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和总结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在基层医院中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诊治资料。CT血管造影(CTA)脑血管三维重建发现61例共64枚动脉瘤。43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30例共33枚。19例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介入治疗;20例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转院治疗3例。其余19例动脉瘤患者予以保守治疗。结果19例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治愈18例,继发脑血管痉挛、延迟性脑缺血梗死而死亡1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患者中死亡2例。转院治疗3例随访死亡1例。保守治疗19例患者中随访死亡8例。结论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选择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治愈率的关键。
简介:目的:确定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00名拟实施分娩镇痛初产妇,按蛛网膜下隙Rop剂量不同,随机分为Rop1.0mg(R。)组、1.5mg(R2)组、2.2mg(Rj)组及3.3mg(R4)组,每组25名。有效镇痛的标准为蛛网膜下隙注射Rop10min内产妇宫缩时VAS评分0~2cm。运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Probit法),建立有效镇痛产妇比例的概率单位(Z值)与蛛网膜下隙Rop对数剂量的回归关系方程,并计算Rop的E%及E%。结果:有效镇痛产妇比例的概率单位(Z值)与Rop对数剂量的回归关系方程为:Probit(Z)=-1.00478±5.67816(10g剂量);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ED50为1.50mg(95%可信区间:1.31~1.70mg),ED。为2.93mg(95%可信区间:2.42~4.16mg)。结论: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ED50为1.50mg,ED95为2.93mg。
简介: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10%。其中85%出血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SAH后急性脑积水是指SAH后1周内发生的脑积水,是SAH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27%。可导致患者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常加速病情进展甚至导致死亡。脑积水的诊断标准为:(1)双侧侧脑室额角尖端距离〉45mm;(2)两侧尾状核内缘距离〉25mm,(3)第三脑室宽度〉6mm:(4)第四脑室宽度〉20mm。急性脑积水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尤其是蛛网膜下隙出血后3d内病情恶化,逐渐出现意识改变、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临床疗效及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95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7例患者接受传统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92%)优于对照组(78.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88,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29,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隙出血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