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对环保和生态问题的日益重视,为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植被护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植被护坡的作用、根系固土作用力学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能为植被护坡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植被护坡 作用 固土机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如何对公路路基边坡进行有效的防护,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和经济意义。三维植被网护坡技术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我国水土保持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已往现场调整三维植被网施工工序经验来进行简单分析一下。

  • 标签: 路基边坡 三维植被网防护 调整施工工序 意义
  • 简介:草地退化是一直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施肥是草地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解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氮、磷等肥料施用后对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有机磷酸二铵等,在内蒙古赛汗塔拉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对植被盖度、密度的影响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在3.8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38.8%(P〈0.05)。过磷酸钙对植被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有机磷酸二铵在施肥量是1.25kg100m-2时,盖度和密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4%和31.8%;在1.25和5.15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53.1%、56.1%(P〈0.05)。基于同样的纯氮添加量的比较说明,有机磷酸二铵与尿素相比,在地上生物量和密度方面影响更显著。

  • 标签: 荒漠草原 草地施肥 退化草地 植被恢复
  •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于黄河下游而言,洪涝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进而对于附近居民的安全以及当地的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一定要建立健全防洪体系,同时也要加强对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建设。为了有效的在黄河下游建设防洪工程,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区中的植被所遭到的破坏得到降低,本文通过阐述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区植被的特征以及工程区的实况,合理的分析出影响植被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对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区植被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 标签: 黄河下游 防洪 植被 防护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园林建设逐渐被提上了国家重视发展的日程。不管是对于社会,个人还是整个国家,园林建设都象征着时代发展的特色以及环境的需要。国家重视这一举措的原因就在于其对于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在重视园林设计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植被的种植方式和技巧,作为一项巨大的工程,要将整个过程设计的细致入微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此时就需要实地的考察。本文着重就园林绿化建设中植被的种植技巧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以广东广州为实际范例,进行实地调查与研讨,重点分析在整个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同地区对于植被种植技巧的明显差异,同时得出相应的结论。

  • 标签: 园林绿化建设 植被 种植技巧
  • 简介:植被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当前城市近郊岩溶石漠化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植被遭到破坏.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活动加快,使得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加强城市近郊岩溶石漠化土地植被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浅述城市近郊岩溶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方法对策.

  • 标签: 岩溶石漠化土地植被 恢复 现状 对策
  • 简介:弃渣场植被恢复是根治水土流失的最终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工程的前提条件。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我国弃渣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弃渣的特性及植被恢复生态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植被恢复限制性因子、土壤改良、植物选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演替、植被恢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技术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弃渣场植被恢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弃渣场 植被恢复 生态学 群落演替 生物多样性
  • 简介:荒漠化草原处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雨量低,草原植被生长受到严重干旱威胁,因此该区植被退化、草地荒漠化严重。为保证荒漠草原植被有效利用降雨,对草原植被施加保水剂,降雨天气吸收水分,干旱天气缓慢释放水分,延缓土壤水蒸发,保证一定时段内作物持续吸收水分。在野外布置了采取不同形式施加保水剂的试验小区,通过野外监测植被长势、样方调查等,分析了不同形式施加保水剂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荒漠草原 保水剂 应用效果
  • 简介: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格局水平角度,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等10个指数对乌审旗2000-2010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类型水平上,2000-2005年的变化以灌木景观的增加和沙地景观的减少为主,2005-2010年的变化以沙地景观的减少和城镇工矿用地景观及高覆盖草地、灌木景观的增加为主,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在景观格局水平上,景观破碎度提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不规则,边缘被分割程度增加,斑块分布均衡,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植被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防御自然风险功能提高;在景观类型转移上,2000-2005年,向灌木景观的面积最多,其次是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2005-2010年,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最多,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中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高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分别占景观类型转移总面积的32.89%、23.38%、14.27%。

