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牵拉(BRP)的测量方法及牵拉引起神经元细胞凋亡的规律和机制.方法利用电阻应变计制作牵拉力的测量装置,对其定标.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30、40、50g组,牵拉完毕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牵拉区神经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和细胞线粒体的活性变化.结果30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低的细胞凋亡率,几乎不影响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40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高的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明显降低;50g的BRP牵拉15min引起更高的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显著降低.结论该装置可作为牵拉的测量工具,牵拉可引起神经元细胞凋亡以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实验性牵拉时,最好将BRP控制在40g以下.

  • 标签: 脑牵拉压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颅内灌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了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脑部疾病治疗的27例病患,对本次参加实验的所有病患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对其颅内压进行有创监测,即将微型的传感器植入病患颅内进行监测,分别使病患进行平卧,后将床头抬高,分别为10°、20°、30°、40°等进行监测。结果在床头处于0到40°之间时病患的颅内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病患的平均动脉压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当床头高度在0到30°时,病患的灌注有上升趋势,但床头高度超过40°时,成下降趋势。结论体位是影响危重症病患颅内灌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将病患的床头抬高30°左右对于病患来说是非常适宜的体位,不仅可以有效的使颅内降低,同时还可以使得血压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正常数值,避免供血不足等情况的发生,有效的降低病患在手术后由此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

  • 标签: 危重症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65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本组65例高血压病患者经对症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在3~48h内得到了显著缓解,血压也在预定时间内下降至安全范围,治疗后未出现损害等严重并发症,仅2例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应在早期明确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脑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下肢进行振动牵拉和PNF牵拉柔韧性训练,分析比较振动牵拉训练和PNF牵拉训练的不同效果,了解振动牵拉训练对人体下肢柔韧性的帮助,以便可以更好地将振动牵拉训练应用于实践和训练之中;研究方法:运用振动训练仪和PNF牵拉的方法对人体下肢进行柔韧性训练,振动牵拉训练组和PNF牵拉训练组各进行2min的柔韧性训练,振动组用POWERPLATE进行牵拉训练,振幅2mm,振频为30Hz。在柔韧性训练前、后通过坐位体前屈测量仪定量测定下肢柔韧度的数据作为比较的依据;结果与结论:振动牵拉训练组较PNF牵拉训练组柔韧性提高更明显。

  • 标签: 振动牵拉 主动静力牵拉 柔韧素质 即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控制脐带牵拉法和传统脐带牵拉法对产后出血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产后出血产妇,共74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在成功分娩出胎儿并常规使用宫缩剂后,对照组(37例)应用传统脐带牵拉法娩出胎盘和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则采用控制脐带牵拉法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和子宫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和产妇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脐带牵拉法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妇子宫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控制脐带牵拉法 传统脐带牵拉法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危重病人颅内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了本院收治的17例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在临床中,病人采取了平卧位,将床头抬高0º、15º、30º和45º,并对病人的颅内灌注变化展开了观测和分析,以分析不同体位对病人颅内灌注变化的影响。结果:当当床头抬高0º、15º、30º和45º时,病人的颅内灌注压分别为1.64±0.71、1.32±0.61、1.04±0.59、0.96±0.54和9.96±1.23、10.34±1.41、10.76±1.43、10.97±1.52。并且,在不同的体位中,病人的颅内灌注的变化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体位变化 颅内压 脑灌注压 神经内科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体位变化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颅内灌注的作用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临床中以平卧位,分别将床头抬高0º、15º、30º和45º,同时对患者的颅内灌注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以分析不同体位对患者颅内灌注变化的作用影响。结果床头抬高0º、15º、30º和45º时,患者颅内灌注压分别为1.64±0.71、1.32±0.61、1.04±0.59、0.96±0.54和9.96±1.23、10.34±1.41、10.76±1.43、10.97±1.52,且不同体位患者颅内灌注变化差异突出,P<0.05。结论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床头抬高30º,既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同时还能够避免供血不足和低血压情况出现,最为合适。

  • 标签: 体位变化 神经内科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意义,以为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干预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分析我院58例颅脑损伤患者基础资料,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5月~2021年1月,按就诊顺序不同分以上例颅脑损伤患者为两组,对照组29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29例(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配合使用体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灌注和颅内、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灌注(CPP)、颅内(ICP)水平变化不大(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CPP、ICP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

