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臀位是以臀为先露部的胎位,为异常胎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至孕晚期时,约占分娩总数的3-4%,临床上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判断不同的臀先露。孕中期的胎儿最为多见的是臀位,通常都会随着孕周的增加,多于妊娠28-32周期间,胎儿会自然转为头先露,并相对固定的胎位。根据胎儿双下肢姿势的不同,还分为单臀先露、完全臀先露及不完全臀先露。臀先露阴道分娩,会增加母胎风险性,容易造成脐带脱垂、新生儿产伤(胎头娩出困难、新生儿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等),产妇出现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臀位外倒转术是医师通过向孕妇腹壁施加压力,用手向前或向后旋转胎儿,使其由臀位变成头位的一种操作。这样增加了阴道试产的可能性,同时更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将进行关于臀位外倒转术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历史现状及安全性等影响因素展开系列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在臀位外倒转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行臀位外倒术的孕妇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了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分娩方式、不良分娩结局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为69.6%(16/23),对照组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为39.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阴道分娩率为73.9%(15/23),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率为13.0(3/23),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5.7%(22/23),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3.9%(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臀位外倒转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和阴道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且孕妇更愿意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晚期臀位外倒转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入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入30例妊娠晚期臀位倒转术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纳入30例妊娠晚期臀位外倒转孕妇,通过开展术式,胎位纠正成功例数为20例,占比66.67%,失败例数为10例,占比33.33%。10例患者经过术式未治疗成功因素为术式全程宫缩频繁5例,未能推动胎儿3例,明显腹痛1例,胎心加快1例。6例患者开展期间出现胎心异常现象,暂停操作后5例患者恢复正常,分娩孕周为36~41周,母婴预后良好。结论通过对臀位外倒转术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能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臀位外倒转术的安全性,分析影响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便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方法:本次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4月-2020年05月的60例孕晚期臀位外倒转术孕妇,统计手术成功率,按照外倒转是否成功将孕妇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60例孕妇中,外倒转手术成功40例(66.67%),失败20例(33.33%),其中,成功组中有3例(7.50%))孕妇剖宫产,胎儿窘迫1例(2.5%)、阴道试产失败2例(5%)”,失败组均使用剖宫产终止妊娠(100%),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9,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足月臀位外倒转术孕妇60例为研究对象,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和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对策。结果通过对60例足月臀位孕妇行外倒转术的成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例孕妇中外倒转术成功42例(70.00%),失败18例(30.00%),42例孕妇外倒转术成功中,胎膜早破2例(4.76%),胎窘转剖4例(9.52%)。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脐带长度、是否绕颈、产妇类型、羊水量、胎盘位置、宫缩抑制剂使用、椎管内麻醉等均为影响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均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类型、脐带长度、羊水量等因素为影响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宫缩抑制剂是影响倒转术成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足月臀位孕妇倒转术成功的因素较多,本次研究中显示主要与产妇类型、脐带长度、羊水量、宫缩抑制剂等因素有关,临床上需结合以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以期提升足月臀位倒转术成功率,优化母婴分娩结局。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B超监测下臀位外倒转术对提高头位阴道分娩率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性。选择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在新余市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50例单臀或混合臀先露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对臀位外倒转术的接受程度,将她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进行B超引导的臀位外倒转术,对照组则给予传统的胎位调整建议。通过对两组孕妇的胎位纠正成功率、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胎位纠正成功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P<0.05)。