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源肿瘤胃泌酸腺瘤(OGA)和型腺癌(GA-FG)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解放军第960医院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2例OGA和2例GA-FG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光镜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内镜分析其组织学的主要特征。结果OGA和GA-FG均分化较好,位于黏膜固有层的深部。2例OGA局限于黏膜内,其中1例OGA腺体呈不规则管状,结构异型性较小,属于低度异型,1例OGA腺体呈不规则的管状、分枝状或吻合状,属于高度异型;2例GA-FG伴有黏膜下浸润,腺体呈不规则的管状、分枝状或吻合状,可形成所谓的"无尽"结构。肿瘤表面腺体未见明显异型,周围黏膜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肠化或萎缩等。2例OGA和2例GA-FG免疫组化结果相似,胃蛋白酶原1呈弥漫性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主细胞分化;H+/K+ ATPase和PDGFRA-α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壁细胞分化。Syn均呈阳性表达而CD10、MUC2和CD-X2均阴性,未见p53过表达和β-catenin核阳性,热点区Ki-67增殖指数约为1%~5%。结论GA-FG为一种分化良好的、低度恶性的新的胃癌亚型。免疫组化及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有助于鉴别诊断,Syn的阳性意义及能否成为诊断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OGA由低度异型至高度异型至黏膜下浸润可能是GA-FG的发生过程,但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Wnt/β-catenin和Shh信号通路有关,但有别于其他类型胃癌的发病机制。内镜下黏膜切除对病变的完整切除是首选治疗,通常是治愈性的。

  • 标签: 胃肿瘤 胃底腺型腺癌 胃泌酸腺腺瘤 MUC Syn 胃蛋白酶原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源肿瘤胃泌酸腺瘤(OGA)和型腺癌(GA-FG)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解放军第960医院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2例OGA和2例GA-FG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光镜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内镜分析其组织学的主要特征。结果OGA和GA-FG均分化较好,位于黏膜固有层的深部。2例OGA局限于黏膜内,其中1例OGA腺体呈不规则管状,结构异型性较小,属于低度异型,1例OGA腺体呈不规则的管状、分枝状或吻合状,属于高度异型;2例GA-FG伴有黏膜下浸润,腺体呈不规则的管状、分枝状或吻合状,可形成所谓的"无尽"结构。肿瘤表面腺体未见明显异型,周围黏膜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肠化或萎缩等。2例OGA和2例GA-FG免疫组化结果相似,胃蛋白酶原1呈弥漫性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主细胞分化;H+/K+ ATPase和PDGFRA-α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壁细胞分化。Syn均呈阳性表达而CD10、MUC2和CD-X2均阴性,未见p53过表达和β-catenin核阳性,热点区Ki-67增殖指数约为1%~5%。结论GA-FG为一种分化良好的、低度恶性的新的胃癌亚型。免疫组化及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有助于鉴别诊断,Syn的阳性意义及能否成为诊断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OGA由低度异型至高度异型至黏膜下浸润可能是GA-FG的发生过程,但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Wnt/β-catenin和Shh信号通路有关,但有别于其他类型胃癌的发病机制。内镜下黏膜切除对病变的完整切除是首选治疗,通常是治愈性的。

