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撕裂采用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关节骨病科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62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加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基本护理情况、SAS、SDS、和SE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配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止痛药服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护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护理与综合干预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治疗撕裂的效果,非常值得在本院和其他医院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肩袖撕裂伤 SES评分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巨大撕裂的治疗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挑战,由于撕裂后断端回缩以至于手术治疗很难完全修复,而且撕裂修复后有可能不愈合或者再次撕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巨大撕裂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巨大撕裂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直接缝合、肌腱转位术以及反置式肩关节置换等,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治疗巨大撕裂各种方法的进展,以期提高巨大的治疗效果并获得更好的肩关节功能。

  • 标签: 回旋套 肩关节 运动损伤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峰下间隙注射长效激素、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物理疗的方法治疗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撕裂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予以峰下间隙注射长效激素(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以及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疗、拉伸训练、主被动的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肉力量练习。所有患者至少经过6个月的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前后使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保守治疗前及随访时的肩关节进行评估。保守治疗前和随访时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共有75例患者经过14~20个月随访,患者的平均年龄(62±11)岁。40%的患者疼痛消失,30%的患者疼痛减轻不需要口服止疼药治疗。70%的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影响。保守治疗前UCLA评分(22.1±1.5)、Constant评分(59.2±5.9)、VAS评分(3.9±0.3),最后一次随访时UCLA评分(35.5±1.3)、Constant评分(87.4±1.3)、VAS评分(1.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8.935、-4.136,均为P<0.01)。结论峰下间隙注射长效激素、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物理疗治疗撕裂的方法对于早期全层撕裂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回旋套损伤 保守治疗 临床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单侧修补治疗运用至双侧撕裂患者中时对非手术侧的影响。方法:截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时间范围内院内检查结果确诊为双侧撕裂患者,合计例数60例,分组运用双盲法原则规定,不同组别各自30例介入,对照组所加入实验患者依循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所加入实验患者则运用单侧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结果:选入实验的患者经评估其撕裂疼痛度评估值不具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所参与实验患者疼痛度评分展示更低(P<0.05);观察组所加入实验患者受治疗后撕裂程度展示更高(P<0.05)。结论:对予以确诊的双侧撕裂患者运用单侧修补术治疗会造成非手术侧撕裂情况加剧,反而采取保守方式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更有利于撕裂的愈合,可为临床医学提供资料参考。

  • 标签: 双侧肩袖撕裂 单侧肩袖修补 非手术侧 治疗作用
  • 简介:撕裂是发生在上肢反复的过顶运动和肩关节慢性病变引起的以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的疾病,撕裂是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1],其中撕裂大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巨大撕裂的患者会出现持续疼痛和上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关节镜技术的飞速发展,镜下处理巨大损伤的技术日渐成熟,而且关节镜修复术有着最大限度保留三角肌在肩峰附着点,手术创伤小、视野广、对关节内干扰小,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练习与康复等优点。

