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2周龄BALB/c小鼠在EV71感染后,不同分期肺和脑组织中血清淀粉样P物质(SAP)表达水平。方法2周龄BALB/c小鼠按笼号分组,实验组35只,对照组29只。实验组予1×10^7TCID50·mL^(-1)的EV71病毒液0.1mL腹腔注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PBS液。观察小鼠的活动状态、皮疹、反应性、毛色、肢体活动及瘫痪情况等,依据实验组感染症状分为5期:精神反应期(建模后第2天)、部分瘫痪期(第3天)、全身瘫痪期(第3天)、死亡(第3-4天)和恢复期(第10天仍存活)。分别于5个分期称重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后处死,采集肺和脑组织以ELISA法测定SAP水平,分析不同分期SAP水平变化趋势。结果1实验组建模后第2天均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第3天部分小鼠出现肢体运动不协调、部分肢体瘫痪,甚至全身瘫痪至死亡,提示EV71感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2建模后实验组精神反应期和对照组的体重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部分瘫痪期、全身瘫痪期、死亡期和恢复期,两组体重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肺和脑组织中SAP水平在5个分期表达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组织SAP水平是对照组的2~9倍,肺组织SAP水平是对照组的1.5-8倍。实验组部分瘫痪期、全身瘫痪期和死亡期脑组织SAP水平均显著高于精神反应期(P〈0.05),肺组织SAP水平与精神反应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和肺组织恢复期SAP水平均较精神反应期显著下降,但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SAP在EV71感染后小鼠的脑和肺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EV71感染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简介:摘要P物质是一种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十一肽。近年来,其通过内源性招募基质样干细胞到特定部位以促进组织修复或创面愈合的功能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P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半衰期极短(<5 min),如何能保持P物质在所需部位持续的释放及作用便需要组织工程学的帮助。支架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特性成为了搭载P物质的良好媒介之一,解决了P物质在机体内快速被代谢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对P物质的相关生物学功能及其联合组织工程学在临床医学各亚专科的相关应用的研究,分析相关研究的思路与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合理地将P物质及组织工程学材料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简介: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塞(AMI)20例,心绞痛(AP)30例,高血压病(EH)30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血浆P物质(SP)含量变化,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冠心病(CHD)对照组SP水平为126.99±15.96pg/ml,AMI组发病第1天SP含量为62.85±16.76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第7天开始升高为72.60±15.20pg/ml,第21天趋于正常,为110.10±27.95pg/m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P组心绞痛发作期SP含量为48.38±12.9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经治疗2周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浆SP含量升高至78.70±9.15pg/ml,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EH组SP含量为59.75±17.89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6.99±15.96pg/ml,P<0.001),EH的病情越严重,血浆SP的含量降低越明显。结论循环血中SP含量不足可能是引发CHD、EH的重要因素之一;SP参与了CHD及EH的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集肿瘤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探讨照射对人外周血血清miR-150-5p、miR-23a-3p表达的影响,以期为寻找辐射生物标志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63例行放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血清miR-150-5p与miR-23a-3p的相对表达水平。比较两种miRNAs放疗前后在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差异表达变化,分析其与肿瘤类型等因素的关系。结果放疗后,患者外周血血清miR-150-5p与miR-23a-3p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放疗前(t=4.97,Z=-2.77,P<0.05)。不同的肿瘤类型中,乳腺癌、食管癌和其他消化道肿瘤患者放疗后miR-150-5p的相对表达量降低(t=3.47、2.47、2.87,P<0.05),消化道肿瘤患者放疗后miR-23a-3p相对表达量下降(Z=-1.99,P<0.05)。在放疗前、后miR-150-5p的表达改变均不受性别、年龄、化疗和肿瘤类型等因素影响(P>0.05),而miR-23a-3p的表达改变在放疗后受性别、年龄和化疗等因素影响(t=2.04、-3.34、-2.29,P<0.05)。结论放疗可影响肿瘤患者血清中miR-150-5p的表达,其有作为辐射生物学标志物的潜力。
简介:研究了盐城潮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盐蒿(Artemisiaschrenkiana)、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和淤泥光滩4种湿地对N、P营养物质的截留效应.在所选取的4种湿地中,分别采集了水、土壤和生物样;水样的总氮(TN)、总磷(TP)用过硫酸氧化还原法测定,土壤和生物样的TN、TP分别用凯氏定N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污染程度的水源灌溉下的芦苇湿地,其截留N、P的效果差异显著.其中,黄沙港不定期污水灌溉的芦苇湿地每年平均可截留TN0.095t/hm^2、TP0.026t/hm^2;而采取三灌三排方式用河水灌溉的新洋港芦苇湿地每年可分别截留TN0.030t/hm^2、TP0.001t/hm^2.比较盐蒿、互花米草和淤泥光滩3种湿地每年对湿地水中N、P的截留效果,淤泥光滩的效果最差,仅截留TN0.385kg/hm^2、TP0.042kg/hm^2;互花米草效果最好,分别截留TN220.660kg/hm^2、TP36.754kg/hm^2.尽管互花米草生物量大于芦苇,但其截留效果仍低于芦苇湿地(芦苇1a收割1次).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P-环糊精中有关物质(X-环糊精和7-环糊精的离子色谱方法,并用质谱进行验证。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CarPacPA200离子柱,柱温30T:,安培检测器,金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高分辨质谱法采用电喷雾电离模式,离子阱扫描范围为300~1400。