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面神经垂直段CT定位和解剖定位。方法15例开颅取脑后的颅底标本,对面神经管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颈静脉窝外侧壁与前壁水平之间距离进行直接测量,并与64层螺旋CT测量进行比较。结果尸骨直接测量与CT测量结果分别是(3.01±0.65)mm与(3.09±0.68)mm,(10.98±1.72)mm与(10.98±1.64)mm,(3.99±1.23)mm与(3.91±1.17)mm,(8.32±1.86)mm与(8.24±1.92)mm;两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测量方法可靠,测得值可信。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需在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我院2023年2月 -2024年2月收治,然后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0例,实施传统解剖定位)和实验组(60例,实施超声引导定位)。最后分析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穿刺时间、维持时间和阻滞效果)。结果 在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之后,其中实验组的麻醉穿刺时间、起效时间等都比对照组好,且阻滞效果也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对于需在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来讲,实施超声引导定位比传统解剖定位的效果更好,且起效时间更快、维持时间更长等等,同时还能降低出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中股骨侧I.D.E.A.L.定位和解剖定位两种方式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ACL重建手术的43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股骨侧I.D.E.A.L.定位21例、解剖定位22例,均选择单束重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月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术后3月、6月、12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术后6月重建移植物与胫骨平台夹角。结果:两组术后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较术前显著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与传统解剖定位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DeepveincatheterizationDVC)的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救治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28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2例)在B超定位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66例)在传统解剖定位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①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于B组;不良事件损伤动脉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时间2020年7月份到2021年4月份,我院进行上肢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为进行分析研究,按随机表法分为比较组和分析组两组,分析组50例,比较组50例,分析组进行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组进行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析组和比较组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组5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比较组50例患不良反应发生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分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比较组,数据组间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减低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临床大力推广引用。
简介:摘 要:腧穴定位是《针灸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针灸学》学习的理论基础,也是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操作部位。局部解剖学在腧穴定位的学习又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对正确选取穴位有着重要影响,对穴位的正确针刺等操作也起针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