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眼外肌转位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本文旨在综述眼外肌转位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通过调整眼外肌的位置和张力,手术可以纠正斜视、改善眼球运动功能。近年来,眼外肌转位手术在不同类型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该手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准确、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研究的深入,眼外肌转位手术有望在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视人群在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变化。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校的暨南大学单纯性近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眼部检查,获取眼轴长度(AL)、中央前房深度(ACD)、中央角膜厚度(CCT)及角膜曲率(K1、K2)等参数。采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测量双眼原在位放松状态下的基础眼压(IOPP)及分别注视9个不同眼位(集合、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5 min后的眼压,每个注视眼位间隔休息5 m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60例(60眼),其中低、中、高度近视组分别为21、28、11眼。左右眼IO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5,P=0.406),以右眼为研究眼。3组间SE、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789,P<0.001;F=21.917,P<0.001),而组间IOPP、ACD、CCT、K1、K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近视眼人群向9个不同眼位注视5 min后的眼压值与IOPP[(13.80±3.9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IOPP、下方眼位眼压(IOPD)与SE均无相关性,IOPP与AL均无相关性。低、中度近视组的集合眼位眼压(IOPC)与SE之间无相关性,高度近视组的IOPC与SE呈正相关(r=0.713,P=0.014)。结论: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与IOPP之间无差异,IOPP与SE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高度近视者更应科学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种眼位状态下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的波形特征,探讨oVEMP检测的适宜眼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行oVEMP检查的15例(30耳)眩晕患者(患者组),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1±13)岁;另外选择22名(44耳)健康青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名、女12名,平均年龄(23±5)岁。全部受试者分别采取正中向上30°凝视(中上位)、右上45°凝视(右上位)以及左上45°凝视(左上位)三种眼位进行oVEMP检测,分别记录三种眼位oVEMP的引出率、N1潜伏期、P1潜伏期、N1-P1间期、N1-P1幅值以及耳间幅值不对称比,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内、患者组内以及总体受试者三种眼位oVEMP的引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1潜伏期、P1潜伏期、N1-P1间期、N1-P1幅值、耳间幅值不对称比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上位、右上位以及左上位均可作为临床oVEMP检测的眼位,其引出率和波形特征不存在差别,当其中一种眼位凝视困难或不容易得到重合曲线时,可以采用另外两种眼位进行检测。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位回退有关因素。方法对124例不同类型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远期及近期的疗效进行随访并分析。结果共同性外斜视术后近期与远期治疗率分别是86.29%和79.03%,其中继发性外斜视术后远期复发率最高,具有双眼视功能者治愈率最高,无眼位回退现象。结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位回退与手术原则和设计,双眼单视功能,患者自身因素,术者的技巧及术后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位补偿棱透镜在控制近视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于我院眼科进行配镜的400例(800眼)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普通近视镜(单光镜),观察组的患者佩戴眼位补偿棱透镜。检测两组患者分别在佩戴3个月后,6个月后及12个月后度数增长情况,和佩戴1年后,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分别佩戴3个月后,6个月后及12个月后度数增长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佩戴1年后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位补偿棱透镜可以有效缓冲近视度数的增长,增强佩戴时的舒适度,使用青少年人群的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外隐斜视与眼位正常招飞体检学生的远近斜视度及等效球镜屈光度的差异。方法2016—2020年民航招飞体检眼科不合格学生13 551名,分析其年度视力和屈光度、斜视不合格率趋势。从中选取2019—2020年参加招飞体检的338名高中生眼科检查资料,单纯IXT不伴垂直斜视者69例(IXT组)、眼位正常者114例(正位组)、外隐斜视者155例(外隐斜视组)。根据视近眼位控制能力将IXT组分为控制力强组(55例)和可控正位组(14例),外隐斜视组分为视近斜视度≤-6Δ组(98例)和>-6Δ组(57例)。分别比较控制力强组和可控正位组、视近斜视度≤-6Δ组和>-6Δ组、控制力强组和视近斜视度>-6Δ组的近视率、等效球镜屈光度及视远斜视度。结果2016—2020年民航招飞体检眼科不合格学生中屈光度不合格率、斜视不合格率均有上升趋势。不同眼位组近视情况及视远斜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F=93.23、44.94、94.04、365.63,P值均<0.001)。外隐斜视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视远斜视度均高于IXT组(P值均<0.05)。正位组近视率、视远斜视度低于IXT和外隐斜视组(P值均<0.05),等效球镜屈光度高于IXT和外隐斜视组(P值均<0.05),屈光度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可控制正位组相比,控制力强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更低,而视远斜视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2.89,P=0.028、0.012)。与视近斜视度>-6Δ组相比,视近斜视度≤-6Δ组视远斜视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P<0.001);两组的近视率、等效球镜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控制力强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视远斜视度均较视近斜视度>-6Δ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14.90,P=0.001、<0.001),而两组的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民航招飞体检中IXT组学生的近视率、近视程度及视远斜视程度均为最高,外隐斜视组其次,正位组最低。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仰卧位散瞳药滴眼的散瞳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老年性白内障手术204例(204眼),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坐位组,每组102例。仰卧位组患者采取仰卧位滴散瞳药,坐位组患者采取坐位头尽量往后仰滴散瞳药。