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治疗的有效手术配合措施。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选自于该阶段在本院接受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08例,对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94例患者采用肿瘤全切治疗,占所有患者的87%,4例患者采用次全切除治疗,占所有患者的3.7%,10例患者采用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占9.3%。患者手术治疗所需的时间为1至2小时,平均时间为(1.52±1.03)小时。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效果明显,治疗期间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配合能够有效的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策略。方法选择翼点锁孔概念,利用神经内镜的辅助技术,对33例鞍区的垂体腺瘤患者先行单纯显微镜辅助下手术切除,然后再联合神经内镜切除肿瘤,比较两种方法的全切率。结果33例患者中先用显微镜辅助下手术获得全切20例,次全切13例;13例次全切患者再联合神经内镜手术后获得全切8例.次全切5例。联合神经内镜手术获得全切的例数(28例)明显多于单纯显微镜手术(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翼点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垂体腺瘤显微手术能够克服手术中的死角,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肿瘤残余,保护垂体柄,减少并发症,大大提高手术的效果。
简介:目的研究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8例经鼻蝶内镜手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肿瘤大小、侵袭性及类型患者手术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率与肿瘤体积和是否为侵袭性有关。侵袭性肿瘤和肿瘤体积越大者,手术切除率越低。不同肿瘤大小和切除程度的泌乳素(prolactin,RPL)型和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型腺瘤患者术后的血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7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脑脊液漏者6例、临时性尿崩者10例、高热及电解质紊乱者8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鼻出血3例、视力减退1例;经相应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或好转。术后,36例患者头痛缓解,28例患者视力、视野改善,3例患者手指灵活度改善;40例患者血清激素水平降低或恢复正常,相关症状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者61例(全切除率78.2%),次全切者11例(14.1%),大部分切除者6例(7.7%)。血清激素水平检测显示,29例PRL型垂体瘤患者的PRL水平,以及40例GH型垂体瘤患者的GH水平分别较术前降低或恢复正常。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创伤较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 后患者 导尿管气囊压迫切口的优点及 对其实行围手术期护理, 提升之后的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抽选我们医院在 2016-2018年接诊的 25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择的研究对象都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采用压迫切口的形式,分析在护理之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 通过研究表明,此次研究的护理模式具有很好的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共有 23 名研究对象在护理之后,没有出现其它病症,在七天到十五天之间完成了出院,其它两名研究对象出现了其它病症,但是通过治疗,病情也逐渐消失并且完成出院。 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运用 导尿管气囊压迫切口 这一护理模式, 使得护理效果更佳,能够减少出现其它病症出现的概率, 此次研究的护理模式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选取临汾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5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及其视觉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缺损值为(3.18±0.87)dB,低于对照组的(6.87±1.35)dB,P<0.05。观察组模式标准差为(2.54±0.59)dB,低于对照组的(4.70±0.52)dB,P<0.05。观察组视野指数为(94.45±7.92)%,高于对照组的(82.36±7.7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2/50)低于对照组(25.71%,9/35),χ2=8.616,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相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具有更好的疗效,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恢复激素水平,改善视觉功能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曲阜市人民医院宋尚喜、徐粟等观察了针刺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具体方法如下:用26~27号1~3寸毫针,取百会、中皖、关门、足三里、关元穴;百会穴用1寸针向后平刺进针0.5寸,中脘穴用3寸针直刺进针1寸,关门穴用3寸针向下脘内下方进针l寸,足三里穴用3寸针直刺进针2寸,关元穴用2寸针直刺进针1.5寸,均为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前应嘱患者解尿以排空膀胀,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日。结果显示:本组78例患者,治愈52例,显效15例,好转6例,5例应本人要求加用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89.2%。临床疗效证实:本法具有升阳举陷之功效,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肝下垂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表现为肝脏位置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肝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目前,针对肝下垂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近年来,“肝下垂复位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评估“肝下垂复位法”治疗小儿肝下垂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肝下垂复位法”治疗。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术前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明确肝下垂的程度和类型;其次,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肝包膜,明确肝脏位置;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肝包膜和肝实质,使其复位至正常位置;最后,术后给予抗炎、保肝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仅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轻微不适,但均自行缓解,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肝下垂复位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手法按压肝包膜和肝实质,使其复位至正常位置。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肝下垂,操作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肝功能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肝下垂复位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肝下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简介:胃下垂是中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女性多于男性。胃周围韧带松弛或胃壁张力降低,都易造成胃下垂。中医认为,此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轻度胃下垂患者无明显症状,重度患者多形体消瘦、腹胀、恶心、嗳气、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进食后症状加重,平卧可缓解,腹中常有漉漉作响的水声,部分病人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等。胃下垂的食疗方非常多,主要都是围绕补中益气、健胃消食、扶正除湿、升阳收敛等。具体可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以及手头上有的食材来做,关键是要坚持经常食用,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精选几则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疗效甚佳,且无任何副作用的验方如下,供选用。猪脾枣米粥:猪脾2个,大枣10枚,粳米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