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采用资料法分析了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以及运动训练对谷胱甘肽的影响。表明,保持体内谷胱甘肽的浓度,对防止运动疲劳的自由基损伤、提高运动能力和消除疲劳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运动训练 谷胱甘肽 疲劳
  • 简介:摘要1例44岁男性患者因患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2次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均在次日出现双侧颌下腺明显肿大。查体发现患者局部皮肤颜色和温度无异常,无明显压痛,口腔内黏膜完整,颌下腺导管口未见红肿。超声检查示双侧颌下腺弥漫性肿大,可探及周围淋巴结及双侧颈部淋巴结。首次发生颌下腺肿大时,未意识到与药物有关,未给予停药及特殊处理,患者颌下腺肿大于2 d后自行消退。第2次住院用药后患者又出现双侧颌下腺肿大,因患者既往多次住院均使用过门冬氨酸鸟氨酸,未出现颌下腺肿大,故考虑患者的颌下腺肿大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关。停用该药,继续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1 d后患者颌下腺肿大完全消退。

  • 标签: 谷胱甘肽 颌下腺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在水温25~33℃下,将平均体质量74.8±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放养在池塘网箱中,投喂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为饲料脂肪源的5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豆油组6S、鱼油组6F、2%氧化鱼油组2OF、4%氧化鱼油组4OF,及6%氧化鱼油组6OF),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了草鱼肝胰脏中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ST)通路中GCLC、GSR、GSTPI、MGST1基因的表达活性及GSH的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研究了氧化鱼油对草鱼肝胰脏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72d的养殖结果显示:6F组GCLC的表达活性显著下调(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GSR的表达活性均下调,6F和4OF组间显著下调(P〈0.05);GSTPI的表达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与饲料中(EPA+DHA)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除6F组外,其余各组MGST1的表达活性均较6S组显著下调(P〈0.05),且MGST1的表达活性与饲料丙二醛(MDA)含量呈二项式关系,与6S组相比,其余各组肝胰脏中GSH含量及SOD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氧化鱼油引起草鱼GSH/GST合成通路基因表达相适应,肝胰脏GSH合成相关基因和MGST1的表达活性下调,而GSTPI的表达活性增强。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活性和GSH含量随饲料中氧化鱼油的增加呈梯度变化。

  • 标签: 草鱼 肝胰脏 氧化鱼油 GSH 抗氧化系统
  • 简介: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很多生化反应的辅基,它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解毒、增强免疫力等等功能。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谷胱甘肽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谷胱甘肽 生产 应用 研究
  • 简介:采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将钴离子(Co)直接注入到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电极表面,制得纳米钴修饰电极(Co/ITO)。通过循环伏安法(CV)、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纳米钴修饰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以Co/ITO为工作电极,在0.1molL-1NaOH溶液中,峰电流与谷胱甘肽(GSH)浓度在1.0×10-7mol·L-1~2.0×10-6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1。纳米钴修饰电极还体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实际样品中谷胱甘肽的检测。

  • 标签: 纳米钴 离子注入 修饰电极 谷胱甘肽
  • 简介:目的:观察谷胱甘肽注射液(阿拓莫兰)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34例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类治疗组34例(阿拓莫兰1.8g/d,静脉滴注,14d为一疗程),对照组11例(维生素C2.0g,ATP20mg,辅酶A100U,1次/d,静脉滴注,疗程同上)。结果:第一疗程(14d)后症状改善率治疗组为85.0%(29/34),对照组为40.4%(5/11);转氨酶恢复至正常者治疗组占73.5%(25/34),对照组为33.3%(4/11),P<0.01。第二疗程后症状改善率治疗组为94.0%(32/34),对照组为53.6%(6/11),P<0.01;转氨酶恢复至正常者治疗组占88.2%(30/34),对照组为63.6%(7/11),(p<0.05)。结论:阿拓莫兰注射液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转氨酶异常有良好治疗作用。

  • 标签: 谷胱甘肽 酒精性肝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防治注射用谷胱甘肽引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服用注射用谷胱甘肽后引起过敏反应时的临床表现。结果注射用谷胱甘肽轻则表现为大面积皮疹,重则还可能会引发过敏性休克,因此注射用谷胱甘肽引起过敏反应的防止以及出现过敏反应后的对症治疗应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结论应重视应用注射用谷胱甘肽时引发的不良反应,用药时更加密切关注患者,以便于最大程度减少其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危害。

