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12月,我在《中华戏曲》第31辑发表《早期诸宫调歌词的重大发现》一文,对2000年5月山西侯马二水金墓四壁所书之歌词四首作了初步的校理,从其所用宫调,即[南吕宫·瑶台月]、[道宫·解红]、[般涉调·沁园春]、[仙吕调·乔和笙],结合其所表现之内容,考定其实为金代早期之诸宫调散套,认为这种不带尾声的歌曲组合,反映了早期诸宫调联套的特点,虽仅为一例,“其意义却非同凡响”.

  • 标签: 散套实例 早期诸宫调 诸宫调散套
  • 简介:一、诸宫调的产生诸宫调是产生于11世纪北宋时期的说唱文学,可以说是宋金时代曲艺中说和唱结合最为紧密融洽,又有说又有唱的伎艺。在诸宫调之前,说话在散说中也有韵文唱词,但它以散说为主,以唱为辅.其中的词调也好,曲调也好,只是点缀,说话中的讲史,纯粹是讲说念诵。至于令词、小曲、小唱、叫声、唱赚,则纯然是唱词,只唱不说。鼓子词、货郎儿,偶有散说,并非常例。只有诸宫调集唱和说为一个整体,又说又唱,唱说相间,在宋金时代的说唱伎艺中格外醒目。

  • 标签: 诸宫调 北宋时期 说唱文学 鼓子词 伎艺 唱词
  • 简介:作为一种曾在宋金元时期广泛流传,对中国戏曲、说唱艺术有着重要影响的说唱艺术样式,诸宫调的命运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说其不幸,是因为宋金元时期,它虽然曾在广大北方地区流传,但到明代就已消亡;虽然有众多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只有区区三种,而且其中两种还存在着程度不等的残缺,相关记载更是少之又少,作品及资料的严重缺失给诸宫调的研究带来诸多困难,形成许多无法填补的历史空白。说其幸运,是因为自20世纪以来,诸宫调一直受到学界的特别关注,经过数代学人的不懈努力,相关研究取得不少重要进展。借助这些富有成效的研究,人们得以对这种已失传数百年的艺术样式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

  • 标签: 诸宫调 文献研究 宋金元时期 艺术样式 说唱艺术 中国戏曲
  • 简介:诸宫调最早开始于北宋时期,是我国宋金时期非常流行的说唱艺术形式,创始人为民间艺人孔三传.诸宫调是一种由曲调和散文组织成的叙事性说唱艺术,往往以一人说唱为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演唱部分用宫调联系起来,采用的伴奏乐器则有鼓、板和笛三种.

  • 标签: 刘知远诸宫调 诸宫调浅析
  • 简介:诸宫调”是北宋时兴起的一种崭新的说唱艺术,南宋时传入杭州,称“南诸宫调”。南宋是诸宫调迅速发展时期。所谓“诸宫调”,是联合若干套不同宫调的套数以歌咏一个长篇故事的叙述体说唱形式。比起用同一宫调的曲子一唱到底的“唱赚”来,诸宫调更能发挥抒发人物感情、叙述故事情节的作用。在当时杭州大型游艺场“瓦子”中,诸宫调深为艺人们所爱学和爱唱。据《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条载:“说唱诸宫调……杭城有女流熊保保及后辈女童皆效此。”

  • 标签: 诸宫调 杭州 《水浒》 宋元 说唱艺术 故事情节
  • 简介:会么是戏曲?王国维日:“合歌舞以演故事。”这一定义虽不甚准确,但基本抓住了戏曲本质的大要。以这一标准来衡量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以下简称《董西厢》),它显然不是戏曲,因为它至少不具备“演”这一重要戏曲要件。但在中国戏曲史上却存在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董西厢》既然不是戏曲,为什么钟嗣成《录鬼簿》在“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中却“以其创始,故列诸首”作如此表述?按钟嗣成所生活的时代,虽是诸宫调的衰落时期,但毕竟还有诸宫调的遗响,他不至像不知诸宫调为何物的明人一样发生误会;何况在同书中,他还明确指出《天宝遗事》是诸宫调,可见钟嗣成很清楚诸宫调与戏曲的区别,在此他是特将《董西厢》作戏曲看待的。不仅如此,“以其创始,故列诸首”说明钟嗣成还将其视作北

  • 标签: 《西厢记诸宫调》 董解元 戏剧冲突 音乐体制 曲牌 讲唱文学
  • 简介:学术界通常认为《刘知远诸宫调》残本为金代刊本,也有学者认为是北宋作品,金代被改编,它是目前可见最早的一部诸宫调作品,属于北曲的早期形态。通过逐一考证《刘知远诸宫调》残本,可知其共遗存有47只曲牌,唐代歌曲、教坊曲、大曲及唐、五代曲子词既是宋词音乐的源头,也是北曲音乐的源头,其特点是“入曲说唱”。北曲音乐从形成到完善,经历了一个衍化过程,既从前代及本时代音乐中不断吸取营养,同时也不断筛选,有些音乐不再后传。

  • 标签: 残本《刘知远诸宫调》 曲牌 考证
  • 简介:一些专家学者对《西厢记诸宫调》的难解语词曾先后作了注译、注释和考释,但尚嫌不够确当,值得商榷。举惺惺、二四、团剥、伽伽、顽羊角靶、骋无量、日煞到老、邓虏沦敦、针喇、羡觑、口啜、泼忏、骨胀等数例语词商解

