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的肝脏局灶性肿瘤患者80例,总病灶数82个,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肿瘤鉴别能力。结果造影超声对良恶性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的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和峰值强度均小于良性病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超声检出率是否会受到病灶大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超声检测结果显示触诊不清的180例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根据其病灶的大小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A组病灶直径大于2cm,B组病灶直径在0.6cm到2cm之间,C组病灶直径不大于0.5cm。对三组患者进行活检以及超声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的结果,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乳腺影像学特点以及恶性病灶的检出率情况。结果A组超声检出率为10.00%,B组超声检出率为25.00%,C组超声检出率为40.00%,A组、B组、C组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满足P<0.05,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与活检的结果相比,A组超声检查符合率是75.00%(6/8),B组超声检查符合率是93.75%(15/16),C组超声检查符合率是100.00%(24/24)。结论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超声检出率会受到病灶直径大小的影响。病灶直径越大则乳腺恶性病的超声检出率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占位性病灶影像特征。方法选取128例乳腺病变患者,均经过钼靶和MRI检查,检查序列T1WI、T2WI的压脂、DWI的动态变化,分析它们的影像特征。结果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钼靶对乳腺病变敏感性40.38%(21/52),特异性3.95%(3/76),准确性18.75%(24/128);明显低于MRI的敏感性80.77%(42/52),特异性32.89%(25/76)和准确率52.34%(67/128)。结论乳腺占位性病变检查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MRI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钼靶,若将二者联合应用,效果将更明显,对提高乳腺占位性病灶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结核病灶边缘性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与截瘫的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5月-2005年6月间32例伴有后凸畸形与截瘫的重度胸腰椎结核病人,采用前路结核病灶边缘性切除术,同时用钛网和钢板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5年,30例患者获访,平均融合时间为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29°、25°及19°,随访时矫正度丢失〈10°:伴截瘫者11例,Frankel神经功能达到E级;本组脊柱结核均治愈。结论:前路结核病灶边缘性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畸形矫正效果好,骨性融合时间短,减压彻底,结核病灶无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方式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病灶患者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病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乳腺良性病灶治疗总有效率;乳腺良性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总有效率、乳腺良性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操作方便简单,效果好,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得到改进,瘢痕小,住院时间短,其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签方式从 2017年 10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病灶患者抽取 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 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病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乳腺良性病灶治疗总有效率;乳腺良性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总有效率、乳腺良性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操作方便简单,效果好,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得到改进,瘢痕小,住院时间短,其应用价值高。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的组织应变比(SR)和面积比对乳腺实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9例乳腺肿块患者,术前对实性病灶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再行RTE检查。用QLab软件分析SR和面积比;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SR和面积比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合适的良恶性界点,并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病灶的SR和面积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0.918。SR的诊断界点为2.50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44/50)、89.8%(114/127)、89.3%(158/177)、77.2%(44/57)和95.0%(114/120)。面积比诊断界点为0.94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42/50)、87.4%(111/127)、86.4%(153/177)、72.4%(42/58)和93.3%(111/119)。传统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45/50)、81.1%(103/127)、83.6%(148/177)、65.2%(45/69)和95.4%(103/108)结论:RTE的SR和面积比提高了超声诊断乳腺实性病灶的特异度,有助于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内镜下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褪色病灶并行活检的40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患者性别,年龄,胃黏膜萎缩程度,病灶边界、大小、部位、形态、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02例胃黏膜褪色病灶中,肿瘤性病变共33例(8.2%),其中高危上皮肿瘤(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23例(5.7%)。患者年龄、胃黏膜萎缩程度、病灶大小、病灶表面凹陷、病灶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阳性征、病灶表面微血管和表面微结构均与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性病变相关(P<0.05),而患者年龄、胃黏膜萎缩程度、病灶大小、病灶表面凹陷、病灶表面微结构与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高危上皮肿瘤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长径<20 mm(OR=4.487,95%CI:1.776~11.332,P=0.001)、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阳性征(OR=40.510,95%CI:1.610~1 019.456,P=0.024)是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表面微结构异常是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高危上皮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03,95%CI:0.000~1.587,P<0.001)。结论表面微结构异常、病灶大小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阳性征是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乳腺病灶的诊断中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这三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乳腺癌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择取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部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组间对比两组患者在超声影像上的不同。结果研究组以整体增强为主,主要表现为峰值强度上升,达峰时间较短,增强后病灶范围扩大,消退模式多为不均匀消退;对照组以部分增强为主,主要表现为峰值强度下降,达峰时间较长,增强后病灶范围缩小,消退模式多为均匀消退。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辨别乳腺病灶的血流灌注、增强模式与形态边界,对乳腺病灶的良恶性具有很高的鉴别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肾囊性病灶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肾脏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诊断结果,对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灶14个,恶性病灶26个,恶性病灶误诊2个,漏诊1个,诊断准确率92.50%明显高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70.00%(P<0.05)。超声造影诊断肾囊性肿物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86.67%、92.31%、92.86%均优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68.00%73.33%、80.95%、57.89%;一致性进行检验分析显示,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差(κ=0.284),而超声造影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κ=0.791)。结论超声造影对肾囊性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为突出,其具有操作简单、误诊及漏诊率低、敏感度高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