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检查显示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常规行T2WI、T1WI、FLAIR及DWI扫描,其中17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30例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均发生在大脑半球,单侧9例,双侧21例;单发7例,多发24例,呈圆形、椭圆形及蜘蛛网状:直径2~2.5mm;MRI不同序列显示扩大间隙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增强扫描无强化。30例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见于任何年龄组,其中年龄〈20岁6例,20~60岁13例,〉60岁11例。结论:MRI在显示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位置形态、信号特征及强化特点均有典型表现,可以进行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组别脑内扩张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差异,分析EPV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48例主观认知下降者(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43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者(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44例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者以及43例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ntrol,NC)的中老年人,行多项神经心理学测试及3.0 T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在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层面对EPVS计数并进行4级评分。用Kruskal-Wallis检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分析整体及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AD组半卵圆中心评分(3.18±0.58)明显高于SCD组评分(2.60±0.64)(P<0.01)、aMCI组评分(2.77±0.81)(P<0.05)、NC组评分(2.56±0.77)(P<0.01)。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半卵圆中心EPVS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basic,MoCA-B)评分显著负相关(r=-0.30、-0.37,P=0.000),与华山版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Huashan version,AVLT-H)延迟回忆及再认得分显著负相关(r=-0.241,P=0.002;r= -0.275,P=0.000),与波士顿命名测试(boston naming test,BNT)评分显著负相关(r= -0.257,P=0.001)。基底节区EPVS与各项神经心理测试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AD患者脑内半卵圆中心EPVS增多,半卵圆中心EPVS与整体认知功能、记忆、语言功能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罹患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定了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来我院内科接受诊疗服务的98例罹患基底节区域梗死患者以及76例半卵圆中心区域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托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依托MRI技术针对患者的血管周围间隙具体扩大程度做出了评价,依托单因素类分析与多因素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了对于基底节区域血管周围间隙以及半卵圆中心区域血管间隙扩大具体程度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结果:依托多因素类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得知,体质量指数水平与高血压疾病因素均会对于患者机体基底节区域血管周围间隙出现扩大症状拥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体质量指数会对于半卵圆中心区域血管间隙出现扩大症状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结论:在为罹患腔隙性脑梗死这一疾病的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有关从业医师应当预先明确,高血压是会导致患者机体基底节区域内血管周围间隙发生扩大状况的突出危险性因素,但体质量指数的高低可以作为对于基底节区域内部以及半卵圆中心区域内部血管周围间隙整体扩大程度进行控制与保护的关键性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节区扩大血管周围间隙(dVRS)对基底节萎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MRI检查证实存在基底节区dVRS的164例患者纵向随访5年,最终纳入120例患者进行分析。应用3.0T MRI观察患者基底节体积情况,并根据基底节是否萎缩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82)和萎缩组(n=38)。比较正常组与萎缩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基底节区dVRS等级的差异,比较不同基底节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节体积以及基线期与5年后基底节体积差值(△基底节体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基底节体积与基底节区dVRS等级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基底节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联合对基底节萎缩的预测价值。结果萎缩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比例及基底节区dVRS等级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底节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节体积及△基底节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底节体积随着基底节区dVRS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底节体积与基底节区dVRS等级呈正相关性(rs=0.695,P<0.001);在对年龄、糖尿病史进行协因素校正后仍具有正相关性(rs=0.667,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OR=1.776,95%CI:1.372~2.141,P=0.008)、糖尿病史(OR=1.513,95%CI:1.129~1.954,P=0.011)和基底节区dVRS等级(OR=2.855,95%CI:2.367~3.283,P=0.006)为基底节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基底节区dVRS等级单独预测基底节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0.611~0.792,P<0.001),灵敏度为61.89%,特异度为83.59%;年龄、糖尿病、基底节区dVRS等级联合预测基底节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687~0.878,P<0.001),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85.19%。结论基底节区dVRS对5年后基底节的萎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神经节(BG)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BG-EPVS)与初诊帕金森病及其不同运动亚型[震颤优势型(TD)、姿势不稳和步态障碍型(PIGD)]患者认知和运动纵向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从帕金森进展标志物倡议(PPMI)数据库中筛选131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收集其基线和随访1、2年的数据,通过患者头颅影像学资料,在轴位T2加权像上评估不同脑区的EPVS数量,并根据EPVS程度将其分为BG-EPVS-和BG-EPVS+组。