结果ct-环糊精和7-环糊精的检出限为0.2和0.5mg*1T1,定量限分别为0.4和1.0mg?L-1。采用离子肼质谱法确认了ct-环糊精和7-环糊精,结果与离子色谱相一致。所有样品均检出7-环糊精,同时探讨了其限量标准,为该品种标准提高和风险监控提供了技术参数。结论该方法快速、有效,可用于P-环糊精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的影响。方法6~7周龄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WIN 62,577(SP受体拮抗剂)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卵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及激发建立小鼠急性哮喘模型;WIN 62,577干预组在每次激发前1 h腹腔注射WIN 62,577 300 μg,每天1次,连续7 d;地塞米松干预组在每次激发前1h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 mg/kg,每天1次,连续7 d。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血清中SP水平变化。免疫组化观察SP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 1 receptor,NK-1R)在小鼠肺组织表达定位情况。结果ELISA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BALF中SP水平[(45.78±9.1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7.02±2.80)ng/L](P<0.01);WIN 62,577干预组[(25.26±3.48)ng/L]与哮喘组[(45.78±9.15)ng/L]比较,BALF中S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哮喘组[(45.78±9.15)ng/L]比较,给予地塞米松干预后BALF中SP水平[(34.03±4.38)ng/L]显著降低(P=0.002)。与对照组[(6 883.32±1 734.89)ng/L]比较,哮喘组小鼠血清中SP水平[(10 247.62±2 667.38)ng/L]明显增高(P=0.001);与哮喘组[(10 247.62±2 667.38)ng/L]比较,WIN 62,577干预组血清中SP水平[(4 285.99±1 926.36)ng/L]显著降低(P<0.01);与哮喘组[(10 247.62±2 667.38)ng/L]比较,给予地塞米松干预后血清中SP水平[(6 787.22±1 907.45)ng/L]显著降低(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小鼠气道上皮、血管周围、平滑肌层均可见SP及NK-1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SP及NK-1R在哮喘组小鼠气道内表达明显增加;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与地塞米松干预组气道SP及NK-1R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地塞米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感觉神经肽SP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196a-5p、miR-105-5p在良、恶性肺结节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在恶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miRNA表达水平,筛选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表达水平差异明显的miRNA作为目的miRNA。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在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2例肺结节患者。使用qRT-PCR法检测肺结节患者血清中目的miRNA的表达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目的miRNA与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CEA在恶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筛选确定的目的miRNA为miR-196a-5p、miR-105-5p。纳入良性肺结节组患者26例,恶性肺结节组患者46例。良、恶性结节组血清miR-196a-5p水平[M(P25,P75)]分别为0.63(0.09,2.15)、1.93(0.93,4.97),miR-105-5p水平分别为2.03(0.54,7.95)、10.65(5.94,18.39)。与良性肺结节组相比,恶性肺结节组血清miR-196a-5p、miR-105-5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83,P=0.002;Z=-4.092,P<0.001)。良、恶性结节组血清Cyfra21-1水平分别为2.48(1.84,3.78)、2.20(1.47,3.32)μg/L;NSE水平分别为15.58(12.45,18.95)、14.43(12.07,17.87)μg/L;CEA水平分别为1.16(0.55,2.11)、1.17(0.61,1.68)μg/L。良、恶性肺结节组血清Cyfra21-1、NSE、CEA水平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1.161,P=0.246;Z=-0.305,P=0.761;Z=-0.271,P=0.786)。联合miR-196a-5p、miR-105-5p在诊断恶性肺结节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61.5%,高于联合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CEA在诊断恶性肺结节中的价值(AUC为0.591,敏感性为58.7%,特异性为64.5%)。结论联合血清miR-196a-5p、miR-105-5p可辅助诊断恶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p表型个体的血清学特征和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5月在嘉兴市中心血站进行血型鉴定的1例p表型个体为研究对象。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其ABO、RhD、P1PK血型和意外抗体。采用PCR-直接测序法(PCR-SBT)对编码P1和PK抗原的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A4GALT)的编码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该个体的血型为A型、RhD阳性、P1PK系统为罕见的p表型,血清中存在抗-PP1Pk。测序结果显示其A4GALT基因编码区存在c.343A>T纯合变异。结论A4GALT基因c.343A>T纯合变异很可能导致了p表型个体。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β-hCG、P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患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提升诊断准确程度。方法:按照手术病理结果,采集2022年1月到2024年6月符合异位妊娠症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宫内妊娠者相同人数,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β-hCG、P水平,对于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联合检测约登指数为0.9,高于单一检测,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hCG、P预测联合检测,在发现早期不明位置妊娠患者异位妊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联合检测避免单纯检测敏感度不足、特异性不高的问题,充分发挥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