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脑卒中影响量表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社区中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不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按照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脑卒中影响量表(SIS),来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统计两组的抑郁、焦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等数据。结果统计实验数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躯体功能、记忆思维能力、日常参与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绪情感领域、交流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通过脑卒中影响量表可以评定干预效果,可在临床中应用,来评价治疗措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抢救脑卒中的过程中应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供相关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2例脑卒中的患者作为此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人。对照组常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由三级护士构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抢救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完成时间、接诊所用时间、专科治疗所用时间,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并统计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完成时间、接诊所用时间、专科治疗所用时间较短,致残率、死亡率较对照组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抢救脑卒中的过程中应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能够明显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进行医治的脑卒中患者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急救护理,B组的患者则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护理,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和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3例和7例,B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1例和4例;经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发现,A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81.67%;B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救治比起传统的急救护理更加有效,能够促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显著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简介:摘要脑卒中就是日常所说的“中风”和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的损害。这种病症的发病较为突然,可以说是发病急,患者的病程较长,过程较为痛苦,此病症的致残率较高,并且复发性强,对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为糟糕,生命风险较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损害严重,并且并发症较多,为此对患者采取早期的治疗和护理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