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颈动脉狭窄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动脉狭窄、消除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流力学性、血栓性和栓塞性卒中的发生。但围手术期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卒中和死亡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究其原因,脑血管重建术后血流力学不稳状态(hemodynamicinstablity,HI)是重要的因素。

  • 标签: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血管重建术后 颈动脉狭窄 状态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力学不稳骨盆骨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25例血流力学不稳骨盆骨折急救患者,对这25例合并血流力学不稳骨盆骨折急救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以探究血管介入治疗疗效。结果25例血流力学不稳骨盆骨折急救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25例血流力学不稳骨盆骨折急救患者治疗发生2例死亡情况。结论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合并血流力学不稳骨盆骨折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 标签: 血管介入栓塞 血流动力学 骨盆骨折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血流力学不稳的重症患者早期开始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连续招募预期在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时间超过48 h,且血流力学不稳的重症患者。前瞻性采集患者临床、实验室和生存数据,并评估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患者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支持,维持血流力学稳定(平均动脉压≥65 mmHg)6 h后开始尝试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并按照EN开始时机分为3组:早期EN组(EN开始<48 h)、晚期EN组(EN开始≥48 h)和7 d未喂养组。结果201例患者入选,平均年龄和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65.3±16.4)岁和(22.4±6.85)岁;其中,191例(95.0%)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早期EN组与晚期EN组患者胃储留、腹泻和消化道出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 d未喂养组患者胃储留发生率较少(16.7% vs.33.3%,P=0.05),但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47.2% vs.26.1%,P=0.02)。与晚期EN组和7 d未喂养组相比,早期EN组患者28 d(30.4% vs. 47.9% vs..55.6%,P=0.01)和60 d病死率(38.0% vs. 53.4% vs 63.9%,P=0.017)显著降低。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N喂养时机(早期vs晚期:χ2≥5.83,P≤0.03;早期vs 7 d未喂养:χ2≥7.90,P<0.01)、血肌酐(χ2≥5.06,P≤0.02)、白蛋白水平(χ2≥6.41,P<0.05)、AGI分级(χ2≥8.15,P<0.01)和APACHE Ⅱ评分(χ2≥9.62,P≤0.001)分别是预测血流力学不稳的重症患者28 d和6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稳定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力学稳定的重症患者可耐受早期EN,且早期启动EN与其28 d和60 d病死率减少显著相关。

  • 标签: 重症患者 肠内喂养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预后
  • 简介:对血液动力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是危重患者管理治疗非常管理的部分,右心压力的监测可为左心房压监测提供参考。在年轻的手术患者或有心肺疾病的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可与肺动态楔压的变化相反。肺动脉导管(PAC)监测的临床优势包括测定心室压的压力,决定心排血量,同时可以获得心室和混合静脉血样本,这些信息可用来评估容积和心室功能,计算血流和呼吸指数,从而估计组织总体氧供平衡。监测疾病进展以便治疗。肺动脉导管监测的使用超过三个阶段,许多研究通过多种医疗特性和临床护理证实了它的不足和不统一性。本文就肺动脉导管的使用监测及并发症等做了综述。

  • 标签: 肺动态楔压 温度稀释法 心排血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重症超声的快速发展,其已覆盖重症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协助管理重症患者,而血流力学无处不在的重症医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如何更好地实施血流力学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将重症超声应用,并融入血流力学治疗,进而形成超声血流力学的概念,是重症医学的进一步突破。本文将对超声血流力学这一概念进行诠释。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血流力学监测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用血流力学监测生命体征的临床资料,阐述各种血流力学监测方法以及血流力学监测护理进展。结果血流力学监测方法包括无创伤性和有创伤性两大类,对于有血流力学不稳的患者在其监测下治疗及配合正确的护理,效果明显。结论目前血流力学监测手段不断进步,各有特点,护士应掌握适应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准确配合,严密观察动态变化,尽可能避免发生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利用无创心功能监测仪辅助对血流力学不稳呼吸衰竭病人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方法:血流力学不稳的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机械通气后连接无创心功能检测仪持续监测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输出虽(CO)、平均动脉压(MP)、心脏指数(CI)、左室做功指数(LCWI)、前负荷(TFC)、气道峰压(PIP)。当PEEP=0时记录上述指标,并定为初始值。计算CO初始值的95~91%,90-86%,85—81%,80-76%,75%以下的具体值。以3cmH2O为为间隔逐渐增加PEEP,同时连续监测无创心功能指标,密切注意CO.在CO为CO初始值的95—91%,90~86%,85-81%,80—76%,75%以下均记录上述数值及检查值(若存在一个以上PEEP值的CO在同一范围内,取PEEP较大值)。结果:当CO降为初始值的81—85%时,氧合指数较前有显著提高(P〈O.05)。CI有所下降(P〈0.05),但MAP及其他数值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于血流力学不稳的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无创心功能监测相关指标,可帮助选择最佳PEEP。

