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对留置效果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0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穿刺部位,分为四肢静脉组1500例,实施四肢静脉留置针法;头皮静脉组1500例,实施头皮静脉留置针法;对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留置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头皮静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7%,四肢静脉组为9.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头皮静脉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较四肢静脉组长,存在差异(P<0.05);头皮静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47%,四肢静脉组为76.13%,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头皮静脉穿刺留置针能够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留置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不同对静脉渗出外渗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静脉留置针输液渗漏患者15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采取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不同部位静脉穿刺留置针治疗对渗漏的影响。结果:(1)对15例患者渗漏部位统计,上臂静脉穿刺渗漏占比60.00%,手背静脉穿刺渗漏占比20.00%,下肢静脉穿刺渗漏占比13.33%,头部静脉穿刺渗漏占比6.66%。(x2=13.276,p=0.012),组间数据有差异。(2)对15例不同部位穿刺渗漏面积统计,下肢静脉部位4.34±0.76(cm2),上臂静脉部位为2.71±0.32(cm2),头部静脉部位为1.35±0.21(cm2),手臂静脉部位1.02±0.19(cm2),(t=4.723,p=0.023),组间数据有差异。(3)对不同部位穿刺留置针使用时间统计,手背静脉部位为60.24±7.38(h),下肢静脉部位为42.19±5.38(h),上臂静脉部位为30.33±4.59(h),头部静脉部位为24.73±3.65(h),(t=4.774,p=0.023),组间数据有差异。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中,上臂静脉穿刺渗漏占比最多、渗漏面积下肢静脉穿刺最大、手背静脉穿刺留置针使用时间最长,临床开展静脉留置针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穿刺部位,以提高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
简介:目的:选择胸骨最佳穿刺部位,供临床使用时参考。方法:在胸骨上确定24个穿刺点(胸骨柄、胸骨角各3个穿刺点,胸骨体为18个穿刺点),用骨穿针、测力计及游标卡尺等在60具尸体上进行该项研究.结果:胸骨柄的测试压为8.30±0.24kg(3.02~14.10),胸骨柄的穿刺深度为21.36±0.19mm(473~30/40);胸骨角的测试压为8.83±0.32kg(3.57~13.40),胸骨角的穿刺深度为21.38±0.08mm(11.53~30.5);胸骨体的平均测试压为7.57±0.66kg(2.00~15.13)胸骨体的平均穿刺深度为19.54±0.57mm(3.00~31.32).结论:从胸骨各穿刺点的压力大小及胸骨后方的毗邻关系等进行全面考虑.位于第3、4胸肋关节之间水平胸骨正中处为最佳穿刺部位,其次为胸骨角正中上.下各1.0~l.5cm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进针角度。方法将3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4例和对照组164例,观察组留置针角度采用快速垂直进针法,对照组采用与皮肤成15-30o对准血管缓慢进针法,分别进行疼痛和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和一次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快速垂直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既减轻患者疼痛又能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