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0月164例患者,随着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针对性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护理风向发生的概率。结果在16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感染、出血、凝血以及溶血和不良心理反应的概率为9.1%、17.7%、10.4%、6.1%和73.8%,干预组护理后有效率为75.6%,对照组护理后有效率为65.8%,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中,引起血液透析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通过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保障患者在血液中的安全,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2.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血液透析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归纳总结血液透析室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血液透析室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以此为依据,提出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对比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前后,血液透析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频率。结果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策实施前,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对血液透析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通过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护理管理水平等措施,降低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促进了血液透析室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及干预策略。方法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选取该院的血透室作为研究基地,30名护理人员和90例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护理风险管理未干预前的统计结果作为对照组,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的临床统计结果作为观察组。每3个月对护理质量和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分析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和如何加强风险管理。结果接受调查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满意程度(97.31%)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66.52%);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护理风险管理力度显著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风险管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保护作用。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住院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程序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以血管通路保护为重点的护理程序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透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护理措施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60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皮肤瘙痒、营养不良、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治疗上述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治疗全过程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血透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并发症疗效显著,结合科学的护理可以达到强化治疗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足部病变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足部护理和健康教育与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53例糖尿病血压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英国足部筛查试验方法对患者的足部神经病变进行症状评分。结果53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73.6%(39/53),有28例患者有动脉搏动异常现象,患者的动脉搏动异常现象的发生率为52.8%(28/53)。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足部护理能力相对较差,需要医院的肾科医务人员加强对病足的重视程度,并加强对足部病变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