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角膜盲约占我国不可逆盲疾病患者总数的40%,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瘢痕类天疱疮等疾病是导致角膜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自体及异体角膜移植术已在临床应用获得一定成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治疗上述角膜疾病的重要方式是通过直接或体外培养的方式移植自体或异体的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如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及STAT信号通路等对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可与多种因子相作用调节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的增生、分化及静止的动态平衡。双眼均存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患者可有望通过体外培养的方式诱导自体其他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人胚胎干细胞、牙髓干细胞等,向角膜样上皮干细胞分化而重建眼表。(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42-46)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翼状胬肉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于 2019 年 1 月 ~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翼状胬肉患者中 选取 84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2 例给予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研究组 42 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复发率为 2.3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1.43% ,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研究组术后视力、散光程度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巩固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7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接受auto-HSCT的41例T-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1例T-LBL患者中,男30例,女11例,中位年龄24(11~53)岁,12例(29.3%)纵隔累及,20例(48.8%)骨髓累及,Ann Arbor分期Ⅲ期及以上33例(80.5%);移植前疾病处于第1次完全缓解(CR1)期26例(63.4%),非CR1期15例(36.6%);移植前国际预后指数(IPI)中低危组(<3分)29例(70.7%),中高危组(≥3分)12例(29.3%)。②移植后中位随访29(3~98)个月,全部41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64.3±8.2)%、(66.0±7.8)%,3年累积复发率(CIR)为(30.7±7.4)%,3年非复发死亡率(NRM)为(4.8±4.6)%。③CR1组、非CR1组患者3年OS率分别为(83.4±7.6)%、(38.9±12.9)%(P=0.010),3年PFS率分别为(83.8±7.4)%、(40.0±12.6)%(P=0.006),3年CIR分别为(16.2±7.4)%、(53.3±12.9)%(P=0.015),3年NRM分别为0、(14.3±13.2)%(P=0.157)。④IPI中低危组、中高危组3年OS率分别为(76.9±8.4)%、(35.7±15.2)%(P=0.014),3年PFS率分别为(77.4±8.2)%、(40.0±14.6)%(P=0.011),3年CIR分别为(18.1±7.3)%、(60.0±14.6)%(P=0.006),3年NRM分别为(5.6±5.4)%、0(P=0.683)。结论auto-HSCT可显著改善T-LBL患者的预后,移植前疾病状态和IPI评分是影响auto-HSCT疗效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软组织轮廓整形术中运用自体脂肪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采集本院2019年面部软组织轮廓整形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观察组运用改良自体脂肪干细胞,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并发症、移植脂肪吸收效果。结果:在移植脂肪吸收合格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翼状胬肉自体角膜干细胞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我院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2月收治的 84例翼状胬肉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图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成效。 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优质护理可缓解翼状胬肉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生命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400例,男180例,女220例,年龄40~80岁。分别行翼状胬肉切除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应用裂隙灯观察植片成活情况。非接触式眼压测眼压,随访6个月~2年。结果:术后植片均成活。395眼治愈。4眼复发,1眼出现复视。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重建角膜缘的正常结构,有效阻止异常结膜源性组织的再侵入,大大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贮存式自体输血对家兔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及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30只,3~6月龄,体重2.5~3.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手术+采血组(O+B组)、手术+贮存式自体全血组(O+WB组)和手术+贮存式自体成分血组(O+CB组)。O+B组、O+WB组和O+CB组于术前7 d时以3~5 ml/min的速率经右股动脉采血,采血量为总血容量的10%,4~6 ℃贮存;O+CB组血液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制备红细胞悬液,置于贮血袋中。O组、O+B组、O+WB组和O+CB组行肝切除术,经右股动脉以3~5 ml/min的速率放血,放血量为总血容量的10%。O组和O+B组术中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1 ml/min,O+WB组术中输注贮存式自体全血,O+CB组术中输注贮存式自体红细胞悬液1 ml/min。