将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MDS-UPDRS)评分分为TD和PIGD组,比较两组的EPVS数量和临床数据,并分析基线时BG-EPVS数量和程度与帕金森病及其不同运动亚型(TD、PIGD)临床结局指标纵向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在所有帕金森病患者中,BG-EPVS与年龄(r=0.32,P<0.01)、Hoehn和Yahr分级(r =0.21,P<0.05)、血清神经丝轻链(r =0.18,P<0.05)和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r =0.20,P<0.05)呈正相关。在基线及第2年时,PIGD组的BG-EPVS数量多于TD组(11.0±4.2比9.0±3.8,t=2.18,P=0.03;16.3±6.7比12.6±4.6,t=2.71,P=0.007;校正后)。在基线时,帕金森病及其运动亚型(TD、PIGD)组患者中较多的BG-EPVS数量与基线运动结局显著相关(β=0.66,P=0.01;β=0.64,P=0.008;β=0.91,P=0.009),与认知结局不相关。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在帕金森病及其运动亚型(TD、PIGD)组患者中,BG-EPVS数量与运动结局随时间变化呈正相关(β=0.51,P=0.008;β=0.59,P=0.025;β=0.80,P=0.038);将帕金森病患者的BG-EPVS分为不同程度后,BG-EPVS中重度与运动结局随时间变化呈正相关(β=3.30,P=0.031)。结论在这项纵向研究中,较高基线BG-EPVS数量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严重程度纵向变化呈正相关,与认知变化不相关,且能够在2年随访期间预测运动功能的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患者与无脑血管病变患者之间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探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与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患者133例为观察组,无脑血管病变患者6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以是否存在脑血管病变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存在颈动脉斑块者为66.17%(88/133),多于对照组的42.42%(28/66),且观察组中颈部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更重,观察组颈动脉内膜毛糙者为24.81%(33/133),无病变者为9.02%(12/133),对照组颈动脉内膜毛糙者为33.33%(22/66),无病变者24.24%(1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0,P=0.030)。观察组中存在下肢动脉斑块者为72.93%(97/133),多于对照组的42.42%(28/66),且观察组中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更重,观察组下肢动脉内膜毛糙者为22.56%(30/133),无病变者为4.51%(6/133),对照组下肢动脉内膜毛糙者为33.33%(22/66),无病变者24.24%(1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3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及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95%CI分别为1.098(1.051~1.146)、1.240(1.015~1.515)、3.802(1.094~13.212)。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其外周血管病变更严重;高龄、血糖控制欠佳及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且下肢血管病变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并且完成认知功能检测的首发AIS患者223例,依据MoCA评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n=67)及认知正常组(n=156)。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认知正常组、认知障碍组两组在年龄、冠心病病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基底节区(basal ganglia,BG)和半卵圆中心(centrum semiovale,CSO)的EPV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B=0.067,OR=1.070,95%CI=1.035~1.106,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B=0.032,OR=1.033,95%CI=1.007~1.060,P=0.013)、BG-EPVS(B=0.720,OR=2.055,95%CI=1.041~4.055,P=0.038)可能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认知障碍组BG-EPVS的程度与患者MoCA总分(r=-0.332,P<0.05)、视空间与执行(r=-0.256,P<0.01)、注意力(r=-0.256,P<0.01)、语言(r=-0.182,P<0.05)、定向(r=-0.370,P<0.05)呈负相关。结论EPVS,尤其是BG-EPVS可以作为评价AIS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不同疾病的全脑血管造影(DSA)的检查结果,分析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30例脑血管病病人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系统研究,观察病症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结果130例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及颅外血管异常115例,结果阳性检出率为88.46%;这其中造影穿刺部位血肿、皮下出血1例、癫痫样发作2例、小脑梗死2例,血管痉挛收缩2例。结论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在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项微创可是相对较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字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64例脑血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有脑动脉瘤的44例,脑动静脉畸形有12例患者,烟雾病4例,处于正常状态的有4例。结果所选取的64例螺旋CT造影患者都可以显示出1~4级的脑动脉结构,而且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其结果均是一致。结论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的脑血管检查方法,螺旋CT造影技术显得更加的简便,在检查过程中呈现阳性的概率较高,而且其结果非常可靠,通过检验可以为临床处理上提供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因此这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上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常见最病、多发病,是当今三大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的增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不断总结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于本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意义。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的增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不断总结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于本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