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儿童自发性脑脊液耳漏(spontaneous cerebral spinal fluid otorrhea,SCSFO)病例。例1,患儿男,9岁,因“右腮腺区隆起伴右耳溢淡粉色液2年”入院,曾于外院接受脑脊液修补术治疗,再发后就诊于我院,影像学提示右侧颞骨肿物切除、脑脊液耳漏修补、外耳道封闭术后改变,右侧上颌骨、颞骨、蝶骨、枕骨及肩颈部多发异常信号,考虑患儿多处漏口且部分漏口未闭,遂接受颞下窝进路TypeB岩部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包块再发并反复头痛,考虑颅高压,先后行钻孔脑室外引流置管术及脑室穿刺脑室腹腔引流术减低颅内压力,随访2年无复发。例2,患儿男,5岁,因“间断头痛1年,加重伴左耳痛、发热3个月”入院,伴呕吐、发热,曾按“脑膜炎”接受治疗,我院颞骨CT提示中颅窝局部骨质缺损,行经乳突/岩骨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出现头痛、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表现,甘露醇降颅压治疗缓解症状,随访1年无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螺旋CT的诊断意义。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胸外科中,选取了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自发性气胸患者均实施X线检查和螺旋CT检查,分析自发性气胸患者接受两种检查方法,对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使用X线片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检查,确诊气胸患者6例、漏诊2例、疑诊2例;检查结果显示有3例患者的气胸发生于左侧、3例患者的气胸发生于右侧;4例患者合并少量胸腔积液;显示肺部病变患者5例,分别为肺结核2例、肺炎2例、支气管扩张1例;使用螺旋CT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明确显示为气胸征象,其中双侧气胸患者1例、左侧气胸患者4例,右侧气胸患者5例;5例患者伴有少量胸腔积液,6例患者伴有胸膜增厚、粘连;8例患者显示胸部病变,分别为肺结核3例、肺炎3例、肺大疱1例、支气管扩张1例。结论:使用螺旋CT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可以对患者病灶部位以及周围的组织情况进行清晰的观察,然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5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保守组(n=24)和手术组(腔内支架组+开放手术组,n=11)。其中保守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腔内支架组(n=10)患者采用腔内支架置入治疗,开放手术组(n=1)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内膜剥脱术+成形术+回肠切除术治疗。分析保守组和手术组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腹痛时间以及YOO分型、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住院时间。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以上,随访结束时对两组间的肠系膜上动脉的血管重塑率进行分析。此外,对肠系膜上动脉腔内支架的一期通畅率及二期通畅率进行研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患者YOO分型中的IVS型显著多于保守组;而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腹痛时间以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保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显著短于手术组。腔内支架组患者均无肠坏死发生。随访24个月,手术组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重塑率高于保守组;腔内支架组患者的一期通畅率为87.5%,二期通畅率为100%。1例保守组患者随访12个月出现了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转行腔内治疗。结论临床上大部分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但对于腹痛持续加重同时YOO分型为IVS型患者,如果不伴有腹膜炎的严重表现,建议尽早行腔内支架置入开通血运,同时,肠系膜上动脉支架具有较理想的远期通畅率及血管重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病患中的效果。方法:将近一年本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病例,选取94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探究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结果:两组病患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探究组病患气道功能各项指标FEV1(55.35±4.93)%、FEV1/FVC(65.26±4.57)%、MMEF(0.38±0.06)L/s均优于参照组的(44.38±4.62)%、(56.78±4.89)%、(0.23±0.02)L/s,且病患生活质量综合评分(75.35±3.22)也高于参照组(67.93±2.55)。结论:对慢阻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病患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康复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此方法可积极应用于临床护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