  • 标签: 注射用谷胱甘肽 过敏反应 皮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并探究目前临床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实际应用。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病历资料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有关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各项信息。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激活多种酶、加快蛋白质等代谢速度和肝病、肾病综合征等方面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辅助作用。结论当前在临床上还原型谷胱甘肽已经基本得到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值得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大鼠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根据大鼠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0.1%槲皮素组、0.5%槲皮素组和2.5%槲皮素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1%、0.5%和2.5%槲皮素,喂养6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谷胱甘肽、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谷胱甘肽含量。【结果】大鼠血清中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含量随着食物中槲皮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槲皮素干预组大鼠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可能改变谷胱甘肽代谢过程,降低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

  • 标签: 槲皮素 谷胱甘肽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为医学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全库检索《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本次研究主题“还原性谷胱甘肽”,查询医学文献资料,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解毒、保护肝细胞膜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应用中,对多种原因引发的疾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如糖尿病、肾病、肝损害、肿瘤患者辅助治疗以及帕金森病等。结论逐渐将还原型谷胱甘肽作用机制深入,并有效应用于临床机制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进展情况
  • 简介: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的一种三肽,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使人体获得高能量。GSH能激活多种酶。如巯基(-SH)酶一辅酶等,从而促进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是一种细胞内重要的调节代谢物质。GSH的活性成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能和过氧化物及自由基本结合.以对抗氧化剂对巯基的破坏,保护细胞膜中含巯基的蛋白质和含巯基酶不被破坏。同时还可对抗自由基对重要脏器的损害。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临床应用 蛋白质代谢 自由基对 三羧酸循环 巯基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谷胱甘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3月本院的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n=37)与对照组(n=37),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干预组使用谷胱甘肽,干预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指标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干预组TNF-α、IL-6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6 分钟的步行距离要比对照组远(P<0.05);干预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显著的价值,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还能够实现血清指标的改善,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临床利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谷胱甘肽 慢阻肺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胱甘肽合成酶缺乏症(GSS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谷胱甘肽合酶(GSS)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确诊的1例GSSD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病例资料。以"谷胱甘肽合成酶缺乏症""焦谷氨酸尿症""glutathione synthase deficiency""GSSD"为关键词,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自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收录的关于GSSD患儿诊治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总结GSSD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点。本研究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7ZSLYEC-105),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①临床特点及转归:本例患儿为女性,4 d龄,因"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4 d"入院。患儿临床表现为中度贫血、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焦谷氨酸尿症及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改变,并有类似GSSD临床表现的家族史(其同胞姐姐4 d龄时发病,放弃治疗后50+ d龄时死亡)。经治疗后,本例患儿呼吸困难缓解,但仍然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经基因检测确诊为GSSD(重型)后,监护人放弃治疗,患儿于2个月龄时死亡。②基因检测结果:本例患儿为GSS基因c.491G>A和c.800G>A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母亲和父亲。③文献复习结果:检索到10篇关于GSSD患儿诊治研究相关文献,共计纳入15例GSSD患儿,包括轻、中、重型GSSD各为2、2、11例。轻、中型患儿(共4例)经早期诊断、积极干预达临床治愈;重型患儿(11例)中,3例生后5个月内死亡,8例存活儿均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12例患儿接受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共检出11种GSS基因突变,其中6例检出GSS基因c.491G>A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均为中或重型。结论GSSD临床表现具有特异性,可有家族遗传性。该病由GSS基因突变所致,其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提高该病患者生存率、改善长期预后。

  • 标签: 谷胱甘肽合酶 谷胱甘肽合成酶缺乏症 吡咯烷酮羧酸 基因 突变 儿童
  • 简介:摘要谷胱甘肽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活性三肽。它是多种酶的辅酶或辅基,能保护细胞内的巯基酶不被氧化,清除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它在临床医药领域上用于保护肝脏、治疗肿瘤、解除氧中毒等,同时也已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谷胱甘肽 生理功能 生物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病患实施谷胱甘肽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慢阻肺病患中随机选取76例进行研究分析,病例选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按照病患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76例病患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其中采用常规基础方式进行治疗的病患组为对照组,接受实施谷胱甘肽进行治疗的病患作为分析组,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为(68.42%)与分析组治疗有效率为(96.42%)相比明显更低,差异具有临床比较价值(P

  • 标签: 谷胱甘肽 临床疗效 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甲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在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选取我院中急性甲型肝炎的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基础上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患者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治疗后的肝功能检测指标(血清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急性甲型肝炎的患者中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急性甲型肝炎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