例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好转.4例手术患者及1例尸检患者病理检查均有不同范围、程度不等的小肠及结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其中肠系膜动脉主干栓塞5例,分支栓塞2例.死亡3例中1例手术治疗过迟,术中见小肠、结肠广泛坏死,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另2例因高龄,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经扩血管等内科治疗无效死亡.

  • 标签: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老年人 心房颤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治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7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作为对象,设为对照组,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诊治的要点。再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17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应用诊治要点进行诊治,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率,观察组诊断正确率。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到器质性心脏病、剧烈急性腹痛、强烈的胃肠排空症状可作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为主。此外,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17.65%(3/17);观察组患者存活率为52.94%(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诊断正确率100%。结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治应着眼于患者的基本特征,及时给予手术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作为基本原则,后续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 标签: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急性腹痛 胃肠排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加权成像定量评估兔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以66只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3只,每组分为11个时间节点,每时间节点3只。实验组开腹结扎前肠系膜动脉主干建立AMI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不结扎。使用3.0 T MR行IVIM检查,扫描结束后进行病理标本采集及制作。对影像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IVIM参数值(f值、D值、D*值)。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各参数值的差异进行比较。将影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当肠系膜缺血2 h左右时,实验组f值和D值低于假手术组(D值约<1.0×10-3 mm2/s,f值约<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此时缺血仅累及肠壁黏膜层。当肠系膜缺血达到4.5 h左右时,f值及D值进一步降低(D值约<1.0×10-3 mm2/s,0<f值<0.1),D*值降低,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病理结果显示肌层受累。当肠缺血时间达到5.5 h时,f值近似于0,D值升高(约>1.0×10-3 mm2/s),D*值较前大致相同,D值及D*值在实验组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缺血肠壁结构破坏严重甚至累及肠壁全层。结论IVIM定量参数中f值及D值能够反映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病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助于AMI的早期定量评估与动态监测,为临床评价AMI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急性肠系膜缺血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新西兰兔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通过经颅多普勒(TCD)结合彩超对锁骨动脉(Subcl)盗血患者进行研究,我们得出结论TCD结合彩超对SSS进行,对判断病程走向及对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客观血流动力学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颈部彩超 SSS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辨证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6%要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9.3%,在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上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进一步缓解患儿的病情,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值得参考。

  • 标签: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辨证论治 临床疗效
  • 简介:患者男性,51岁,因"突发腹痛7h伴稀血便"于2010年2月24日凌晨人院.腹痛呈持续性剧痛并渐加重,伴左季肋部、左腰部疼痛,呕吐3次,排稀血便10余次.有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病史10余年,4年前有脑梗塞史.查体: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120~180次/min,律不齐;二尖瓣面容,痛苦貌不能平卧,腹肌软,中腹及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脾区及左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6~8次/min直肠指检指套染血.心电图:心室率快速房颤.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肾动脉栓塞 同时性 脾动脉 快速型房颤 突发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