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融合成像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导航系统)在腹腔镜胰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例志愿者(志愿者1为胆管癌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志愿者2为胰腺癌行腹腔镜胰体尾+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8岁、40岁。采用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进行腹腔镜训练器模型(刚体模型、假体模型)测试和临床测试研究。观察指标:(1)模型测试情况。(2)临床测试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1)模型测试情况。初始腹腔镜模拟训练器的腹腔镜视野可见有遮挡物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增强CT检查三维可视化重建可见有遮挡物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和隐去遮挡物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三维可视化重建图像与腹腔镜实时画面叠加融合成像后,腹腔镜模拟训练器的腹腔镜视野可见被遮挡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刚体模型吻合度良好,标志点距离误差为(0.26±0.11)mm;假体模型吻合度良好,标志点距离误差为(0.29±0.18)mm。(2)临床测试情况。2例志愿者初始腹腔镜视野可见有遮挡的腹腔脏器和血管;增强CT检查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导航系统可显示肿瘤、重要脏器及重要血管的位置;三维可视化重建图像与腹腔镜实时画面叠加融合成像后,腹腔镜视野可显示肿瘤、重要脏器及重要血管的位置。志愿者1血管标志点距离误差为(1.36±0.57)mm;志愿者2血管标志点距离误差为(1.24±0.33)mm。结论导航系统运用于腹腔镜胰腺手术效果满意,腹腔镜视野中能够显示常规腹腔镜胰腺手术无法明确的深层组织和血管关系。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三维质控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08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0例LC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统计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血压心率水平、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术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11.76%)(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59%)高于对照组(83.82%)(P<0.05)。结论 三维质控干预,可抑制LC术中血压及心率异常波动,缩短术后康复用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行3D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CT图像三维可视化重建,并行虚拟右半肝切除,术中精准判断切肝所遇管道,在3D腹腔镜良好的景深感和立体定位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长(284±2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79±41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0±8.5)d,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均保守治疗成功;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4例带腹腔引流管出院,无患者死亡。本中心认为经过术前三维可视化的精准评估,联合3D腹腔镜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6年8月至2021年12月28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D组12例、对照组16例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镜胰体尾肿瘤切除手术,3D组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12例,对照组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5例、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尾切除11例。3D组的保脾手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手术时间[(202±53.8)min比(186.8±48.3)min]、术中出血量[(107.5±141.2)ml比(160.6±184.4)ml]、术后胰漏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6±2.5)d比(19.1±40.6)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可提高腹腔镜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保脾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3D腹腔镜在超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3D腹腔镜超巨脾切除术的1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因"腹胀3 d"入院。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脾明显肿大,脾下缘越过脐水平线3 cm,脾右缘越过前正中线2 cm。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上腹部增强CT及MRI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巨大脾脏。术前将患者薄层CT数据导入三维可视化系统软件,构建个体化腹腔脏器3D模型,立体观察各脏器位置关系、脾脏体表投影、脾动脉走行等情况,在3D术前规划指导下进行3D腹腔镜超巨脾切除术。结果重建的个体化3D模型可清晰、立体显示脾动脉和脾静脉走行、脾蒂形态及胰腺尾部与脾脏关系,测量脾脏最长径为252.5 mm,体积为1 561 ml。术中探查情况与术前规划一致,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0 min,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胰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可辅助制定精确的术前规划,结合3D腹腔镜行超巨脾切除术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三维仿真建模技术于术前对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肠管、肿瘤、关键血管等解剖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分类及测量,评估所得数据及信息对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吻合口张力预判、重要血管变异类型、解剖标志定位等的准确性,以及对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0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2.72±15.21)岁。以患者术前是否进行三维仿真重建进行分组,将术前行腹盆腔增强CT并进一步进行三维重建的患者作为重建组(n=24),将术前只常规进行腹盆腔增强C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26)。对于重建组患者术前利用Mimics软件对患者CT影像资料进行三维仿真建模,针对模型进行术区结直肠及肿瘤长度、盆腔壁刚性结构相关长度、肠系膜下动脉(IMA)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点长度、IMA变异类型及占比、左结肠动脉(LCA)距IMA起始部长度、LCA与IMV距离等关键数据进行测量,并与术中所得实际数据进行一致性相关系数(CCC)分析,评估三维仿真建模技术对于手术指导的准确性。采用MedCalc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建组模型各径线数据(肠道、盆腔、血管)与术中对应结构测量值,经一致性相关系数CCC评价均大于0.9。预测游离结肠脾曲1例,实际游离结肠脾曲1例,预测准确率100%。重建组IMA变异共分为4型,均经手术验证。重建组手术时间(P=0.011)及各血管定位时间(IMA,P=0.043;LCA,P=0.007;IMV,P=0.034)均较对照组缩短,且术中出血量少(P=0.017)。结论术前应用三维仿真建模技术有助于术者准确预判术中吻合口张力、IMA变异类型及其相关径线长度,据此可于术前制定精准手术方案指导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男性盆腔三维数字化重建的主要目的是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提供精确的术前规划。通过重建,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此外,三维重建还能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模拟,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方法:1. 数据收集:首先,收集患者的相关医学影像资料,包括CT、MRI等扫描数据。2. 三维重建:利用专业软件,如Mimics等,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生成逼真的盆腔模型。3. 术中应用: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三维重建模型,更准确地定位肿瘤和周围组织,从而指导手术操作。结果:通过临床应用,男性盆腔三维数字化重建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它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使手术更安全。其次,三维重建辅助下的手术方案更加合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后,三维重建还为医生提供了丰富的手术经验,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男性盆腔三维数字化重建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它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还能为医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手术经验。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实性占位病变形态、大小及内部血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灰阶超声显示有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患者28例,采用腹部彩色三维超声成像仪自由臂方式对肝脏病变处及其周围进行扫查取像,取样结束后在三维超声仪上进行脱机后处理,以病变处为中心,对X、Y、Z3个互相垂直切面上的病变范围进行勾划,生成三维的肿瘤球体,计算程序可自动计算球体体积、内部血流容积及两者之比.结果肿瘤体积最大为117cm3,最小为2.0cm3.三维超声可显示肿瘤供给血管走行及其分支情况,并可透视肿瘤内部血管分布情况.部分病变在二维图像上显示为"晕环"、"绕行"的肿瘤周边血管,在三维重建后显示出"抱球征",展现血管全貌,进入肿瘤内部后呈现出"提篮征",发出多支小血管,显示了恶性肿瘤的血供特征.结论彩色三维超声可对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形态、体积、周边及内部血供进行综合评价,丰富了超声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