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科中常见,在我国,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在升高,由于老年人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而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主要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内固定材料研究的发展,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本文就治疗方式和内固定材料进行述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方法:牵引床下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观察指标:ADL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功能、手术指标,术后随访1年结果。结果:①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DL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效果更理想;②患者术后下床时间(5.0±1.0)周,术后骨折完全愈合时间(10.21±1.11)个月;③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279例,骨折一期愈合,患者功能恢复良好。1例复位不佳发生髋内翻内固定失败行翻修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8例因为内科基础疾病去世。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实施牵引床下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从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抽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PFLP组和DHS组,各53例患者。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的临床优势,并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LP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FLP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比DHS组短,手术时间明显比DHS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DHS组少,术后负重时间明显比DHS组短,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DHS组短,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FLP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91%,显著高于DHS组的67.92%,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FLP组患者的感染、疼痛、螺钉松动、钉头切出、内固定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HS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的临床优势,并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1例,术后4~6周依骨折类型及X线片所见情况,决定下地扶拐负重行走。结果随访6~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共发现髋内翻2例,患肢短缩畸形4例。按照疗效判定标准,本组优34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90.2%。结论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只要术中复位满意,操作时注意定位及方向感的把握,固定可靠,术后合理康复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分析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62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PFNA组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髋关节的优良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并且对治疗方法的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某一医院的1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主要将这些患者分成四个不同的小组,其中包括角钢板、动力髋螺钉、Gamma钉以及股骨近端钉等等。分别被标记为A组、B组、C组、D组。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主要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等等,并且对各个小组的症状和患者身体节能的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这四个小组无论在手术期间,手术中的出血量等方面都没有任何统计学的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但是,C、D两个小组的患者在时间,引流量以及愈合的时间上都要比A、B小组短很多。但是,X线暴露的次数明显增加。但是从手术的并发症状况上看C组较高。从手术的恢复程度上看,A组比较差。结论对于不同的骨折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是IA型无移位和IB型部分移位的骨折类型,可以采用四中内固定形式。所以,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