同时,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为8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B超监测下的臀位外倒转术能显著提高臀位孕妇的胎位纠正成功率及阴道自然分娩率,而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臀位纠正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下足月单胎臀位外转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足月单胎臀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围术期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采用硬膜外麻下足月单胎臀位外倒转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围术期护理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一般护理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围术期护理组成功率为86%,护理满意率为98%,一般护理组成功率为76%,护理满意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硬膜外麻下足月单胎臀位外倒转术的孕妇,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后恢复,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在足月臀位外倒转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的实际效果,判断其中包含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以某医院在2018年到2021年期间收治的单胎臀位孕妇病例,其中孕期达到了37到40周,最终得到了368名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是否成功分成两组,都选择在应用硬膜外麻醉后实施外倒转术,重点研究孕妇年龄、手术孕期、宫缩抑制要、新生儿体重、脐带长度等对臀位外倒转术构成的影响。结果:首先,硬膜外麻醉下足月臀位外倒转手术的成功概率达到了41.30%,手术成功孕妇的阴道分娩概率达到了82.24%;其次,分析两组孕妇的年龄、怀孕周期、脐带长度等内容可知,两组实验结果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最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体重超过300克、使用宫缩抑制药是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主要因素。结论:在臀位外倒转术中,合理运用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控制剖宫产率,因此在未来临床医疗治疗工作中能广泛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动对无麻醉下足月单胎臀位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 ECV)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实施ECV的126例足月单胎臀位孕妇,均于妊娠满37周行ECV。126例孕妇中胎动组(48例)选择胎动活跃时间段行ECV,其中初产妇15例,经产妇33例;对照组(78例)于非胎动时间段行ECV,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58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孕妇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分娩方式以及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6例孕妇的ECV总成功率为61.1%(77例)。胎动组ECV成功率高于对照组[77.1%(37/48)与51.3%(40/78),χ2=8.323,P=0.004],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33.3%(16/48)与53.8%(42/78),χ2=5.033,P=0.025]。胎动组中2例(4.2%)复转为臀位,对照组5例(6.4%)复转为臀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P=0.553)。胎动组与对照组初产妇ECV成功率[9/15与35.0%(7/20),P=0.182]及剖宫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15与75.0%(15/20),P=0.282],但胎动组经产妇ECV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经产妇[84.8%(28/33)与56.9%(33/58),χ2=7.436,P=0.006],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经产妇[24.2%(8/33)与46.6%(27/58),χ2=4.423,P=0.035]。2组母儿结局均良好,未发生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新生儿窒息。胎动组及对照组的ECV术中及术后24 h内胎心异常、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5%(6/48)与11.5%(9/78),χ2=0.026,P=0.871;4.1%(2/48)与3.8%(3/78),P>0.999;4.1%(2/48)与6.4%(5/78),χ2=0.018,P=0.894]。结论足月单胎臀位孕妇选择胎动活跃时间段行ECV,可提高成功率,经产妇获益更多,且不增加母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简介: 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单胎臀位妊娠孕妇在外倒转术中成功应用麻醉的影响因素,根据实证结果判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某医院在2016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71名单胎臀位妊娠患者进行实验分析,在实施臀位外倒转术之前要收集病人的基础资料,利用超声波确定她们的胎儿状况,并记录实施期间是否使用了麻醉和宫缩抑制剂等。等待孕妇分娩之后,记录新生儿的体重、羊水情况、分娩方式等,与医院同期头位妊娠孕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合数据观察和统计学分析显示,孕妇腹部厚度、胎盘位置、婴儿脐带绕颈数量、新生儿体重等影响因素与臀位外倒转术的成功概率有直接关系,与同期头位妊娠孕妇的新生儿不良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实验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为了在臀位外倒转术期间成功实施麻醉,要利用B超技术进行全面监测,这样既可以有效预防不良现象的发生,又能控制臀位妊娠的剖宫产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镇痛对臀位妊娠产妇行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 ECV)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90例单胎、臀位妊娠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行ECV时不做镇痛;硬膜外镇痛组(EA组),行ECV时采用硬膜外阻滞进行镇痛;腰硬联合镇痛组(CSEA组),行ECV时采用腰硬联合阻滞进行镇痛。