  • 标签: 肩袖撕裂 肩关节 镜下治疗 关节镜技术 肩部疼痛 上肢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片技术在修复巨大撕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采用补片技术修复治疗并完整随访的9例巨大撕裂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53~79岁,平均61岁。肩关节活动受限7例,夜间痛5例,Neer撞击征和Hawkins征均阳性者7例;Bigliani峰分型:Ⅱ型6例,Ⅲ型3例。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2、15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和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均发现≥2条肌腱撕裂。术前、术后12个月、术后15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7±1.6)、(4.5±1.3)、(3.7±1.1)分,UCLA评分分别为(7.9±1.2)、(21.5±4.1)、(23.9±4.3)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术后12、15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2、15个月肩关节关节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RI提示小型再撕裂患者2例,裂口长度均<3 cm。结论补片技术修复巨大撕裂取得较好的中期疗效,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肩关节 创伤和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补片技术 肩袖撕裂
  • 简介:摘要巨大撕裂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治疗后再撕裂率也较高。本文通过整理、概括近年来各种关节镜下治疗巨大撕裂术后再撕裂情况,为巨大撕裂的关节镜下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关节镜 巨大肩袖撕裂 再撕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撕裂患者继发肩关节僵硬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经关节镜手术确诊为撕裂的228例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即记录各基线资料,纳入肩关节僵硬可能的易感风险因素,依据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将其分组为僵硬组与非僵硬组。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撕裂后继发关节僵硬的影响因素。结果初步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吸烟史、有误诊史、无规范理疗史、高体重指数、长病程均可能是撕裂患者继发肩关节僵硬的易感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高龄(OR=1.474,95%CI:1.013~2.145,P=0.043)、吸烟史(OR=2.239,95%CI:1.147~4.368,P=0.018)、无规范理疗史(OR=0.167,95%CI:0.065~0.424,P<0.001)、高体重指数(OR=3.029,95%CI:1.657~5.536,P<0.001)、长病程(OR=1.775,95%CI:1.384~2.276,P<0.001)均是撕裂后继发肩关节僵硬的风险因素。结论高龄、吸烟史、无规范理疗史、高体重指数、长病程是撕裂患者并发肩关节僵硬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撕裂伤 肩关节 因素分析,统计学 肩关节僵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撕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预测效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撕裂患者(撕裂组)和51例志愿者及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其中男55 例,女65例;年龄34~77岁[(58.2±7.2)岁]。体重指数(BMI)19.5~32.4 kg/m2[(25.4±2.5)kg/m2]。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病史、糖尿病病史、BMI、肱骨大结节角及肱骨大结节切迹角与撕裂的相关性,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明确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分析两组间因素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撕裂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肱骨大结节角、肱骨大结节切迹角与撕裂有一定相关性(P均<0.05);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病史、糖尿病病史、BMI与撕裂不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肱骨大结节角、肱骨大结节切迹角与撕裂显著相关(P均<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肱骨大结节角和肱骨大结节切迹角不相关(r=0.09,0.13,P均>0.05),肱骨大结节角与肱骨大结节切迹角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1)。当肱骨大结节角、肱骨大结节切迹角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0.05°和150.55°时,预测撕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5%CI 0.71~0.87,P<0.01),0.81(95%CI 0.74~0.89,P<0.01)。结论肱骨大结节角和肱骨大结节切迹角是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肱骨大结节角及肱骨大结节切迹角越大,越容易发生撕裂,且肱骨大结节切迹角的预测效能较高。

  • 标签: 撕裂伤 关节镜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下南加州骨科研究所单排缝合技术(SCOI row)治疗大中型撕裂的疗效。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使用SCOI row技术缝合治疗的大中型撕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中型或者大型撕裂,排除依从性较差合并其他损伤的患者,共纳入26例患者,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5)岁。SCOI row技术即采用单排3线锚钉固定结合足印区周围扩多个骨髓孔技术。术前关节镜下测量撕裂范围为2~4 cm,其中冈上肌撕裂9例(34.6%),冈上肌、肩胛下肌撕裂11例(42.4%),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撕裂3例(11.5%),冈上肌、冈下肌撕裂3例(11.5%)。术后6个月通过MRI评判是否愈合,测量足印区新组织厚度,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及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7.9±1.6)个月随访。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5±1.7)、(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225,P<0.05)。UCLA评分术前为(12.7±3.8)、术后6个月(31.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66, P<0.05)。术后6个月足印区新组织厚度平均为(7.08±0.28)mm。术后6个月患者被动前屈、主动前屈、被动外展、主动外展、中立位被动外旋、中立位主动外旋活动度分别为(162.1±10.5)°、(155.3±38.5)°、(138.2±29.3)°、(130.4±22.4)°、(26.2±8.2)°、(15.3±7.3)°,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 =-7.913、-11.263、-8.286、-7.285、-11.734、-4.891,均为P <0.05)。术后6个月MRI显示撕裂足印区完全愈合为24例,再次撕裂2例,愈合率92.3%。结论SCOI row技术缝合撕裂通过MRI评判愈合较高,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疼痛缓解,是一种治疗撕裂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肩袖 骨折,应力 骨髓 肩关节
  • 简介:摘要撕裂是许多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就诊的直接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超声检查具有实时、动态、任意体位及便于长期随访等优点,在肩撕裂的诊疗中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但诊断准确率仍有欠缺。随着三维超声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等新技术的出现和成熟,超声检查在诊断撕裂中的实用性更广。本文针对超声检查在肩撕裂诊断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高频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技术。

