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16排螺旋CT用于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检查诊断的观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患有脑卒中的85例患者,采用GE16排螺旋CT扫描,对其诊断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经过GE16排螺旋CT诊断后,确诊为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患者有60例,腔隙病灶共有82例,其中有41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两发病灶,2例为三发病灶,2例为四发病灶。诊断显示患者的强腔隙直径在2~20mm,平均直径为(10.5±4.3)mm,其中占比最高的是5~15mm,为77.2%。腔隙病灶存在于左侧的有36例,右侧的有34例,双侧的有12例。结论GE16排螺旋CT诊断脑组织腔隙性梗塞具有一定的价值,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影像进行临床检查,并对其影像诊断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CT影像检查后,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多发病灶27例,病灶呈圆形,大小0.5-1.0cm,影像显示为圆形低密度影,CT值范围在21-27HU之间,无占位效应;存在单发病灶40例,病灶呈圆形,大小为0.5×1.1cm,影像显示为椭圆低密度影,CT值范围为19-26HU,无占位效应;存在混合病灶13例,病灶呈梭形和圆形,CT值范围在20-25HU之间,存在不清晰占位效应。病灶位置于脑干5例,丘脑8例,额叶、颞叶、顶叶20例,基底节47例。结论CT影像在腔隙性脑梗塞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临床所诊出的病灶均不低于0.5cm,故CT影像检查在小病灶检出中效果不明显,需联合磁共振等技术进行诊断。
简介:【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 CT 影像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 将 2016 年 9 月 -2017 年 9 月间在进行脑 CT 检查并患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 30 例作为本次探究主体,全部患者均使用本院 CT 影像进行诊断,并根据 CT 片显示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 结果: 在 30 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 15 例患者为单发病,其发病率为 50.00% , 12 例患者为多发病灶,其发病率为 40.00% , 3 例患者患有混合病灶,其发病率为 10.00% ; 15 例患者为单发病灶,且病灶呈圆形, CT 影像显示低密度, 12 例患者为多发病灶, CT 影像显示为低密度圆形, 3 例患者患有混合病灶, CT 影像显示为椭圆形与圆形; 15 例患者位于基底节,占百分比为 50.00% , 6 例位于顶叶、颞叶以及额叶,占百分比为 20.00% , 5 例位于丘脑,占百分比为 16.67% , 4 例位于脑干,占百分比为 13.33% 。 结论: 在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中, CT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能够将病灶的性质、形状、大小清楚的显示出来,并且费用相对较低,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简介: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CT影像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单发病灶30例,病灶尺寸0.5×1.1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椭圆影,CT值在19-26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多发病灶20例,病灶尺寸0.5-1.0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圆形影,CT值在21-27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混合病灶10例,呈圆形与梭形,CT值在20-25HU之间,占位效应不清晰。病灶分布如下:35例患者位于基底节,15例位于顶叶、颞叶、额叶,6例位于丘脑,4例位于脑干。结论CT影像是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使用较为普遍的诊断方式,不仅能够缩短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时间,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很高的诊断率,成为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首选选择。但是受到患者发病时间的和病灶大小的影响,因此如果医院条件允许的话,患者还可以使用MRI辅助检查,以尽早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 随着颅脑计算机断层扫苗(CT)和核磁共振(MRI) 的应用,腔隙性脑梗塞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从中探讨腔隙性脑梗塞(LACI)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诊断、预后及康复。方法: 选取46例男性经CT及MRI确诊(LACI)患者治疗后进行短期随访观察。结论:对于腔隙性脑梗死(LACI),CT不易区分LACI与血管周围间隙(PVS),对新于发梗死灶,MRI检出率优于CT。临床中早发现早治疗,预后效果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主要病因。
简介:摘要目的当前部分脑梗塞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之前,会选择在社区进行适当的干预治疗,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究早期临床护理对腔隙性脑梗塞的实际价值。方法对患者进行比较试验的方式,在试验组根据临床治疗要求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饮食、心理、输液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率、治疗满意度等。结果经过护理型治疗,试验组患者的康复率效果显著,病后有较好的康复率无复发。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未进行干预治疗的患者。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社区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治疗情况较好,患者明显好转,病情复发率降低,患者的治理满意度较高,因此在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可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避免中风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