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深圳市某三家医院护士下腰痛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护士下腰痛知信行干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采用《护理人员下腰痛预防行为问卷》和《护理人员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三家医院835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护理人员下腰痛预防行为问卷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身高、工作年限、护理病人数、站立时间、走时间、科室、值班型态、搬运工具、搬运姿势和最近1年内下腰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值班型态、工作年限、护理病人数和走时间为其影响因素。结论护理管理者应从护理人员下腰痛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上入手制定相对应的预防下腰痛的相关举措,以达到降低下腰痛发生率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7~18岁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模式,并评估影响饮食行为模式的家庭因素。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城市、乡村、小学、初中进行分层,每层抽取4所学校,通过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共得到2 438份学生及其家长合格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模式;采用秩和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家庭特征与饮食行为模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饮食行为模式与不同家庭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确定了2种饮食行为模式,即风险饮食行为和保护饮食行为模式。母亲BMI是儿童青少年风险饮食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P=0.011)。除父亲BMI外,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父母生育年龄和母亲BMI均与保护饮食行为模式有关(均P<0.05)。调整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城乡和BMI z评分后,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和有更高家庭月收入家庭的孩子更倾向于风险饮食行为模式(β=-0.10,95%CI:-0.16~-0.04;β=0.07,95%CI:0.02~0.12)。保护饮食行为模式与父母文化程度(β=0.08,95%CI:0.02~0.14)、家庭月收入(β=0.06,95%CI:0.02~0.11)和母亲生育年龄(β=0.02,95%CI:0.00~0.03)呈正相关。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更符合保护饮食行为模式(β=-0.13,95%CI:-0.22~-0.03)。结论不同家庭特征下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存在差异,在饮食行为干预中应促进较低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收入、低母亲生育年龄和多子女家庭孩子的保护饮食行为的建立,纠正低父母文化程度和高家庭月收入孩子的风险饮食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喂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于我院接受体检的 3~36月龄婴幼儿 40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中国婴幼儿喂养困难评分量表》、《喂养人喂养行为调查表》对婴幼儿喂养困难及喂养人喂养行为进行分析,观察喂养行为与婴幼儿生长发育间的关系。结果: 4000例婴幼儿中 26.80%存在喂养困难;婴幼儿性别因素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婴幼儿月龄、喂养人角色、喂养人学历、食物制作、喂养态度、是否根据婴幼儿饥饱信号、进餐条件是否固定、喂养时是否存在干预因素、餐前是否与婴幼儿情感交流是影响婴幼儿喂养困难的主要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简介:摘要: 目的: 描述过量体脂的流行率及其与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因素的关系。 方法: 基于学校的横断面研究,评估了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公立和私立学校的 3817名男女青少年,年龄从 15岁到 23岁不等。因变量是过多的体脂。自变量为性别、年龄、体力活动、屏幕时间、上学和社会经济阶层。使用 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泊松回归对数据进行评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 体脂超标患病率为 25.4%。 15~18岁的青少年与 19~23岁的青少年相比,体脂过多的可能性高 1.49倍 (95%CI=1.30~1.74),被动上学的青少年比主动上学的青少年体脂过多的可能性高 1.36倍 (95%CI=1.13~1.63)。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针对该年龄段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有助于降低青少年体脂超标的易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SM人群HIV检测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该人群检测HIV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4-6月,通过滚雪球的方法在江苏省无锡市招募MSM研究对象。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性行为特征、接受干预服务情况、心理状态和HIV检测情况等。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并对拟合后的模型进行修正,分析各变量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结果共招募研究对象MSM 410人,认为自己有必要检测HIV占72.9%(299/410),最近1年HIV检测占69.0%(283/410)。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拟合指数主要结果分别为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5、规范拟合指数(NFI)=0.946、相对拟合指数(RFI)=0.922、Tucker-Lewis指数(TLI)=0.968、比较拟合指数(CFI)=0.952。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对MSM人群HIV检测行为标准化总效应最高的变量为干预服务,路径系数为0.57;而在干预服务中,HIV检测提醒的因子载荷最大,为0.88。心理状态评分对MSM人群HIV检测行为的标准化总效应呈负向关系,路径系数为-0.33。结论MSM人群HIV检测意识和检测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MSM进行检测的同时,应关注MSM人群心理健康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影响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高危性行为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从成都市某戒毒所中选取500名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作为为分析对象,根据1年是否有2个及以上性伴侣、最近1个月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为分组条件,符合的称为甲组(n=210),不符合的称为乙组(n=290),分析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合并多药滥用者、初次性行为年龄早者、使用苯丙胺类物质长者、冲动总分高的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更容易出现高危性行为。