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高投入、高消耗与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了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投入要素,能源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这种对能源的高依赖性,也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1.32亿吨油当量,位居全球第一,单位GDP能耗3.1吨油当量/万美元,在世界前十大能源消费国中位居第三,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比60%,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分别占比19%、7%、14%。可见,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较大,但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且以煤炭等低成本高污染的能源为主要能源,天然气消费占比远低于全球平均23%的水平。现阶段,虽然一些发达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已逐渐从煤炭等非清洁能源转向清洁能源,但大部分地区仍以煤炭等作为主要能源投入要素,引发雾霾天气频繁和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为此,降低能源强度、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及弱化经济增长对煤炭等非清洁能源的依赖,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简介:摘要:本篇论文通过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政策推动,透过消费者选择理论与资源配置理论,消费者需求结构与资源配置结构,从消费者行为模式、实施资源有效配置中的政府财政政策、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中的政府货币政策、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阐述了能源资源配置必须符合能源消费者选择的要求,其理论意义为节能和能源效率是能源供求矛盾。实践意义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是我国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关键所在。山西省重点关注能耗双控“目标”下的山西重点耗能行业用能权分配。
简介:【摘要】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两番,但是能源消费仅翻了一番,平均的能源消费弹性仅为0.5左右。然而自2002年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后,中国能源强度却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开始频频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通过截取1998—2003年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数据,利用能源分解的方法研究得出:(1)1998--2003年间,工业部门的能源节约完全是由能源强度的下降所贡献,这表明中国始自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的一些能源节约政策效果依然显著。(2)在1998--2003年间,结构变动效应对能源消费主要起增量作用,这反映了中国近几年来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倾向;而能源消耗强度效应对能源消费起减量作用,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的增长之所以没有那么快,完全是由于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作用。由此带来的政策启示是:中国提出的从提高能源效率和转变经济结构两个途径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但更可取的是提高能源效率,而不是把工业结构重型化倾向纠正过来以减少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著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