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封闭式吸痰,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吸痰,观察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53-01摘要目的吸痰是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吸痰可促使无自主排痰和咳嗽无力患者痰液排出,有效减轻患者肺部感染,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本研究通过予以神经危重患者不同吸痰方式,观察临床效果。方法神经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吸痰组、一般方式吸痰组,观察吸痰时对危重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中创面面积大小与负压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患者12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创面面积大小来设定负压值。将创面面积在20~50cm2负压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一组30例和对照一组30例;将创面面积在51~100cm2负压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二组30例和对照二组30例;分析比较这两对患者负压引流后的引流量、堵管等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对患者在引流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中,可以根据创面面积来调节相应的负压值,有利于创面的引流,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后吸痰护理方法减少小儿口鼻腔吸痰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0例进行口鼻腔吸痰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540例),传统组实施常规的吸痰护理,改进组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吸痰损伤发生率。结果吸痰前,改进组和传统组分别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8.89%,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痰后,改进组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为20.37%,对照组为57.78%,改进组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改进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89%,传统组为82.2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口鼻腔吸痰患儿应用改进后的吸痰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气道黏膜损伤提高吸痰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内吸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47例,给予该组患者气管内吸痰,并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45例,给予该组患者传统的吸痰方式(经鼻、口吸痰),并采用常规性护理法进行临床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吸痰方式相比,气管内吸痰在治疗小儿肺炎中,有其更为显著的治疗优势,且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在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中应用冲吸式吸痰管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危重患者中选取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冲吸式吸痰管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或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或患者家属满意率为92.00%,同对照组68.00%比较,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在对行气管插管危重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应用冲吸式吸痰管,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26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吸痰时,将吸痰管末端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引管,开通负压开关,将吸痰管轻轻送入气道,每次吸痰后通过吸痰管上的冲洗管将吸痰管冲洗干净,抽回吸痰管,分离吸引管,将保护帽套上吸痰管末端,以防止污染。结果对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密闭式吸痰术,及时观察病情,评估吸痰效果,加强管理,可以维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减少各种并发症。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法不良反应少,患者痛苦减轻;噪音轻微,有利于保持ICU环境安静;节约操作时间,增加工作效率;不中止呼吸机送气,防止肺不张及低氧血症的发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