  • 标签: 三维超声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肩袖撕裂 肩袖损伤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峰指数与退变性全层撕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经MRI检测或肩关节镜确诊全层撕裂的患者48例为实验组,平均年龄66岁;选取同期因其它肩关节疾病(冻结或肩关节不稳)就诊的患者52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3岁。将两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由同一名放射科医生采集所有患者的肩关节标准前后位X线片,由2名独立的骨科医师测量所有患者的峰指数结果,对比两组之间峰指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峰指数值:撕裂组平均峰指数0.71,对照组峰指数0.6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撕裂患者中,女性峰指数为0.70,男性峰指数为0.69,二者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结论峰指数可有效预测老年人群中退变性全层撕裂的发生。

  • 标签: 肩关节 回旋套损伤 肩损伤 创伤和损伤 肩峰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全层撕裂患者关节镜下缝合固定术后早期发生再撕裂的因素及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65例全层撕裂患者关节镜下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和MRI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年龄、性别、外伤史、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前肌肉质量、肌肉挛缩程度、撕裂大小、术者、术式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5例中,术后3个月5例(7.7%)发生再撕裂(Sugaya分型Ⅳ、Ⅴ型),经单因素分析,术前肌肉质量(OR=21.000,P=0.000)、撕裂大小(OR=10.118,P=0.028)、术式(OR=22.667,P=0.000)对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经趋势χ^2检验,术前肌肉质量(χ^2=13.675,P=0.000)、撕裂大小(χ^2=6.139,P=0.013)与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线性变化趋势。结论全层撕裂关节镜下缝合固定术后发生早期再撕裂的主要因素是术前肌肉质量差、大或巨大撕裂以及单排缝合固定,术前肌肉质量越差、撕裂程度越严重的患者发生早期再撕裂的可能性越大;术后3个月的MRI检查可以客观显示再撕裂的发生。

  • 标签: 肩关节 肩袖 撕裂 关节镜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巨大撕裂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合并症、手术治疗及其预后情况。方法报道我院2015年收治的1例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巨大撕裂患者,同时检索1950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病例报道,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OVID、Springer、ScienceDirect和中文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将纳入的病例报道一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既往共有5篇文献报道了6例肩关节后脱位伴巨大撕裂的患者,加上本例共7例。患者平均年龄35(22-55)岁。全部为暴力损伤所致,其中5例为车祸,2例为对抗性运动。仅1例为开放性损伤,6例为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均累及冈上肌和冈下肌,其中4例还累及到肩胛下肌,仅2例累及小圆肌,无一例发生骨折。既往报道的6例均行切开手术,本例患者在关节镜下完成手术治疗。术后效果除开放性损伤患者的外展活动受限外,其它全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均较理想。结论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巨大撕裂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受伤的严重程度及累及的范围。通常伴有肩关节囊韧带结构肱骨侧的撕裂。多源于高能量损伤,常见的发生机制为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位时遭受一个向后的暴力所致。对于出现该类损伤的患者早期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治疗通常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关节镜下亦可完成手术。

  • 标签: 肩关节 肩脱位 肩袖 创伤和损伤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Ⅰ期修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撕裂的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40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2~93岁[(72.5±10.2)岁]。Neer分型:两部分肱骨近端骨折7例,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27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Ⅰ期术中缝合修补撕裂,术后功能锻炼。观察伤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4.5~ 8.5年[(6.2±1.2)年]。伤口及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出现感染、骨不连等。末次随访时,患肩前屈上举活动100°~150°[(121.8±15.8)°]、体侧外旋活动30°~80° [(47.0±15.9)°]、外展位外旋活动60°~80° [(73.5±6.2)°]和外展位内旋活动60°~80° [(70.5±7.1)°]分别与术前前屈上举活动30°~60°[(44.8±11.1)°]、体侧外旋活动0°~30° [(12.0±10.4)°]、外展位外旋活动0°~30°[(13.8±7.7)°]和外展位内旋活动30°~60°[(47.0±8.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末次随访时,VAS[1(0,1)分]与术前[6(5,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为28~35分[(31.0±2.3)分],与术前8~11分[(10.3±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10例,良23例,差7例,优良率为83%。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Ⅰ期修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撕裂,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长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肩骨折 肱骨 骨折固定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