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一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60例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103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36.3岁.骨折部位及Gustilo分型:胫骨干113例(ⅢB型91例,ⅢC型22例),胫骨远端4例(ⅢB型3例,ⅢC型1例),足踝部43例(ⅢB型37例,ⅢC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7h,平均12.7h.彻底清创后应用穿支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传统轴型皮瓣及肌皮瓣、局部皮瓣一期修复关键创面,选择外固定支架(121例)、钢板(20例)、螺钉或克氏针(14例)及髓内钉(5例)确定性固定骨折,同时完成其他必要的肢体结构及功能重建.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0d(9~76d),关键创面均经初次手术获得修复.除1例GustiloⅢC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因主诉伤肢持续性疼痛而截肢外,其余159例保肢成功患者术后获12~83个月(平均21.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或持续的骨感染,骨性愈合时间为6~19个月(平均11.7个月),肢体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标准的修复重建外科技术及骨折固定技术一期修复与重建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新鲜创面解剖清晰,手术更为灵活;仅修复关键创面可减少供区牺牲,避免外形臃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术前消肿中应用改良型冰袋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治疗的3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18例应用传统冰袋冰敷,观察组患者18例,应用改良型冰袋,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以及患肢的局部降温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患肢基础温度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患肢温度对比观察组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患肢的肿胀问题有明显缓解。结论 在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术前消肿中应用改良型冰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患处肿胀情况,能快速降低患者的患肢局部区域温度,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术前消肿中应用改良型冰袋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治疗的3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18例应用传统冰袋冰敷,观察组患者18例,应用改良型冰袋,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以及患肢的局部降温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患肢基础温度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患肢温度对比观察组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患肢的肿胀问题有明显缓解。结论 在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术前消肿中应用改良型冰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患处肿胀情况,能快速降低患者的患肢局部区域温度,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的患者68例,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换药两种方式展开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乙组患者治疗后软组织愈合时间比甲组短,乙组患者浅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甲组。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的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更好的改善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经过前期的牵引复位治疗,后期的有限切开复位植骨内(外)固定能明显降低严重骨折遗留的伤残程度,最大可能的恢复伤肢功能,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治疗方式。