  • 标签: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PEEP 无刨 心功能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力学不稳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选取的5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所有人员进行重症超声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分布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梗塞性休克会引起重症患者血流力学改变,诊断及确诊用时短,实现了早期治疗,诊断效能很高。结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力学不稳病因很多,其中分布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是主要原因,重症超声诊断效能高,能够明确病因,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超声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病因
  • 简介:摘要重症血流力学治疗是以血流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循环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改善患者结局的治疗策略。重症超声以改善组织灌注为根本方向,实施目标-目的分层管理,区分表象与本质;通过连续监测、整合临床信息、动态评估,快速筛查休克和血流力学异常的病因;优化治疗,减少或避免治疗中的再损伤;最终,实现器官化治疗和保护。重症超声图像的解读、病因分析和病情判断、治疗决策的形成、治疗方向和强度的精细调节,离不开对重症医学规律和疾病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理解。

  • 标签: 重症超声 血流动力学 儿童
  • 简介:摘要重症血流力学治疗是以血流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循环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改善患者结局的治疗策略。重症超声以改善组织灌注为根本方向,实施目标-目的分层管理,区分表象与本质;通过连续监测、整合临床信息、动态评估,快速筛查休克和血流力学异常的病因;优化治疗,减少或避免治疗中的再损伤;最终,实现器官化治疗和保护。重症超声图像的解读、病因分析和病情判断、治疗决策的形成、治疗方向和强度的精细调节,离不开对重症医学规律和疾病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理解。

  • 标签: 重症超声 血流动力学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造影剂后肾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56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n=28)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n=28)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30min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注射,术后连续静脉注射3d。观察(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动脉血流力学的变化;(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浓度变化。结果(1)实验组的肾血流力学指标如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82.72±4.02)cm/svs(74.52±3.75)cm/s,P〈0.05]、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33.65±3.18)cm/vs.5.(28.03±2.23)cm/s,P〈0.05]、肾血流量[(588±112)mL/minvs(521±105)mL/min,P〈0.05]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阻力指数明显降低(0.60±0.05m0.68±0.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术后48h起血清肌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增加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造影剂后。肾动脉的灌注.改善肾脏的缺血状态.有薷于保护肾功能.

  • 标签: 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术 前列地尔 造影剂 肾血流
  • 简介: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力学变化及其早期诊断.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仪对21例PAf(A组)窦律及房颤时LAD、LVEF、s-LAmax、LAEF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B组)及18例(C组)慢性房颤(CAF)者进行对比.结果①PAf患者窦律时左心房较正常人扩大,左心房功能减低,E/A比值降低且<1.②PAf发生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功能明显降低,而左心房大小无明显变化.③CAF比PAf者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心房功能进一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PAf的血流力学有显著性改变.②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评价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力学,对预防和治疗均有指导作用.③动态心电图(DCG)是临床筛选PAf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左心房功能 PA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 E/A比值
  • 简介:摘要血流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流力学变化的规律,对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血流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流力学变化的规律 , 对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使用计算流体动力(CFD)软件,我们对某旋转血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内部血液流动规律,评估了血泵的血流力学性能,并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流量-压升特性。此外,我们也分析了叶轮内部的剪切应力分布,并根据幂律规律研究了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转速下,随着流量的增加,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逐渐降低。而在小流量的情况下,血泵的溶血值达到最大。这提醒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应特别关注血泵在儿童病例中的应用。

  • 标签: 旋转血泵 血流动力学 性能仿真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的血流力学状态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准确监测和有效管理血流力学对于重症医学至关重要。本文在探讨血流力学监测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使用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目的探讨对重症患者实施血流力学合并多种监测手段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和医疗专业人员提供血流力学监测和管理的综合视角,以改善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重症患者 血流动力学 监测技术 临床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力学不稳病因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铜川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8例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力学不稳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进行常规诊疗时运用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对患者病因进行初步判断,记录相应的初步诊断时间、初始正确治疗时间、确定诊断时间、初始诊断正确率、启动其他诊断时间及其他专业会诊时间,然后分析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的病因诊断价值。结果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对ICU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力学不稳病因总计初步诊断时间为(15.03±6.31)min,初始正确治疗时间为(34.55±14.12)min,确定诊断时间为(66.55±16.88)min,初始诊断正确率为91.84%,启动其他诊断时间为(45.67±13.11)min,其他专业会诊时间为(108.33±33.19)min。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针对不同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90.30%、94.0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1.67%、93.55%、93.32%(急性肺水肿),80.00%、86.20%、94.61%(急性肺栓塞),88.89%、88.35%、96.60%(肺实变),91.67%、92.34%、93.57%(分布性休克),88.89%、90.68%、95.01%(心源性休克)。结论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对ICU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力学不稳的病因诊断正确率、敏感度、特异度较高,能节省早期病因判断及治疗方案制定、评估、选择的时间,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 标签: 急性呼吸困难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 病因诊断
  • 简介:摘要新生儿早期处于胎儿循环到成人循环的过渡时期,伴复杂的血流力学变化,新生儿危重症可引起一系列的血流力学变化。现介绍评估新生儿血流力学的主要参数、监测新生儿血流力学的常用方法及常见新生儿危重症的血流力学监测。

  • 标签: 婴儿,新生 心排血量 血流动力学 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