记录3组产妇行ECV时的VAS疼痛评分,对疼痛缓解的满意度评分,ECV成功率(瞬时成功率和总成功率),转剖宫产率,产妇和胎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EA组、CSEA组产妇行ECV时的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对疼痛缓解的满意度评分高于C组(P<0.05);EA组与CSEA组行ECV时的VAS疼痛评分及对疼痛缓解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和CSEA组行ECV的瞬时成功率、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转剖宫产率低于C组(P<0.05);EA组、CSEA组行ECV的瞬时成功率、总成功率及转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3组产妇胎心率减慢、恶心呕吐、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胎、臀位妊娠的孕妇行ECV时,硬膜外镇痛或腰硬联合镇痛更能有效矫正胎位,降低剖宫产率;但腰硬联合镇痛下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臀位单胎妊娠孕妇实施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此次所研究的孕妇中不愿意实施外倒转术的有 102 例,并将此设置为期待组,嘱膝胸每天进行两次卧位;此次研究的孕妇中有 104 例愿意实施外倒转术,并将其设置为外倒转术组,在其妊娠 33 ~36 +5 周时对其采取外倒转术。对比两组孕妇分娩时早产以及剖宫产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外倒转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结果:对比初产妇和经产妇、妊娠 31 ~35 5 和 35 ~36 5 周以及前壁胎盘和非前壁胎盘采取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并无显著的差异 (以 P > 0.05 作为判定标准 );对比早破发生率、早产率还有脐带绕颈发生率,外倒转术组和期待组并无明显的差异以( P > 0.05 作为判定标准 )。 结论:针对臂位单胎妊娠孕妇采取外倒转术,能够对孕妇的胎位进行有效的矫正,同时可以让剖宫产率得到明显的降低。妊娠 33 周后采取外倒转术,并不会提高早产和胎膜早破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操作者技能对于臀位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ECV)成功率的影响,探讨操作者掌握ECV过程中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例行EC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产妇和初产妇ECV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分析ECV的学习曲线。结果(1)经产妇仅年龄大于初产妇[(29.2±3.0)岁与(33.0±3.4)岁,t=-5.57,P<0.001],其余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ECV总体成功率为61.9%(60/97),经产妇成功率高于初产妇[93.3%(28/30)与47.8%(32/67),χ2=18.24,P<0.001]。主要并发症为胎心减慢(5.2%,5/97),以及阴道流血、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均为1.0%,1/97)。初产妇与经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初产妇ECV可接受的失败率为50%时,R2=0.91,H=-3.27,Y=52.16,即达到50%的目标需要积累学习53例;经产妇ECV可接受的失败率为30%时,R2=0.99,H=-1.635,Y=6.60,即需要积累学习7例即可达到70%成功率。结论经过规范培训的手术者,经过约50例的学习,可熟练掌握非麻醉下足月及近足月初产ECV的操作技能,经产妇需要约10例的训练积累。临床实践建议以经产妇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有利于建立操作者的学习信心,也有利于在孕产妇中进行ECV的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臀位单胎妊娠孕妇实施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此次所研究的孕妇中不愿意实施外倒转术的有102例,并将此设置为期待组,嘱膝胸每天进行两次卧位;此次研究的孕妇中有104例愿意实施外倒转术,并将其设置为外倒转术组,在其妊娠33~36+5周时对其采取外倒转术。对比两组孕妇分娩时早产以及剖宫产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外倒转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对比初产妇和经产妇、妊娠31~355和35~365周以及前壁胎盘和非前壁胎盘采取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并无显著的差异(以P>0.05作为判定标准);对比早破发生率、早产率还有脐带绕颈发生率,外倒转术组和期待组并无明显的差异以(P>0.05作为判定标准)。结论针对臂位单胎妊娠孕妇采取外倒转术,能够对孕妇的胎位进行有效的矫正,同时可以让剖宫产率得到明显的降低。妊娠33周后采取外倒转术,并不会提高早产和胎膜早破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整合运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实证分析腰麻对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构成的影响,并明确临床应用的具体策略。方法:以某医院的单胎妊娠初104名产妇为例,选用自主参与的方式,将她们设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选用椎管内麻醉后臀位外倒转术,而对照组选用单纯臀位外倒转术,实验组有63名孕妇,对照组有41名孕妇,主要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概率、新生儿和产妇不良结局、手术期间的疼痛情况等内容。结果:两组实验的成功率、疼痛等情况都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的不良结局发生概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整合运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小剂量的舒芬太尼,能进一步提高产妇实施臀位外倒转术的成功概率,控制孕妇在手术期间的疼痛情况,且不会增加不良结局的发生概率,因此可以在当前临床试验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近年来产妇臀位外倒转术的实施情况,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小剂量舒芬太尼腰麻联合利多卡因连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情况,判断其对臀位外倒转术成功概率构成的影响。方法:以某医院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收治的80名妇产科病人为例,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人,其中A组选用2%的利多卡因,B组选用2%的利多卡因和小剂量舒芬太尼。主要研究两组孕妇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和达到T8平面的时间、手术期间的麻醉效果等。结果:对比A B两组的实验结果发现,B组感受到的阻滞起效时间和达到T8平面的时间都有所下降,手术期间的麻醉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孕妇在手术期间的舒适度。结论:2%的利多卡因和小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进一步改善孕妇臀位外倒转术的成功概率,降低手术期间的疼痛感,且不会对新生儿构成不良影响,因此可以在基层医院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