  • 标签: 《西厢记诸宫调》 难解语词 商解
  • 简介:通过对《刘智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的宫调曲牌的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当时诸宫调宫调数量和宫调之间的衔接特点。并且这两部作品的宫调特点和元杂剧宫调有直接联系:仙吕宫和中吕宫原本是“仙吕调”和“中吕调”;仙吕调至双调的调关系在元杂剧音乐中是主要的调框架(第一折至四折)。仙吕调的普遍运用、以及它以“上”字为主音的特点,后来演变为“工尺七调”的小工调。

  • 标签: 《刘智远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 宫调 元杂剧 北曲
  • 简介:翻阅中国文学史与中国戏曲史,波斯胡曲与唐宋乐舞大曲关系似乎近些,但是延伸至宋、金、元诸宫调及其散曲与剧曲,则显得有些遥远而虚无缥缈。事实上,中国传统诗歌与民间戏曲之河一直有着共同

  • 标签: 诸宫调 宋金元 波斯 西域 金章宗 大曲
  • 简介:诸宫调是一种在“诸般宫调”中唱“诸般曲调”的综合性音乐叙事艺术,主要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市井民间。诸宫调音乐叙事体制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宫调使用渐少,曲调使用渐盛,由词体向曲体演化。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诸宫调既是变文以后的古弹词,又是戏剧的前身。它关联着书场和舞台两个表演场,其最终的曲体化,是其音乐叙事体制流变的必然结果。音乐体制不仅仅是诸宫调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是其叙事的必备手段,是与其生命发展历程相始终的生存方式。

  • 标签: 诸宫调 音乐叙事体制 词体 曲体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3
  • 简介:《刘知远》和《董西厢》分别代表着元代以前诸宫调体制发展的三个阶段,大学者王国维第一个发现《董西厢》就是诸宫调作品,金代诸宫调现存无名氏的《刘知远诸宫调》(简称《刘知远》)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两部作品

  • 标签: 二十世纪诸宫调 整理研究 诸宫调整理
  • 简介:诸宫调是我国宋金时期流行的民间说唱伎艺,它以韵散结合、唱白相间的形式,结合若干不同宫调以歌咏一个长篇故事,因而称作诸宫调。今知诸宫调作品,陈金代董解元著《西厢记诸宫调》全本、无名氏著《刘知远诸宫调》残本、元代王伯成著《天宝遗事诸宫调》辑本3种外,还有郑振铎先生从《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故籍及《董西厢》的'断送引辞、《太平乐府》载杨立斋散套、石君宝《诸宫调风月紫云亭》杂剧的唱词中搜罗到的《耍秀才诸宫调》《诸官调霸王》《崔

  • 标签: 中透露 出信息 刘知远诸宫调
  • 简介: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红娘是个勇敢的人物,董解元《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塑造得也比较成功,  董解元《西厢记》这部作品布局宏伟

  • 标签: 浅析董 艺术特色 董解元
  • 简介:所以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研究诸宫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董解元的《西厢记》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套诸宫调,    二    董解元《西厢记》中莺莺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

  • 标签: 浅析董 艺术特色 董解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05
  • 简介:二是通过诸宫调可以看到词(只曲)→缠令→套数(北曲)这样一个演进轨迹,《刘知远》和《董西厢》分别代表着元代以前诸宫调体制发展的三个阶段,翁敏华所论虽是诸宫调音乐体制的问题

  • 标签: 二十世纪诸宫调 整理研究 诸宫调整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5
  • 简介:对《刘知远诸宫调》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人们只知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有力地推动了《刘知远诸宫调》的整理和研究

  • 标签: 二十世纪诸宫调 整理研究 诸宫调整理
  • 简介:说唱诸宫调是宋元时期具备了强大叙事能力的艺术形式。它对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无论是在音乐上、文学上,还是戏剧技巧上,都起到了强大的奠基作用。说唱诸宫调发生和发展在宋代商业繁荣、文化下渗的大背景下,成长在市民文化日渐勃兴的轨迹中。现存的三种诸宫调中,《刘知远》是民间文化初步崛起、步入勾栏的产物;《董西厢》是文人文化下渗勾栏的产物;《天宝遗事》则是高度成熟的、综合性的勾栏商业的产物,它们基本可以代表诸宫调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的三种文化形态。这三种诸宫调文化形态的演进,表明金元之际文艺领域已经出现重大变异:文学语言开始变化,源于口语文学的虚构叙事文学逐渐转化为文学的主干,市民意识逐渐侵入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 标签: 诸宫调 文化形态 勾栏 演进
  • 简介:宫调史是一门对中国音乐史中宫调的历史流变进行研究的学科。以历史的时间脉络为线来对宫调中的诸多问题掘源研究。

  • 标签: 宫调史 研究
  • 简介: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研究元曲,宫调曲牌问题大可置而不论;如果从音乐的角度研究元曲,则又不可不论.这个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得曲论家们(无论研究文学的还是研究音乐的)大都乐于对它发表一些看法.有关元曲宫调曲牌问题的研究概况,对于研词治曲,以及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学者,也是有必要的.

  • 标签: 曲牌 宫调 音乐史 元曲 客观存在 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