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即刻(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T4)时采集骨髓血标本,测定CD34+细胞百分比、细胞周期和端粒DNA相对表达量;分别于自体血贮存前(T1)和T4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结果与C组比较,O组T3,4时、O+B组、O+WB组和O+CB组T2-4时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G1期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上调,其余4组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与O组比较,O+B组、O+WB组和O+CB组T2-4时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G1期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上调,O+WB组和O+CB组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O+B组比较,O+WB组和O+CB组T3,4时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G1期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上调,O+WB组和O+CB组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O+WB组比较,O+CB组T3,4时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G1期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下调,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可抑制家兔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不利于外周血网织血红细胞恢复;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小于贮存式自体全血输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ARCOⅡB-ARCOⅢA期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96例,按入选标准纳入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A)患者采用股骨头粗通道髓心减压,死骨刮除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术。观察组(B)患者采用股骨头粗通道髓心减压、死骨刮除同种异体骨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打压植骨术。其中A组男37髋,女11髋,年龄(34.96±6.27)岁,术前疼痛时间为7~12个月,平均疼痛时间9个月;B组男38髋,女10髋,年龄(35.09±5.55)岁,术前疼痛时间为7~13个月,平均疼痛时间9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A、B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患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9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42.6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患者的患髋Harris评分较术前患髋Harri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71、-7.632,P<0.05)。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的患髋Harris评分较A组患者患髋Harris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3,P<0.05)。前5例B组较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0、-3.301,P<0.05)。术后康复时间B组患者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06,P<0.05)。术后股骨头塌陷发生率B组患者较A组患者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6,P<0.05)。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骨移植能促进植骨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患髋的功能恢复更好。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出血相应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和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疗效,为患者移植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行auto-HSCT(31例)及MSD-HSCT(47例)的78例Ph+ ALL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不同移植方式患者的总生存(OS)率、无白血病生存(LFS)率、累积复发率(CIR)及非复发死亡率(NRM),并观察是否3个月内实现完全分子学缓解并持续至移植(s3CMR)条件下不同移植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auto-HSCT组、MSD-HSCT组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10~29)d、14(11~24)d(P=0.006),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7.5(10~62)d、17(10~33)d(P=0.794)。MSD-HSCT组中,Ⅱ~Ⅳ度和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27.7%(13/47)和8.5%(4/47),局限型和广泛型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17.0%(8/47)和12.8%(6/47)。auto-HSCT组、MSD-HSCT组3年CIR、NRM、L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达到s3CMR的44例患者中,auto-HSCT组和MSD-HSCT组的3年OS率[(84.0±8.6)%对(78.0±8.7)%,P=0.612]、LFS率[(70.3±10.3)%对(68.2±10.1)%,P=0.970]、CIR[(24.9±10.0)%对(14.4±8.0)%,P=0.286]和NRM[(4.7±4.7)%对(17.4±8.1)%,P=0.2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未达到s3CMR的34例患者中,auto-HSCT组与MSD-HSCT组相比,3年CIR明显升高[(80.0±14.7)%对(39.6±10.9)%,P=0.057]。结论对于化疗后达s3CMR的Ph+ ALL患者,auto-HSCT是一种有效的巩固治疗选择,与MSD-HSCT疗效相当;对于未达到s3CMR的患者,MSD-HSCT复发率更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翼状胬肉手术中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临床作用及并发症。方法:入选100例翼状胬肉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50例,观察组给予翼状胬肉手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给予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角膜水平曲度、角膜垂直曲度均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翼状胬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健康的角膜缘干细胞是维持角膜上皮透明与完整的前提。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缘干细胞和/或角膜缘干细胞龛受损均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缺陷(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 LSCD)。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恢复干细胞功能、治疗LSCD的主要方法之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主要分为三大类:直接移植角膜缘组织、体外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及在体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每类手术按照供体来源不同可进一步分为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近年来,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手术技术不断改进,手术并发症逐渐减少,术后植片存活率逐步提高,明显改善了LSCD患者的预后。(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3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