  • 标签: 体位护理 颅内压 脑灌注压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安氟醚对颅内占位病变病人颅内(ICP)、灌注(CPP)和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内幕上肿瘤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格拉斯哥评分15分。随机分为1%安氟醚(Ⅰ组)20例;2%安氟醚(Ⅱ组)20例和异丙酚组(Ⅲ组)20例。咪唑安定、哌库溴铵、芬太尼诱导氟管内插管,控制呼吸。保持PetCO2在4.0—4.4kPa。维持麻醉在Ⅰ组和Ⅱ组吸入安氟醚。Ⅲ组用微量泵持续翰注异丙酚5—8mg/(kg·h)。在显露硬脑膜前调整Ⅰ组和Ⅱ组的安氟醚吸入浓度.使Ⅰ组安氟醚呼出气浓度为1%.Ⅱ组安氟醚呼出气浓度为2%。显露硬脑膜后暂先不予剪开,由手术医生用22G穿刺针刺入硬脑膜下,连接压力换能器与监测仪.记录ICP数据,此为a时点。同时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血各2ml,记录桡动脉平均(MAP)。继以每隔5min记录一次ICP、MAP和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血各2m1.前后共三次分别记为b、c、d时点。各时点抽取的血标本分别进行血气分析;监测PaCO2、PO2、pH、SpO2、Hb;计算动静脉血氧含量(A-VD02);计算灌注(CPP)。结果:1%安氟醚组、2%安氟醚组和异丙酚组的ICP、CPP、A-VDO2的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吸入不超过2%的安氟醚对幕上肿瘤开颅手术病人的颅内灌注、动静脉氧含量差无明显影响.效果满意。

  • 标签: 二异丙酚 安氟烷 颇内压 脑灌注压 支静脉氧含量差 幕上肿瘤
  • 简介:摘要颅内增高综合征(intracranialhypertensionsyndrome)可由神经系统多种疾病所引起,系因颅内容物(组织、脑脊液和血容量)的体积增加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引起。颅内大于200mmH2O(1mmH2O=0.0098kPa)即为颅内升高,并常以头痛、呕吐、视盘水肿为主要表现。颅内高压的不良后果是去皮质状态与脑死亡,或移位与疝。

  • 标签: 颅内压增高 脑疝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颅囊虫病外科减压术中护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高颅囊虫病外科减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为临床资料,其中患者年龄在18-55岁之间,在术前对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状态、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在手术准备阶段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在高颅囊虫病外科减压手术当中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对患者病症进行控制,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结论高颅囊虫病外科减压术中患者病情是动态变化的,在手术中采取有效的术中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高颅压型脑囊虫病 外科减压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囊虫病高颅型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首先针对囊虫病高颅型病情进行观察,注意维持其动态性。意识障碍程度、瞳孔大小以及对光反应灵敏度等是观察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在此过程中可实现对有无脑疝形成的准确判断。在判定高颅程度过程当中需要综合各方面内容,其中主要涉及到体温、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结果在动态观察病情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结论在针对高颅囊虫病患者进行合理护理的基础之上,可起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脑囊虫病 高颅压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囊虫病高颅型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首先针对囊虫病高颅型病情进行观察,注意维持其动态性。意识障碍程度、瞳孔大小以及对光反应灵敏度等是观察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在此过程中可实现对有无脑疝形成的准确判断。在判定高颅程度过程当中需要综合各方面内容,其中主要涉及到体温、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结果在动态观察病情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结论在针对高颅囊虫病患者进行合理护理的基础之上,可起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脑囊虫病 高颅压 护理体会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持续颅内监测(ICP)在脓肿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近一年收治的22例脓肿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在术后均为其行持续颅内监测,观察其临床情况,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22例患者在行ICP监测期间出现增高的情况,在为患者实施脱水剂 等降ICP治疗后,有20例患者恢复正常,剩下的2例患者通过复查头颅CT发现颅内存在血肿问题,及时给予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颅内降低,恢复良好。结论:持续颅内监测运用于脓肿术后可以及时发现颅内血肿情况的产生,能帮助医务人员调整治疗措施,通过临床护理还能控制并发症的产生,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持续颅内压监测 脑脓肿 应用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颅术后不同时间段不同头高位对颅内灌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行开颅术后安置ICP探头4~5天以上的70例重症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分别取四种不同头高位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时间段不同头高位ICP、CPP的变化。结果开颅术后24小时内和24~72小时内床头抬高30°是最佳角度,术后72~96小时内床头抬高30°~40°均可。结论开颅术后不同时间段取不同头高位对颅内灌注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开颅术 体位 颅内压 脑灌注压
  • 简介:目的对犬脊髓(神经根)急性牵拉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程度牵拉损伤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离断脊柱后施加纵向牵拉损伤,对牵拉应变率、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源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NMEP)、硬膜下压力(SP)、硬膜血流量(EBF)等进行持续观察.伤后取脊髓及神经根标本进行HE、髓鞘神经中丝(NF)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牵拉损伤涉及牵拉节段和其上下脊髓及神经根的损伤.牵拉后出现硬膜下压力的显著增高和硬膜血流的显著降低.SEP异常的出现较NMEP更早.结论牵拉后脊髓内压力的增加导致脊髓血流减少,以及直接的机械性牵拉损伤可能是脊髓牵拉损伤的重要机制.

  • 标签: 牵拉 脊髓 损伤 神经根 急性 硬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