分别于散瞳前、首次滴眼散瞳后30分钟和晶状体植入前对瞳孔直径进行测量,记录两组患者散瞳前后瞳孔直径之差,比较两组患者散瞳达标率。结果仰卧组患者首次滴眼散瞳后30分钟和晶状体植入前瞳孔直径分别为(8.07±0.71)mm和(8.25±0.70)mm,散瞳前后直径之差为(4.51±0.78)mm,均大于坐位组(均P<0.05);仰卧位组患者达标率和基本达标率分别为76.9%和23.1%,与坐位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仰卧位散瞳药滴眼可提高散瞳效果,增加术前散瞳达标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眼眶减压术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术后眼位保护的作用。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眼眶减压术的TAO患者96例136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个组,其中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患者70例100眼,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患者26例36眼。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术中在眼眶尖部作减压骨窗,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术中采用传统的方法在眼眶中前部作减压骨窗。比较2个组手术1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睑裂大小、眼球突出度、斜视、眼球位置、CT影像等情况。结果改良眼眶减压术组100眼中术后斜视改善者10例14眼,无变化者52例75眼,轻度加重者8例11眼,无明显加重者;传统眼眶减压术组36眼中术后无斜视改善者,轻度加重者4例6眼,明显加重者22例30眼。改良眼眶减压术组100眼中术后眼球移位均无明显改善,无变化者64例91眼,轻度加重者6例9眼,无明显加重者;传统眼眶减压术组36眼中术后眼球移位均未改善,轻度加重者10例15眼,明显加重者16例21眼。2个组间不同斜视和眼球移位变化的眼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634、-10.278,均P<0.01)。改良眼眶减压术组和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术眼术后眼球突出度值分别为(14.36±2.03)mm和(14.17±1.03)mm,明显低于术前的(20.47±1.92)mm和(20.28±2.0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T影像显示,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术眼眶尖部减压骨窗清晰,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术眼减压骨窗位于眼眶中前部。随访期内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改良眼眶减压术减少了传统眼眶减压手术加重患者眼位偏斜程度的并发症,对TAO术后的眼位具有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中应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的98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案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1次成功率、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发生率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1±1.4)、手术1次成功率95.9%、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0.4%、22.4%、26.5%,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8.5±1.7)、手术1次成功率79.6%、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9.8%、79.6%、91.8%。结论术前眼位注视训练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术中患者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的发生风险,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1次成功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治疗安全性的提高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眼位训练和心理护理在老年眼病患者中的术前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需要做手术的老年眼病患者共70例,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眼位训练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7.14%)显著低于观察组(94.2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成功率(74.28%)显著低于观察组(94.2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位训练和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中的术前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满意度和依从性得到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医疗工作人员在对近视患者进行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前开展眼位训练产生的医疗效果。方法 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到我院眼科就诊的近视病人中随机抽取114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均按时划分为两组,将使用术前知识与注意事项讲解的常规护理治疗方案选择为对照组,将在术前健康知识宣讲的基础上对近视患者使用术前眼位训练的临床方案选择为观察组。结果 进行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前开展眼位训练的观察组近视患者视觉质量改善情况较单纯进行术前知识讲解的常规护理治疗对照组而言,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观察组患者在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医疗工作人员在对近视患者进行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前开展眼位训练的临床方法,可以较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训练方法比较有效,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和医疗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简介:目的:研究全飞秒激光治疗近视患者过程中使用术前眼位训练对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50例全飞秒激光治疗近视患者进行数据研究,分组后,每组25例,在研究组患者中使用术前眼位训练+术前常规健康宣教,在对照组患者中使用术前常规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的视觉质量改善效果、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患者均更加理想,P<0.05。结论:全飞秒激光治疗近视患者过程中使用术前眼位训练,可以对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行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简介:目的比较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予仰卧位与俯卧位射波刀计划设计的肺体积受量,为降低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9例,分别采用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设计中肺体积受量的变化。结果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机器跳数多14862~36337MU,肺V5高5.20~7.90Gy,肺V20高2.61~5.73Cy。脊髓体积剂量相差-2.21-2.67Gy,皮肤体积受量相差-3.93~7.85Gy,食管体积剂量相差0.28~6.39Gy。结论俯卧位计划设计比仰卧位计划设计能更好地保护肺组织,提高射线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