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以及与肿瘤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间质瘤,并与肿瘤危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结果;CT扫描表现为胃间质瘤7例,小肠间质瘤10例,结肠间质瘤2例,直肠间质瘤1例,难以确定部位者1例,22例中良性3例,交界性6例,恶性13例。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均匀实性者4例,不均匀实性者11例,囊实性混合者5例,有2例有钙化灶。增强扫描有3例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内有斑点状变性坏死灶;17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区。3例良性者为均匀类圆形实性肿块,直径<5cm。交界性与恶性者形态、大小、密度等无明显差别,肿瘤直径均>5cm。结论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大,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的大小、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有无转移可以判断肿瘤的危险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GIST7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胃间质瘤52例(68.42%),小肠间质瘤20例(26.32%),直肠间质瘤4例(5.26%)。良性26例(34.21%),潜在恶性8例(10.53%),低度恶性24例(31.58%),恶性18例(23.68%)。76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肿块完全切除66例,有转移10例。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经对症处理后治愈。2例胃窦部恶性间质瘤术后3月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残胃,手术经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至今全部病人均存活。结论GTST起病隐蔽,具有潜在恶性,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GIST复发、转移及不能切除的病人,选用药物伊马替尼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14例手术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9例行胃楔形切除术,1例行近端胃切除术,2例行远端胃切除术,2例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全部随访6~36个月,1例于术后第11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后无瘤生存。1例于术后23个月局部复发并腹腔转移伴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再次手术后带瘤生存。1例于术后24个月肝脏转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完整的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规范化的外科治疗可改善病人生存质量,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可获得更好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07月~2013年06月在我院已经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影像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4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原发于十二指肠、胃部、回盲部、小肠、乙状结肠系膜及横结肠系膜患者人数依次为3例、15例、2例、16例、4例和2例;其中外生性生长、内生性生长、腔内外生长患者人数依次为20例、10例和12例。影像学检查后判断GIST良恶性准确率为83.33%(15/18)。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CT对GIST良恶性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借助病理学检查对于避免误诊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特殊的CT表现,以指导临床上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方法选择入住我院的患者47名,其临床表现多为消化道症状,结合病史、行相关检查后,均可明确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其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是病变部位夹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4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检结果显示为恶性患者31例,为良性肿瘤患者16例,其中,CT显示肿瘤发生部位在胃者32例(68.1%,胃底部19例,胃体部22,胃窦部6例,其中良性12例,恶性20例),发生于十二指肠者8例(17.0%,良性3例,恶性5例),发生于空肠者4例(8.5%,良性1例,恶性3例),发生于食管、横结肠及直肠者各1例(2.1%),均为恶性。肿瘤大小及形态各异,直径最大者39cm,最小者0.7cm。其瘤体由胃肠壁固有肌层向腔内生长及腔内外混合生长者居多,分别为24例(51.1%)、14例(29.8%),向腔外生长者为9例(19.1%)。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者14例,此多为良性肿瘤,为不规则形状者26例,为梨形者7例。形态清楚、边缘清晰者14例,边缘模糊者33例。平扫后16例出现密度均匀,密度不均匀者31例,其病变部位伴有组织坏死等,10例病灶内出现点状钙化,行增强扫描后,31例出现不均匀强化,13例患者动脉期明显强化,不均质,静脉期强化程度更为明显。21例患者病变部位内可见到肿瘤血管。本组47例患者手术前后诊断一致者为44例,准确率达93.6%。其中3例分别误诊为直肠癌、胃癌、腹腔内占位性病变。结论CT检查可直接反应胃肠道间质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其结果回报对于临床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