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发病原因以蚊子为媒介进行传染脑炎是病毒侵入脑部的一种疾病。病毒在猪等动物体内繁殖,通过蚊子的叮咬造成病毒传播。这种疾病分布广泛,每年都会有人被感染。感染后症状表现明显。潜伏期4日至2周后突然有高热,同时伴有头痛、呕吐、手脚抽搐、意识模糊、陷八昏睡状态。退热后逐渐恢复。出现以上症状表现的人大约有20%~40%死亡,特别是宝宝的死亡率更高。

  • 标签: 脑炎 病毒传播 疾病分布 症状表现 发病原因 动物体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猪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以流产、死胎和睾丸炎为特征。1流行病学传染源为带毒动物.其中猪和马是最重要的动物宿主和传染源。猪是最主要的扩散宿主。由于猪的饲养数量大,分布广,更新快,每年都能生产出大量易感性高的仔猪,猪感染乙脑病毒后,产生病毒血症,血液中病毒量较多,通过“蚊-猪-蚊”循环.使乙脑病毒不断扩散。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最主要宿主和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猪还可以通过胎盘直接传播给胎儿。猪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均易感染.人也易感。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中猪 防治 蚊虫叮咬 传播途径 乙脑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型别,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分型。结果2006年发病率、病死率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多为15岁以下的儿童,RTPCR分型结果显示病例脑脊液标本感染乙脑病毒为Ⅲ型病毒,与我国常见型别一致。结论2006年我县乙脑疫情加重,但流行特征仍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感染的乙型脑炎病毒为Ⅲ型病毒。加强对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环节。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防 控制
  • 简介: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JE),简称乙脑,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猪乙型脑炎主要以蚊子为传播媒介,在我国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每年的7~9月份发生较多,而在12月至次年4月几乎无病例发生。

  • 标签: 乙型脑炎 猪乙型 脑炎防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森林脑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07年4与—2012年7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治疗的158例森林脑炎的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1.58例病人病程明显缩短,促进病人的康复。结论森林脑炎表现为持续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个别病例甚至发生心功能不全因此治疗中科学、综合的护理措施甚为重要直接影响病情的转归。

  • 标签: 森林脑炎 高热 抽搐 呼吸衰竭 昏迷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35岁。因发热8d,皮疹5d,意识障碍及双下肢活动受限3d,于2007年2月25日收住入院。

  • 标签: 麻疹 脑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炎,在临床医学上,指的是大脑实质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脑炎的病因有多种,最主要的一种是病毒,其次也可因细菌、霉菌、寄生虫等感染而导致,部分患者则可能表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例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通常情况下,脑炎指病毒性脑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一类疾病,按照发作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炎发病时不局限于年龄和性别,且多以急性和亚急性为主,常常伴有脑脊液成分发生改变,严重时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尤其对于小儿患者而言,身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自身抵抗力较差,患上脑炎后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为了能够让广大父母对脑炎的症状、危害以及治疗形成正确的认识,医务工作者有必要对脑炎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 标签: 小儿 脑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后自身免疫性脑炎(PVEA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收治的10例PVEAE患者资料,分析症状学、脑脊液学、免疫学、神经影像学等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男5例,女5例,年龄44(18,66)岁。9例两次脑炎发作间隔37(24,60)d,1例无明显间隔。病毒性脑炎峰期改良Rankin评分(mRS)4.5(4.0,5.0)分,恢复期mRS 2.0(1.0,3.0)分。自身免疫性脑炎(AE)峰期mRS 4.0(3.0,5.0)分。AE期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10例(10/10),记忆力下降10例(10/10),运动障碍5例(5/10),自主神经功能障碍5例(5/10),言语障碍4例(4/10),癫痫发作2例(2/10),意识水平下降2例(2/10),症状数4(2,6)个/例。AE期,脑脊液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率为8/10,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10。神经影像学显示AE期8例病灶范围增大,1例病灶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AE期10例均给予一线治疗,2例加用长程免疫治疗,9例患者病情明显缓解,mRS为2.0(1.0,4.0)分,随诊mRS为1.0(0,2.0)分。结论PVEAE可呈典型双峰脑炎表型、假单峰表型或单峰表型,在AE阶段脑脊液抗体由阴转阳。需重视该病的识别与诊断,确诊后积极免疫治疗。

  • 标签: 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 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炎急性期癫痫发作进展为脑炎后癫痫(E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住院治疗的141例AE痫性发作患者,根据是否演变为EP分为2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脑炎急性期癫痫发作患者进展为EP的因素。结果141例患者有25例进展为EP,发生率17.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脑炎急性期癫痫发作进展为EP的危险因素包括治疗前有发热及癫痫发作频率≥10次/d;相对于服用半年以下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疗程,服用0.5y~1y及服用1y以上均不影响EP的发展。相对于无发热的患者,有发热的患者中更易出现意识障碍(P<0.001),癫痫持续状态(P=0.023)及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炎性病灶(P=0.007)。结论AE痫性发作演变为EP与急性期后未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发作次数>10次、脑炎急性期发作癫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最大限度降低EP发生概率。

  • 标签: 脑炎急性期癫痫发作 脑炎后癫痫 抗癫痫药物
  • 简介:摘要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科主要的急症和危重症之一。脑炎的临床分型是临床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是病毒性脑炎主要的确诊实验,包括聚合酶链反应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检测方法。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病毒性脑炎有效,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病毒 脑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珠网膜下腔引起软脑膜,珠网膜进而累及及部分脑实质病变的疾病。结核性脑膜炎在我国为常见病。由于病变所在部位及病理变化,致使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是一种严重的结核病。故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极为重要。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