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尘螨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隶属于蛛形纲无气亚门,主要包括屋尘螨、粉尘螨。作为室内最重要的变应原,尘螨的代谢物、排泄物、螨体等均可致敏,可诱发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尤其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本文对尘螨的分类、生物习性、生活史、分布特点、致敏性进行介绍。目前已有的除螨措施主要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除螨,可以显著降低环境中尘螨的浓度,然而其对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改善程度不一。本文同时对目前的除螨措施及其效果等进行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酒渣鼻患者鼻部蠕形螨寄生与鼻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收集酒渣鼻患者与面部健康对照者各14例,酒渣鼻患者中早期8例,中期6例。采集受试者鼻翼和鼻唇沟皮肤微生物样品,提取DNA,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蠕形螨及微生物reads数的构成比反映菌种相对丰度。计算Shannon指数评估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基于菌种相对丰度的主成分(PCA)以评估β多样性。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蠕形螨与微生物含量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酒渣鼻组鼻部皮肤蠕形螨相对含量(1.647% ± 0.389%)高于健康组(0.448% ± 0.089%,t = 2.92,P = 0.007)。蠕形螨的相对含量与细菌相对含量呈负相关(r = -0.95,P < 0.001),与真菌相对含量呈正相关(r = 0.76,P < 0.001)。酒渣鼻组鼻细菌、真菌群落Shannon指数(0.91 ± 0.17、1.261 ± 0.045)显著高于健康组(0.47 ± 0.12、0.549 ± 0.071,t = 2.17、8.48,P < 0.05);两组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示,仅细菌群落显著不同(t = 2.32,P = 0.029),而真菌群落无差异(t = 0.82,P = 0.461)。此外,中期酒渣鼻患者蠕形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早期(t = 6.56,P < 0.001);早、中期患者中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主成分分析结果示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蠕形螨在鼻部皮肤的寄生可能影响鼻部皮肤微生态群落结构。
简介:摘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生动地描绘出杭州西湖夏季的荷塘美景。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做好朗读指导。在这首诗的教学设计中,我尤其突出“读”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从读好诗题开始,到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再到想象画面、美读诗句,最后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通过这样多层次的朗读,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干眼的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随机选择20例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双眼阴性患者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观察两种眼部蠕形螨检查方法差异。结果462例采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蠕形螨的干眼患者中,309例阳性,阳性率为66.88%(309/462)。眼部蠕形螨阴性患者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后,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70.00%(14/20)。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42,P<0.05)。结论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效果较好,有望作为临床眼部蠕形螨感染诊断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接受标准化双螨(屋尘螨、粉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时发生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其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分析相关临床因素,探讨合理处理不良反应的方式。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SCIT的400例螨虫过敏患者资料,年龄(5~60)岁,使用双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远端1/3处行皮下注射,记录患者每次发生的速发性及迟发性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和针次数、症状体征、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探讨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变应原注射剂量以及合并过敏性疾病种类等的关系。结果400例AR患者中有72例出现不良反应(18.00%),所有患者共接受13 129针次皮下注射,127次发生不良反应(0.97%),其中,速发性60次(47.24%),迟发性67次(52.76%),局部不良反应6次(4.72%),全身Ⅰ级不良反应93次(73.23%),Ⅱ级25次(19.69%),Ⅲ级3次(2.36%),无Ⅳ级反应。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男女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数统计,年龄≤14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4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84和19.212,P值均<0.05)。按病例数统计,以合并多种过敏性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4.10%,合并特异性皮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14.29%;按针次数统计,合并多种过敏性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32%,单纯AR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79%。不良反应发生于初始治疗时15次(11.81%),发生于维持治疗时112次(88.19%);在1000 TU/mL以上的高剂量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占85.83%(109/127),与1000 TU/mL以下剂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649,P<0.05)。结论双螨过敏的常年性AR患者应用标准化双螨变应原制剂行SCIT过程中,按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到1%,严重程度多为Ⅰ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注射高剂量变应原以及AR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哮喘、合并多种过敏性疾病等)有明显关系。
简介:[摘要 ] 目的:探究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 89例尘螨过敏的中重度 AR患者,依照年龄分为 A组( 3-13岁) 40例和 B组( 14-60岁) 49例,进行为期 24个月的 SLIT。分别在治疗前、治疗 12个月时和治疗 24个月时评估患者的鼻部症状总评分( 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 TNSS)、药物总评分( total medication score, TMS)和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结果:在治疗 12个月时,两组患者相比于治疗前各项评分均有显著差异( p< 0.001)。治疗 24个月时,两组患者相比于治疗前各项评分均有显著差异( p< 0.001);相比于治疗 12个月时 TNSS、 VAS评分有显著差异( p< 0.001),但 TMS无显著差异( p> 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各项评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可以在 AR患者中产生显著疗效,不同年龄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 24个月的疗程相较于 12个月的疗程可能会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蠕形螨感染及睑板腺功能障碍对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RCES)发病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武汉爱尔眼科汉阳医院2018年1—6月复发2次及以上的RCES患者30例30眼作为RCES组。收集同一时间段内性别、年龄相匹配且无其他眼表疾病屈光不正患者31例31眼作为对照组。2个组均行睫毛采样及蠕形螨计数、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睑板腺红外拍照及裂隙灯显微镜睑脂评分。比较2个组睑板腺评分、睑脂评分及蠕形螨检出率,并将各种数据与患者复发次数行相关分析。结果RCES组和对照组睑板腺缺失评分分别为4(3,4)和2(1,3),睑脂评分分别为15.5(11.0,16.8)和8.0(5.5,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55、-3.97,均P<0.01),RCES组蠕形螨检出数量为8(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3,P<0.00)。RCES组患者蠕形螨检出率为8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7%(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P<0.01)。RCES组患者角膜上皮糜烂复发次数与睑板腺缺失评分、睑脂评分及蠕形螨检出数量均呈正相关(rs=0.70,P<0.01;rs=0.47,P=0.04;rs=0.73,P<0.01)。结论RCES患者的睑缘蠕形螨感染阳性率和睑板腺功能障碍程度均明显升高,睑缘蠕形螨感染和睑板腺功能障碍与疾病复发次数存在一定联系。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新冠肺炎( COVID-19)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以火神山医院为单位,在 2020年 2月 -2020年 3月间,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