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常用口服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 : 将 2019.9~2020.2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选取 3579例中存在常用口服药不合理的 149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149例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为( 4.16%),且发生时间均不相同,其中 2019.5月 ~8月发生 59例, 2019.8月 ~11月 49例, 2019.11月 ~2020.2月 41例,构成比分别为( 39.59%)、( 32.88%)、( 27.51%),不合理用药情况呈下降趋势。其次,据影响因素调查来看,主要为药物使用过量、药物重复使用、联合用药不合理等,且药物使用过量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目前,消化内科中出现常用口服药不合理的现象由多种原因构成,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降低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缓控释口服药认知度的现状,分析患者在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5月选取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通州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口服缓控释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2型糖尿病患者缓控释口服药物认知度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对药物使用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400例患者对缓控释口服药物认知度问卷的6个条目回答正确率为55.3%~59.3%;41~60岁的患者回答正确率高于60岁以上的患者,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正确率高于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血糖达标组患者正确率高于不达标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的糖尿病患者对缓控释口服药了解度较低,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指导,有利于患者掌握缓控释药物的认知度和正确使用率。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9S管理在心血管专科口服药发放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2020.01-2020.03将9S管理应用于口服药管理中,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 实施9S管理后口服药发放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药物损坏、给药时间顺序错误)、漏服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对药品知识的知晓率,服药时间性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9S管理对心血管专科口服药发放的管理,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漏服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医疗活动的安全有序提供了关键性保障。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患者服药差错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列出我院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服药差错的主要问题,运用品管圈PDCA程序实施改进,采用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差错量表评价实施前、后老年患者服药差错改善情况,并运用目标达成率公式评价目标达成情况;采用护士综合素质评定问卷评价实施前、后成员能力的提高程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果 服药差错率由实施前的2.36%降至实施后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标达成效果好。品管圈成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运用及和谐度8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动脉导管未闭(hsPDA)超早产儿(出生胎龄<2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96例hsPDA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口服药物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布洛芬组(n=53)与对乙酰氨基酚组(n=43)。2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口服药物治疗前、后动脉导管内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2组患儿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后,动脉导管关闭率、并发症发生率、口服药物治疗失败后中转手术治疗率及患儿病死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接受口服药物治疗时日龄,以及母亲产前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率、剖宫产术分娩率、胎膜早破持续时间>18 h所占比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布洛芬组患儿动脉导管关闭率为56.6%(30/53),显著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的30.2%(13/4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6、P=0.009)。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后,布洛芬组患儿动脉导管内径为(0.14±0.26) cm,显著小于对乙酰氨基酚组的(0.30±0.14) cm,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6、P=0.007)。②2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儿肝、肾功能损害及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道出血、肺出血、脑室内出血(IVH)、早发型败血症(EOS)、晚发型败血症(LO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以及口服药物治疗失败后中转手术治疗率、患儿病死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治疗hsPDA超早产儿的安全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但是其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乙酰氨基酚。由于本研究仅为单中心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小,因此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hsPDA超早产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治疗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对 2018年 1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100例 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抛硬币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恶心呕吐患者 5例,便秘患者 6例;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 6%,恶心呕吐患者 1例,便秘患者 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对于冠心病采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提高治疗有效率,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12月手术治疗的ASDH患者67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者32例,其中服用阿司匹林者(单抗组)20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者(双抗组)12例,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对照组)35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术中失血量、术后硬膜外引流量、再出血及二次手术率等指标,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GO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抗组与双抗组的出血时间、双抗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延长,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硬膜外引流量均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组3例(15.00%)、双抗组4例(33.33%)及对照组1例(2.86%)术后发生再出血行二次手术。随访6个月以上,单抗组与双抗组的GOS评分及mRs评分较低,恢复良好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药物可加重ASDH的病情,术中止血困难、出血多,术后再出血率高,降低了远期神经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复方芩兰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均有治疗外感风热之功效,通过对两种口服液药物方剂组成、药材成分、药性及药理作用等对比分析探索,综合评价两种口服液药物在临床方面的药效表象。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自我管理技能对社区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门头沟区龙泉医院2018年1~9月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65例。入选患者全部接受药物自我管理技能康复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结束3个月后评估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生活质量与满意程度评估简版(Q-LES-Q-SF)量表。结果共61例患者完成研究,与训练前比较,训练结束3个月后患者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和生活质量与满意程度评估简版(Q-LES-Q-SF)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郁症康复训练程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