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刊讯《新闻前哨》杂志特约撰稿人第7次年会6月18日至20日在宜昌市召开。本次年会主要议题是交流各地新闻理论研究动态、各特约撰稿人的研究选题和评议刊物部署刊物工作。会上,大家还对新闻改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认真的探索。大家认为,要适应新闻改革的发展趋势:一、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增加新闻的信息量和新闻的信息化及与国际市场的沟通;二、加快报道向市场的转化;三、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进一步解决指导性与可读性的关系;四、强化报纸的服务功能;五、要增强新闻的平民意识,等等。三峡晚报社副总编辑倪林在会上介绍了他们报社开展新闻理论研究的经验。该报社近两年来实施“育才行动”和评选“十佳”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报社新闻理论研究形成风气的作法,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育才行动”
简介:《醒狮周报》的撰稿人基本上出生于1890-1900年之间,他们在青年时期大多就读于都市的新式学堂,后在国内高等学校或国外继续深造,所从事的职业部门也集中于大学、报社与出版社等新型自由行业。将各撰稿人汇聚成群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对国家主义的共同兴趣和信仰。这一新型聚集途径的出现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密不可分,集中反映了“后科举时代”知识分子新的聚集方式与身份认同的产生。但《醒狮周报》撰稿人对“国家主义”的侧重点不尽一致,曾琦等人看重的是“国家主义”这块政治招牌,王光祈、余家菊等人视民族文化的复兴为“国家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何炳松、邓叔耘等人则将兴趣放在国家主义学理的探索上。在长迭两年(1924-1926)的办报过程中,随着《醒狮周报》本身思想主张的变化,以及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其撰稿人队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的分化。通过研究《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的情况,有助于把握1920年代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简介:未来生存的艰难和昂贵──本刊特约撰稿人何新与托夫勒一席谈·编者的话·1993年1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本刊特约撰稿人何新,与《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在北京王府饭店,就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发展问题纵横恳谈。现摘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面临的形势具有危险托夫勒:我们现在交谈的时刻,在世界历史上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包括中国、日本、美国以及前苏联,许多巨大的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正在发生。不同的国家,正在身着不同的方向,以有同的速度变化着、发展着。您认为,中国在与世界上其他的主要力量和主要的国家的关系方面,未来将如何变化?具有什么特点?何新:我有幸在几年前就读到您关于世界前景的一些预测和看法。我注意到,您曾经与一位记者说过,您对世界的未来虽然在主旋律上是乐观的,但在许多重要的副旋律上却是极其悲观的。托夫勒:我认为,世界是以一种比较乐观的方式发生着变化。这意味着可能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有10亿或者20亿的人将摆脱贫困。但世界不会永远沿着乐观的直线发展下去而没有冲突出现。实际上,我们共同面临很多巨大的困难。现在有些人正在以武力、暴力的手段试图解决这些困难。我们面临的形势具有很多危险,可能还会引起更多的武力或暴力冲突。人
简介:不少人认为,起草领导讲话稿对于有天赋、有经验的人来说并不难。其实,对任何人而言,如果要想真的写好,必须投入超人的时间和心力。推荐一本新华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老书——《美国总统的女撰稿人》。该书的作者佩吉·努南曾任里根和老布什总统的撰稿人,她在大学里当过学生报纸的主编,工作的第一站是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做撰稿人兼编辑(不难看出,她的写作功底是很好的,
简介:把理论节目做得“有点潮”,在电视业界还不多见.如何用谈话的形式诠释艰深的理论,如何用电视手段实现理论的可视化、让理论“潮起来”,如何驾驭重大理论题材、相关节目前景几何……本文通过专访《社会主义“有点潮”》嘉宾、撰稿人陈培永,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