  • 标签: 乌审旗 景观格局 动态 分析
  • 简介:利用NASA/AVHRR的982—2006年NDVI(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数据和江西省79个气象站1982—2005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西省植被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年降水和不同时空尺度的植被NDVI间相关关系。结果发现:1)降水在季节和年尺度上变化均不明显;年植被NDVI未发生显著变化,春季植被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冬两季呈显著下降趋势。2)当植被NDVI的空间尺度达到9×9(即36km×36km,可称为"最优时空尺度")时,二者相关系数基本稳定,说明年降水和该空间尺度植被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出降水与植被的相互关系。3)各季节降水与不同时空尺度下植被NDVI关系表现为除秋季外,其他3个季节的降水均与植被NDVI显著相关,但与之对应的植被NDVI"最优时空尺度"不尽相同。因此,考虑到不同时空尺度的植被NDVI与降水之间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在今后研究二者之间关系时,必须充分考虑时空尺度对研究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 标签: 植被NDVI 降水 相关响应 时空尺度
  • 简介:红水河和龙江几乎流经河池市的全境,是珠江流域的重要水土保持区。10多年来,河池市全面治理红水河和龙江流域,实施了两次绿色"革命"。第一次,在红水河、龙江沿岸和石漠化严重的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第二次,从2012年底起,扩大退耕还林面积,发展核桃产业。两次"革命"新增600多万亩林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迅速上升到68.68%,高出全区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

  • 标签: 珠江流域 河池市 植被 龙江流域 退耕还林 森林覆盖率
  • 简介:对青海省玉树县境内G214国道护坡的植被恢复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保水剂、复合肥、专用肥和不同植物种类配比对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探讨适合当地植被恢复的技术方法,提出目前植被恢复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法。

  • 标签: 公路 植被恢复 植物配比
  • 简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弃渣场土壤侵蚀物理性质特征,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重庆市典型弃渣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恢复年限弃渣场的边坡不同部位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弃渣的细小颗粒(〈0.25mm)含量差异较大,其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弃渣容重呈减小的趋势,2月弃渣容重在1.48~1.64g/cm3,4年弃渣容重可达1.20~1.40g/cm3,而弃渣场不同坡位的总孔隙度均与土壤容重呈反比;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大,4年弃渣边坡的自然含水率为2月和2年弃渣的2倍左右,田间持水量也以4年弃渣最大,其平台及边坡的平均持水量为22.26%;在植物根系及其枯落物作用下,弃渣边坡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其增强了边坡稳定性。

  • 标签: 植被恢复 边坡 稳定性 弃渣场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遥感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遥感已经成为国际上获得环境信息与地球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多尺度、多平台、速度快以及动态监测的特点。遥感通过采集、处理与应用各种数据与信息,实现了对全球的监测与观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概述了多源遥感信息在植被生态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意义,并探析了多源遥感信息在植被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多遥感信息 植被生态环境监测 具体应用
  • 简介:为了解高温干旱对毛竹林下植被数量特征、群落结构变化特点的影响及群落演变趋势,对2013年安吉县高温干旱受灾毛竹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受高温干旱灾害影响的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阳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达0.95,物种丰富度为44,高度达1.20m;而未受灾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弱光或喜阴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为0.72,物种丰富度为42,高度仅为0.66m;受灾毛竹林一般位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经营效益低下,且受灾后毛竹林的自然恢复速率缓慢,而林下植被的自然生态恢复能力较强,并有较快地从低矮阴性或喜弱光的草灌逐渐向高大喜阳的乔灌木演化的趋势。

  • 标签: 高温干旱 毛竹林 林下植被 调查分析 安吉县
  • 简介:东亚夏季风可显著影响中国季风区气候变化,但是季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夏季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尚不明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中国季风区植被NPP,分析了其与夏季风指数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其对夏季风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南、北方植被对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响应方式和机理并不相同。强夏季风年北方植被NPP增加,而南方植被NPP减少。东亚夏季风对中国华北平原植被生长季NPP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该地降水量实现的;京、津、冀地区植被NPP受东亚夏季风带来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叠加影响,因而成为北方对夏季风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东亚夏季风对我国南方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植被NPP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实现的,强夏季风导致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各省植被NPP减少。南方沿海的浙江和福建,强季风年带来的弱太阳辐射和低温是该地植被NPP减少的原因。广东、台湾植被NPP则主要受强夏季风带来的低温影响。

  • 标签: 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 净初级生产力 中国 东亚夏季风 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