结论: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高危性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相关情况,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对自我护理能力低下者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 77例( 77.0 %)患者无法开展自我护理,仅有 33例( 33.0 %)患者能够开展自我护理管理,统计有差异( P< 0.05)。年龄超过 65岁、合并 2种以上基础疾病、心功能等级超过Ⅲ级、文化程度低均是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独立因素,统计有差异( P<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减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普遍较差,多与患者自身因素相关,临床中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对泰安市6所二级以上医院的850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临床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总得分为(172.60±26.18)分,7个维度得分依次为团队协作、团队角色、尊重、共情及共同参与、个性化护理、沟通、自主决策。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临床护士的医院等级、年龄、平均月收入、职称、婚姻状况、性别、学历及聘用方式是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探究其管理对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 2017年 8月 -2018年 9月我院传染科发生的 50例护理行为危险事故,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50例中,有 21例为交叉感染患者、占 42%,11例为消毒液处理不当、占 22%;10例为针刺伤、占 20%;8例为肺部感染、占 16%,在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后,其危险事件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对于传染科的护理人员而言,面对危险感染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危险感染会对患者的治疗以及生命效果均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这也就要求护理科应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从而起到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行卵巢癌治疗的患者110例,根据患者出院后对按时化疗及复诊等行为的依从性,将其分为遵医组及不完全遵医组,其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参与研究的110例患者中,遵医组患者63例(57.27%),不完全遵医组患者47例(42.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低、收入少、药物不良反应高、自费治疗及社会支持较差等因素易导致不完全遵医行为的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相关知识缺乏、化疗不良反应、自费治疗及社会支持较差均为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目前,卵巢癌患者术后遵医行为仍有待提高,且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对疾病的认知、收入、治疗成本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因此,应在对该类患者治疗时,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合理用药及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度等方式促进其遵医行为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精神卫生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获取严重精神障碍的个案管理数据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社区居家在管严重精神障碍30 581例,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6%(2 319/30 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业(OR:1.29,95%CI:1.18~1.41)、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OR:1.19,95%CI:1.03~1.36)、建档前发生暴力行为(OR:2.98,95%CI:2.64~3.36)和社区面访≥5次(OR:2.46,95%CI:2.06~2.94)是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已婚(OR:0.81,95%CI:0.74~0.90)、诊断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OR:0.25,95%CI:0.20~0.32)、诊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OR:0.59,95%CI:0.41~0.84)、申请监护补助(OR:0.65,95%CI:0.58~0.72)、申请服药补助(OR:0.65,95%CI:0.59~0.73)、签约家庭医师服务(OR:0.68,95%CI:0.62~0.75)、参加年度健康检查(OR:0.80,95%CI:0.67~0.95)和社区面访(OR1~2次:0.64,95%CI:0.54~0.76;OR3~4次:0.80,95%CI:0.67~0.96)是暴力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随访中应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的综合评估,尽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在生活的普及,使得网络直播平台这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吸引了较多大学生的关注,大学生也成为了网络直播平台消费的主力军,“网红”一词也由粗俗转变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通过网红直播平台,大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产品具体功能,并且可以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性,能够实现与大学生的长期绑定。网红经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方式和消费偏好,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消费已经占据了大学生日常消费中很大比例。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探究大学生在网红经济影响下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引导大学生在网红经济下正确消费网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