  • 标签: 胃肿瘤 胃底腺型腺癌 胃泌酸腺腺瘤 MUC Syn 胃蛋白酶原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型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确诊为型腺癌的患者共12例,其中7例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scal dissection,ESD)治疗。回顾患者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型腺癌的病灶特征,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型腺癌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均无幽门螺杆菌感染,10例位于上1/3,2例位于中1/3。内镜下观察病灶,最主要的特征是病灶褪色(9例),病灶均≤1 cm;内镜下肉眼分型,2例为0-Ⅰ型,9例为0-Ⅱa型,1例为0-Ⅱc型;病灶界限均清晰,病灶表面可见有分支的扩张血管。7例行ESD治疗的患者中5例有黏膜下浸润。免疫组化结果:9例为主细胞型,3例为混合型;11例MUC6阳性,4例MUC5AC阳性,2例MUC2阳性,3例CD10阳性;12例患者均有P53阳性,但9例Ki-67阳性<10%。1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11例存活。结论发生在体上部、有褪色改变、表面有分支扩张血管的息肉应警惕型腺癌,对于型腺癌患者ESD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腺癌 胃底 临床特征 内镜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宫颈腺癌的相对及实际发病率均逐年升高,宫颈型腺癌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非依赖性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认识和掌握此类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宫颈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近年来新进展,旨在提高病理医师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型胃癌是一种泌酸分化而来的肿瘤,目前国内相关病例十分少见。本文报道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1例型胃癌病例,并对其内镜、病理和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胃肿瘤 胃底腺型胃癌 蓝光成像内镜
  • 简介:摘要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具有微乳头结构特征、高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袭性的癌,本组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1、68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4年和1年入院,胃镜检查均提示胃腺癌,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术后行FOLFOX4+紫杉醇方案化疗,1例术后3个月死于肝脏和腹腔广泛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坏死的处置方法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5例乳头内陷术后乳头坏死女性患者,年龄19~37岁,平均24.4岁。13例为乳头部分坏死后内陷复发,12例为乳头完全坏死;行碟形皮瓣法乳头再造术。结果25例患者手术修复后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皮瓣生长良好,无切口感染,外观满意,无乳头坏死。结论恰当的手术时机、准确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处理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坏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乳头 修复外科手术 乳头内陷 并发症 再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A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2020年诊断的AC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及二代测序等技术分析其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例1,54岁,病变位于胃窦,肿瘤最大径为4 cm;例2,75岁,病变位于贲门,肿瘤最大径为2 cm。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主要呈片状或条索状分布,细胞异型性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主要为印戒细胞样,例1可见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分,并伴淋巴结转移,例2局灶伴有细胞外黏液,还可见瘤巨细胞。2例肿瘤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突触素、嗜铬粒素A和CD56,广谱细胞角蛋白、MUC1和MUC4也有表达,不表达MUC2、MUC5AC及MUC6。特殊染色结果: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阳性。二代测序结果:例1 RAD51D p.Arg266Cys错义突变,例2 TSC1、SMAD4、PALB2、VEGFA、FGFR3错义突变,TP53无义突变,PTEN剪接位点变异,MYC拷贝数扩增。结论AC是一种同时具有神经内分泌和上皮分化特征的罕见肿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AB-PAS染色结果及基因变异特点有助于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与混合性鳞状细胞和乳头状瘤(mixed squamous cell and glandular papilloma,MSGP)临床病理特征,浅析两者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8例BA及4例MSGP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比肿瘤病理形态特征,利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肺癌常见驱动基因改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BA与MSGP临床及影像表现类似,它们均具有连续基底细胞和上皮细胞所构成的双层结构特征,形态上模拟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学分化。7/8 BA及1/4 MSGP呈p16蛋白高表达。4/8 BA检测到肺癌常见驱动基因突变,MSGP均未见驱动基因改变。结论BA与MSGP病例罕见,均为来源于肺内呼吸道不同部位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形态学特征相互重叠,部分病例伴有基因改变。尤其在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时,要重视它们与肺腺癌的鉴别诊断,并警惕肿瘤内的恶性病变或合并恶性肿瘤的可能。

  • 标签: 肺肿瘤 支气管肿瘤 DNA突变分析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p16 细支气管腺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安散治疗肝郁热型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60例肝郁热型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安散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2月后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胃镜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安散治疗肝郁热型食管反流病,结果显示其治疗可改善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

  • 标签: 胃安散 肝胃郁热型 胃食管反流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早期乳头刺激联合健康教育对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几率的提升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80例乳头凹陷产妇纳入到本次对比试验中,将其采用红蓝双色球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以及早期乳头刺激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几率以及其他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较为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乳头状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在组织形态上应与硬化性肺细胞瘤、细支气管腺瘤、肺泡性腺瘤、乳头状腺癌等疾病相鉴别,该文报道1例年轻男性肺乳头状腺瘤病例,复习文献并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与直径≥2 cm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之间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直径≤9 cm PTC患者(n=1 404)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肿瘤直径将患者分为PTMC组和直径≥2 cm PTC组,直径≥2 cm PTC再以4 cm为界分为2个亚组,比较各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 404例,其中PTMC组1 001例(71.3%),直径≥2 cm PTC组403例(28.7%),中位随访时间为43.00(8.00~94.00)个月,2组在性别、年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双叶、多灶性、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腺体外浸润、体重指数、术后死亡、术后复发及131I治疗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MC组、2 cm≤直径≤4 cm PTC组、4 cm<直径≤9 cm PTC组在年龄、血清TSH水平、双叶、多灶性、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腺体外浸润、术后复发及131I治疗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TM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减小、肿瘤直径增大、双叶、多灶性和腺体外浸润;影响2 cm≤直径≤4 cm 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年龄减小和腺体外浸润;影响PTMC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腺体外浸润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2 cm≤直径≤4 cm PTC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年龄增加和肿瘤直径增大。(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是PTM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45岁是2 cm≤直径≤4 cm 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增大是2 cm≤直径≤4 cm PT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MC和直径≥2 cm PTC临床病理特点差异明显,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龈乳头缺陷易造成菌斑滞留和食物嵌塞,发生在上前牙时将影响美观和发音,是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龈乳头缺陷的成因复杂,临床上提出了许多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策略和手段。本文回顾并分析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龈乳头缺陷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影响龈乳头缺陷的相关因素,并梳理了相应的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牙龈 龈乳头缺陷 黑三角 牙周美学 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