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分离技术(CST)治疗腹壁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同济医院和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因腹壁肿瘤行CST手术治疗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腹壁肿瘤患者均采用CST技术治疗。肿瘤病理类型以隆突性皮纤维肉瘤最多(4例),其次为硬纤维瘤(2例)和结肠癌腹壁转移(2例)。术前CT测量平均肿瘤最大横径(5.3±1.5)cm,肿瘤切除后平均腹壁缺损最大横径(9.4±1.4)cm。7例患者采用前入路CST(2例保留脐周腹壁穿支血管神经束,5例采用腹横肌松解技术)。10例患者使用合成补片,2例因为感染切口或联合肠管切除未使用补片。术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3例,腹腔高压及肺不张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患者于术后17个月死于结肠癌肝转移,其余11例无肿瘤复发,无腹壁切口疝发生。结论在保证充分切缘的前提下,在腹壁肿瘤患者中使用CST技术可以有效关闭缺损,重建腹壁功能,防止切口疝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与根治性感染网片切除在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补片感染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当时所给予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根治性感染网片切除组与负压引流组。根治性感染网片切除组采取常规感染补片切除术与腹壁重建术,负压引流组通过负压引流技术(VSD)材料进行负压封闭引流。结果负压引流组未发现复发患者,根治性感染网片切除组患者中出现6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43)。根治性感染网片切除组治愈32例,无效1例;负压引流组治愈28例,无效2例。2组患者治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97% vs 93.33%,χ2=0.007,P=0.933)。结论与根治性感染网片切除术相比,VSD术具有同样的治疗有效性以及更低的治疗后复发率,同时手术操作简单,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以及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腹壁疝患者94例,按照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分为各有47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张力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以(P<0.05)作为判定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以(P<0.05)作为判定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尿潴留评分,发现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以(P<0.05)作为判定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壁疝采用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较好,加快患者康复,且能够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及减轻第二次剖宫产病人的粘连、痛苦及医生的操作难度。方法对四川省德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第二次剖宫产的248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粘连、手术操作时间、手术难度、手术失血等进行比较。结果腹壁纵切口的118例有12例腹腔粘连,且粘连较轻、手术操作容易、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少;腹壁横切口130例有64例腹腔粘连、粘连较重、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手术失血较多,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壁横切口第二次剖宫产比腹壁纵切口剖宫产粘连发生率高,手术操作困难些、手术操作时间长些、手术失血多些、病人相对痛苦些。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补片或复合补片修复腹壁肿瘤切除术后遗留腹壁巨大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的39例腹壁巨大肿瘤患者均采取了手术切除治疗。采用直接缝合腹膜关闭腹腔,并在腹膜外用PP补片修复缺损6例,采用带蒂大网膜加PP补片修复缺损19例,采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缺损14例。结果39例中因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死亡1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治愈。术后出现皮下积液5例,经穿刺抽吸,理疗和引流等措施治愈。随访34例,随访时间1~5年。在访的4例结肠癌患者和4例胃癌患者术后12~27个月均因肿瘤腹腔内复发及肝脏广泛转移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例,随访的全部患者未发生腹壁切口疝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PP补片或复合补片修复腹壁肿瘤切除后遗留腹壁巨大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在猪腹壁切口疝模型中应用菌液污染的方式制备感染型腹壁切口疝模型的可行性和聚丙烯复合脱细胞基质的新型复合补片在污染环境下耐受感染的能力。方法入组60只实验猪,随机分为3组(20例),采用切除部分腹壁肌肉的方式制备腹壁切口疝模型,后用大肠埃希菌肠液局部污染诱导产生感染病灶,形成感染窦道后,行清创手术后分别以聚丙烯-脱细胞基质材料复合补片(实验组)、单纯聚丙烯补片(对照组Ⅰ)和聚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对照组Ⅱ)进行置入操作,术后1-12个月观察补片感染情况并取补片及周围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χ2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证实各组在污染环境下耐受感染能力的差异。结果术后观察期内实验组有1只猪出现补片感染,而对照组Ⅰ有8只猪出现补片感染,对照组Ⅱ有11只猪出现补片感染,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3),实验组与对照组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8),实验组与对照组Ⅱ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2),病理检查示聚丙烯复合脱细胞基质材料的补片易于成纤维细胞的长入及新生血管的生成,感染补片细菌培养结果证实为大肠埃希菌。结论在细菌感染的环境下,相较于单纯聚丙烯补片和聚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聚丙烯复合脱细胞基质材料的补片耐受感染能力更强,单纯聚丙烯补片和聚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耐受感染能力无明显差别,其内在的机制可能与组织易于长入及新生血管生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